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并且全面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等综合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意志、情感、品质以及性格。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04-02
现阶段的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探索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将教师的分析用作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重视阅读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利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过程的乐趣。因此,小学语文要重视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表现在目标流于形式、主体错位、脱离教材等方面,具体可做如下分析:第一,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有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方向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阅读目标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1]。第二,阅读主体错误。任何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而在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阅读经验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问题,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和效果。第三,阅读脱离教材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效果,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一)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想要提高阅读能力和效果,就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的课文和文章需要精读、细读,有的需要略读、速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需要反复品读,挖掘其深刻含义,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要略读,了解其大致含义即可。例如:在介绍课文的背景时,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生平的内容可以简要阅读,只要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把握好课文的主旨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线和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课文是精读,尤其是重点课文的正文部分更加需要详细阅读,品读课文的思想,结合课文的背景了解其内涵。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出关键词、句,并且鼓励学生摘抄觉得优美、有含义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背诵经典内容、写读后感等,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只有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够更好的阅读,保证阅读效果[2]。
(二)抓好语文基础教学
掌握字、词、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保证基础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抓好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字、词、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其阅读能力。在课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了解的词、不懂的句,并且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标注读音和释义;在完成预习后,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形声记忆、转换偏旁、去掉偏旁等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对学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即便经验非常丰富,也需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独立标注词、句的含义,这样便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深学习印象,有利于巩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草原》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等相关资料的方式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排除阅读障碍;而后教师播放草原的视频和图片等内容,也可以适当的配上音乐,将学生带入草原的景色之中,感受草原的優美和广袤,体会作者看到草原时的心情。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如果小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就能够从阅读内容中获取知识、感知世界,从而逐渐形成阅读主体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狐假虎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扮演”活动,即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老虎、狐狸和森林中的其他动物,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了解狐狸如何借助老虎的威风;同时,教师提出类似于“狐狸为什么向老虎说自己很厉害?”“森林真正的王是谁?”等问题,学生自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保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开放性环境,有机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同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的思维亮点,鼓励学生,并给予其表达机会,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段玉霞.主题阅读,享读书之趣——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4+106.
[2]李秀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87-8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04-02
现阶段的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探索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将教师的分析用作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重视阅读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利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过程的乐趣。因此,小学语文要重视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表现在目标流于形式、主体错位、脱离教材等方面,具体可做如下分析:第一,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有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方向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阅读目标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1]。第二,阅读主体错误。任何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而在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阅读经验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问题,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和效果。第三,阅读脱离教材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效果,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一)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想要提高阅读能力和效果,就需要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的课文和文章需要精读、细读,有的需要略读、速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需要反复品读,挖掘其深刻含义,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需要略读,了解其大致含义即可。例如:在介绍课文的背景时,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生平的内容可以简要阅读,只要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把握好课文的主旨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线和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课文是精读,尤其是重点课文的正文部分更加需要详细阅读,品读课文的思想,结合课文的背景了解其内涵。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出关键词、句,并且鼓励学生摘抄觉得优美、有含义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含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背诵经典内容、写读后感等,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只有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才能够更好的阅读,保证阅读效果[2]。
(二)抓好语文基础教学
掌握字、词、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保证基础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抓好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字、词、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其阅读能力。在课文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了解的词、不懂的句,并且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标注读音和释义;在完成预习后,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形声记忆、转换偏旁、去掉偏旁等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对学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即便经验非常丰富,也需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独立标注词、句的含义,这样便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深学习印象,有利于巩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草原》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等相关资料的方式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排除阅读障碍;而后教师播放草原的视频和图片等内容,也可以适当的配上音乐,将学生带入草原的景色之中,感受草原的優美和广袤,体会作者看到草原时的心情。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如果小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就能够从阅读内容中获取知识、感知世界,从而逐渐形成阅读主体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狐假虎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扮演”活动,即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老虎、狐狸和森林中的其他动物,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了解狐狸如何借助老虎的威风;同时,教师提出类似于“狐狸为什么向老虎说自己很厉害?”“森林真正的王是谁?”等问题,学生自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保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构建开放性环境,有机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同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的思维亮点,鼓励学生,并给予其表达机会,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段玉霞.主题阅读,享读书之趣——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4+106.
[2]李秀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