小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LR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延伸,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标志,是处理国家、集体同个人关系必须遵循的其本准则。在学校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是一个老课题,但如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私观,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私”什么是“公”在“公”的观念日趋淡化,“私”的观念日趋膨胀的当今,务必使全体学生明确两者的概念与区别。
  大公无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要从传统美德入手。在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中,“为公”历来是被人们称颂的。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们而不入;文天祥的举兵抗元,出生入死,万死不辞;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奋斗终身,他们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是不朽的。现在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民族的历史懂得很少,有关这方面历史的介绍尤为重要,要不然,闻大公无私之人,視之为傻子者大有人在。
  二、要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个性强,维我独尊,在家庭中得到了太多的溺爱,很多学生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爱护集体,团结协作,没有集体荣誉感,不懂得在集体当中获取营养,不知道个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中,个人是集体中的细胞。所我们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服从大局,服从整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热爱集体的感情,注重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重视引导学生从集体的智慧中吸取营养,在集体的奋斗中鼓励和鞭策自己,个人不能离开集体,但并不湮没在集体中,有了集体,才有个人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才有个人发挥才能的舞台,只有集体才能排除不利于个人发展的阻力、因素和障碍。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学生表现出害怕、胆怯和被动的特点,如果集体对他们采取否定和不关心的态度,他们就会远离集体,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和集体对立的态度,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者,应该运用集体的力量去关心他们,重视他们,教育他们,把他们吸收到集体的活动中,努力在大集体的培养下,全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维护集体荣誉
  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其行为表现要受到他人、组织的评价,这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集体荣誉感。有益于集体,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称赞,只有在集体的荣誉中,才能有个人的荣誉,一个真正关心荣誉、追求进步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关心、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增光的人,
  四、教育学生努力为集体多做贡献
  在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良好的班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集体作贡献,比如学校的体操比赛,就是人人为集体做贡献的机会,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做好每个动作,使整个班的体操动作和谐,姿势优美,不但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让大家觉得这个集体充满活力,进一步把这种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学习上,处进全面发展。
  总之,集体主义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贯穿在每一个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懂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集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团结友爱,善于协作,勤奋学习,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有责任心的四化建设接班人。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角色、观念、方法、现代仪器使用等方面应做的改变。  【关键词】物理实验方法改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摘要: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个性化很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相应地较低。换个角度说,个性化越强,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越差,相反不如相对“平庸”的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好 关键词:个性化 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指具有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分工角色关系,保证集体事业成功的能力。合作交往有很多层面,归根结蒂是要把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的能量凝聚成一种合力
【摘要】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就要重视教与学两个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遵循英语教学的原则,注重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教学;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师、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的、积极的认识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新课程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
摘要:在语文讲授课中,课堂语言应具备生动性, 激励性 ,启发性,幽默性,比拟性,准确性 ,精炼性等特点。  关键词:生动性激励性—启发性—幽默性比拟性准确性精炼性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简而言之,讲授法是语言艺术。教者语言的恰当与否,是一节讲授课成败的关键。那么,教者的语言怎样才算恰当呢?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语言教师,课堂语言应具备如下的特点:  一、语言的生动性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需要将源信息从源语言转化到目的语言。但由于原作者和目的读者双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源信息因文化缺省现象的存在而不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本文着重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因跨语种文化缺省而引起的翻译问题,并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文化缺省条件下的翻译策略,特别对直译加注和直译意译结合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两者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功能对等文化缺省
工作近五年,在如何教好学生这方面我有困惑,当然也有一些收获。记得刚工作的那一年,满怀激情的走上讲台,准备与学生确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可结果是在学生面前毫无威信,管不住学生。后来便决定要严厉对待他们,因为其实农村学生并没有那么高的素质可以理会你的用心,这样下来,学生变得对我比较畏惧,可能有些学生又会失去学习我语文的兴趣。由此,我思考了很久,认为走两种极端都是不对的,我应该从中间切入,而且还得把中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