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近几年异军突起,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关研究却少之从此次此次又少,且无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宁波电大为例,通过对电大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典型类别进行分析,来阐述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所拥有的优势和所面对的困境及瓶颈。针对相关困境与问题,从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角度探索总结实施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策略。从而建构出具有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全新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政府引导、学校办学、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4-0106-07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而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必将成为推动开放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这是电大进行转型,建设开放大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措施。叶文华认为,“从本质上讲,开放大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为一切学习者提供机会和条件的新型大学,这也是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明显区别的主要特征。”所以开放大学的建设方向为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一个知识起点,获取任何所需知识。这也完全符合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与初衷。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从21世纪初开始逐步发展,逐步探索,近几年,在国家、地方政府各类政策支持下,在企业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宁波电大为例,2009年至2011年间校企合作办学在开放教育招生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为近两年招生办学的热点(见表1)。而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相关研究却少之又少,更无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的全面探析也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意义。而且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研究也可为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要求的电大系统整体战略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作出探索和贡献。本文将以宁波电大为例对电大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析在校企合作中电大存在的优势与困境:针对电大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与瓶颈,从政府、学校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最终尝试探索适合开放大学建设和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校企合作教育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校企合作教育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外,校企合作教育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研究范围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教学科研、专业建设、领导管理、学生培养、教师培训等诸多方面。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起到了理论引领作用。目前国外主要有三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最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国内,校企合作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领域,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介绍。大概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立足个案,着眼宏观层面的研究,如甘戈、周斌、王慧慧等以学校、企业和工业园区等实体开展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个案经验成果,分析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围绕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开展具体层面的研究,如梅亚萍、于亚杰等人以具体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入手,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和学校办学定位,探讨校企合作的主体功能和实践经验解析:三是以办学基本要素为研究对象。思考政校企互动来提升要素内涵发展,如彭新澧、陈联嘴人以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办学基本要素为研究对象,围绕校企各自需求和优势,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方案。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从收集的文献可见仅有几位学者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校企合作办学,如赵敏。且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是“十二五”期间,电大系统实现转型发展,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和战略方向。因此,如何结合电大的办学优势和开放教育特点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型和现实性。
(二)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于20世纪末兴起。其思想源自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杜威等人,主要观点为: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知识本身的传授。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和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是需要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而不是任意建构,并且会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借助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知识建构的过程,需要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实现。开放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开放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要依托实践,依托行业、企业,实施合作道路。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习者可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互相转化,增强自信,加强对学习与工作的体验与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获得技能,获得知识。开放教育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在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体系中缺一不可,离开了两者的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和训练就失去了依托,就无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构建。 2.终身教育思想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个教育原则,更是一种教育实践。“终身教育”的概念由法国学者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70年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提出。此后很快成为遍及全球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1996年,雅克·德洛尔进一步扩大了“终身教育”的内涵,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具有终身型、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学习与工作的时间界限,强调人的一生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根据每个人的发展生涯,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适合社会需求的终身教育,成了社会的一种需求。这一要求的产生同样对学校和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就学校而言,电大开放教育的理念和办学方式就是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从企业方面看。企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在人员引进和员工培训上要有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用发展变化的观念来吸纳员工,要为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3.合作教育理论
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提倡的“教劳结合”观,为合作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为学习者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标在于,更有效地为学生就业和自我教育作好准备,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完成向生产行业的过渡。并获取经济效益。因此,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他看来,“人们最初获得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据此,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要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在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积极推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促成了产学之间的合作及日益频繁地交流。合作教育的学习者在人才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合作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合作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实际发展相结合。对学校来说,要改革课程形式,实施工读交替式的课程。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缩小教育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合作教育理论充分说明了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现状
(一)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后,开放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近五年招生情况较好,目前在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高职院校相比,电大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属于后起之秀。但是电大开放教育有着职业院校无法比拟的系统、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目前电大系统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主要是企业员工来校面授,同时学校根据中央电大的课程设置进行授课。其他方式还有“订单式”、“融合式”校企合作办学以及远程教育校企合作等。受传统教育和电大办学习惯的影响,在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类课程较少,专业设置也是以文科为主。同时,电大的教师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显现出一定的问题与困难,如专业建设、专业师资等基础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校企合作办学层次、模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等。电大应该突破办学桎梏,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适合电大成长发展的办学模式,开展电大特色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对全国电大系统的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和类型等方面的数据收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主要以宁波电大为例,对开放教育的校企合作教育类型进行阐述。以期以点带面,由个案入手,探索具有电大特色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对策和模式。
(二)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典型类别
2006年始,宁波电大尝试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2009年秋至2012年春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总数为2421人。在部分分校(院)招生率高达20%以上。2011年始,宁波市开始使用《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甬政发[2011]140号)以规范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同时政府对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补助与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全面扩展。从表1可见,近三年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数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支持下,在学校的宣传努力下,宁波电大校企合作招生数陡增,增长率达325%。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涉及专业13个,以文科为主。专业设置基本上根据中央电大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以下主要以宁波电大为例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类别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期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的探讨作出预见。
1.类型一:与政府合作办学(或政府牵线式合作办学)
类型一是指政府为电大和企业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为校企双方谋求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创造有利条件;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统筹协调或直接参与,为合作办学提供保障和支持;电大则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类型一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总数(2009秋至2012春)为665名,生源主要为各企业员工,专业涉及7个。课程设置上根据中央电大的原有课程设置授课。所招学员学费部分或全部由政府补贴。师资则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此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单位以宁波电大象山分校为典型。
2.类型二:行业协会牵线校企合作办学
类型二,顾名思义,是指电大依托行业协会这个平台,与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及电大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人员教育提供师资和场所。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有宁海分院和开放学院两家,共招生224名(2009秋至2012春),涉及专业4个,生源主要为各企业员工,学员学费由企业部分或全部负责。课程设置按照电大原有课程设置教学。师资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以宁波电大宁海学院为典型。 3.类型三: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电大与企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接收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有开放学院和余姚分院两家。共招生94名(2009秋至2012春),涉及专业3个。生源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电大负责提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学费由企业全额资助,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企业需要灵活增减课程。师资上,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部分外聘教师来自企业。
4.类型四:送教入企式校企合作办学
送教入企式合作办学是指由企业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电大提供师资、学习资源,组织教学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员工的工学矛盾,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需求选派优秀教师,科学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方式,课程计划、内容。该类型合作办学共招收学员448名(2009秋至2012春)。宁波电大实行这类合作办学的学院和分校有四家:鄞州学院、开放学院、奉化分校和余姚分校。涉及专业5个,生源为各企业员工。学费由企业全部负责。课程设置按照电大原有课程设置教学。师资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此类型校企合作办学以宁波电大鄞州学院为典型。
四、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与困境
(一)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
在合作办学方面。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历时已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与行业社会需求接轨,致力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有很多实践实训类课程。关注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但是开放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系统管理体系,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与办学经验。这些优势是职业院校望尘莫及的。
从表2可见,开放教育在教学支持、教学理念: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及系统优势上具有相当的积累,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队伍、有效运作的管理队伍和现代远程的技术队伍;有着“对象开放”、“资源开放”、“过程开放”的教学理念;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比较完善:而且中央电大面向系统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库、教学信息传输系统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既是中央电大的教育资源,也是各级电大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化教育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经验方面的借鉴和人力资源的保证,也可以为校企合作办学带来坚强的后盾与支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开放远程教学的潜在和现实优势,创设全系统可共享的校企合作办学网络课程;可以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等灵活多样地设定教学形式: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区域特色对课程进行编排和设置,以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开放教育在中国教育框架中最具大众化教育属性,而且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态。开放教育对社会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契合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能满足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合作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体现。同时在优势的基础上,借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拓展专业领域,发展实践实训课程,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发展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
(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瓶颈
校企合作在成为开放教育办学热点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瓶颈,如,校企双方的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足:合作双方在合作上“一头热,一头冷”;缺乏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存在着明显的短期特征等。主要表现如下:
1.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停留在表层形式上,没有深度挖掘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依赖关系。由于电大传统的办学习惯,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很多流于形式,在实质上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很多都是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计划、设置和内容进行教学,大部分合作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以宁波电大为例,四种办学类型中除“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外,其他几种类型基本上根据开放教育原有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2.校企合作面较窄,覆盖面不广
首先,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结合不够,未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再者,从专业角度看,校企合作办学并未覆盖开放教育的所有专业,开放教育开设专业共有40多个。在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涉及专业仅13个。另外,从宁波电大校企合作的典型类别(文中第四部分)可见,每种合作办学类别涉及的专业平均为5个,且5个专业在各类别中有重复。所以专业数不多,还有待开发。
3.理论与实践脱节
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开放教育各专业从创办至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尽管在办学中要求每个专业有1-2个实践实训基地,但是真正开展实践实训的专业不多,拥有职业资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也是少之又少。由此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实践实训专业、设备及基地建设就成了专业拓展的一个瓶颈。以宁波电大为例,校企合作办学涉及的13个专业除个别专业硬性要求有实践实训课程外,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对相关专业品牌的打造、专业的拓展有着很大的制约。
4.企业合作热情不高,校企合作办学“一头热”
因缺乏一定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往往是学校的“一厢情愿”,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寻求合作的过程大多是电大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很少有企业主动要求合作办学,所以对学校来说,合作过程可谓是步履维艰。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企业对此不冷不热,动力不足。 5.缺乏长效合作形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校企合作办学目前主要是根据校企双方的短期利益需要形成,普遍存在形式化、短期化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大多没有形成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目前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尽管迎来了小高潮,但是在实际运行上其实是在某一点和某一时间段获得成功,缺乏长效运行的机制。而且,合作中学历化倾向明显,合作关系较难巩固。以宁波电大为例,在合作办学中,学历化教育倾向明显,所以当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学历层次上都得以提升后,后续合作就此而结束。
五、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分析与模式构建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目标还相去甚远。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如果要建立长效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和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还任重而道远。但校企合作教育是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建设环节。校企合作既是当前开放教育实践改革的一个既定方向,也是电大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地区经济的必然要求。就当前看来,校企合作既需要国家的倡导、支持、激励与保障,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以下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的角度来对相关策略进行阐述:并构建了一个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模式图,以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方向进行梳理。对未来的理想合作模式进行预见。
(一)呼吁政府积极发挥职能,营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协调电大与企业两者的利益,帮助校企双方明晰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监督和协调功能,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教育。使学校和企业双方都从中获益,使合作办学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
1.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加大投入和经费补助,予校企合作教育以一定的利益机制和良性运行的基础
目前,校企合作办学需在广度和深度上予以加强。如要解决现存问题,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政府须在立法、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成为校企合作办学有力的推动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教育特别是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校企合作教育,能否富有成效,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政府应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支持和宣传力度;引导和建立开放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值的使用、对待观念;尽量营造“学力社会”的氛围,而非“学历社会”。另如,政府应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等。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予校企合作教育以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目前,内容详尽、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而学校与企业长期有效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若要使双方的合作产生最大效益,那么在长期合作中双方就需逐步探索建立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素。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合作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法律等手段来维护和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需制定相关法律条文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权和义务:制订优惠政策调动合作教育单位的积极性,以保证合作办学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
3.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强化职业能力资格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予校企合作教育以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政府在承认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历在各类职业中的使用时,同时可给予开放教育各类品牌专业以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可以使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类似的含金量。严格执行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创造条件提高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较有效地规范劳动力市场。而且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校企合作自觉开展,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二)让企业、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能力、知识的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设置及调整,让企业和行业协会全程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使相关课程实现以能力为本、实践为主的目标。通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2.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应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优势,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工程人员和技术员担任兼职教师,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可选派企业专家做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或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掌握行业、企业最新动态,丰富实践经验,使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同时又能融合学校与企业的文化。
3.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投入
校企合作办学,尤其是定单式培养中,企业参与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实践教学,因此,应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直接利用企业车间、基地等为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可将与学校对口的企业或企业车间请进学校,或将学校的专业实训环节内置到规模型企业中,使教学环节置身于企业,形成学生学徒化、师傅教师化的双重身份环境。企业还可以捐资捐款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如为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等。当然,在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同时要注意企业参与的“度”。
(三)加强学校内部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
学校与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计划时,可以利用电大分级管理的优势,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有序管理。在课程设置上,公共课可根据中央电大的课程设置来进行,而专业课程则要因地制宜,各地电大要采取措施来建设和本地区企业相关的优势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优势利用以确保校企合作开展中校企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有一定的保障、能长效运行。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
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大部分还是按照电大原有计划和方案进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规划,可以解决电大专业、课程设置落后的问题。以优化专业课程。委员会可吸收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参加。通过指导委员会来对校企合作专业和课程改革等献计献策,优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完善与管理。在专业建设上,专业设置须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走向企业、了解企业,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参与教学计划修订。通过调研来预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需求数量,及时调整、制定专业设置和招生方案,对原有专业和课程进行增、删或调、补。创建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同时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建设一些品牌专业,确保专业设置的新、精、专。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要有效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可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次,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考各类资格证书、进企业实习或挂职,培养学科带头人。再者,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同时可以利用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的形式,对于专业教师缺乏的地区,在和企业合作办学时,利用网络课程或是双向视频的形式借其他地区的相关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服务。
3.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扩大合作办学的覆盖面
国外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很多都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如德国“双元制”。是通过发挥行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实现的。行业协会可为校企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发挥监督职能。学校应从与企业合作逐步发展成与行业协会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覆盖面。通过发挥行业协会这一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由原来点对点式有限的局部交流转化为大信息量、高准确度的全面交流,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推动校企合作顺畅、有效地进行。
4.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之外,校企合作教育要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制订出适合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通过评课、听课、教学检查等考评方式,对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评估和检查。把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切实保障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校企共建教学评价制度,提升校企合作工作的满意度
校企合作办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是否属于真正的人才,能否对企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科学评价校企合作,有利于把握校企合作活动规律,促进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也利于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发扬优势,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除通过电大自身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来监督教学各环节外,学校还可通过各类满意度调查来为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保障,如学习者满意率和企业满意率,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校可联系当地行业协会,制订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学习者和企业对电大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可就专业(包括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等)建设,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或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社会认可学校的程度,了解校企合作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了解合作企业对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满意度,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目标模式图
从以上分析可见,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企业和学校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政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协调者和监督者,为合作办学提供平台,投入和制度保障。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不脱离企业需求及实际。学校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下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学评价制度即时反馈教学信息,适时调整,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加以保障、协调,使其长效运行。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理出电大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即“政府引导、学校办学、企业参与”的模式(见图1)。我们可以把“政府引导、学校办学、企业参与”的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广应用,由此提高电大办学的活力和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人力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实现双赢。在具体实施中。则可以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完善这个模式。
六、结语
在开放教育提倡多元化办学的今天,校企合作教育是开放教育多元办学的一个必然选择,而且逐渐成为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构建,此为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所在。在对开放大学建设的种种建议和策略中,大部分是宏观、全局和理念的研究,而本研究则从微观、局部的方向,对电大转型过程和开放大学建设中的校企合作这一热点进行了论述,为未来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开放教育的发展从细微处着手进行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研究。但本研究并非面面俱到,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推进和各种问题的出现,有待我们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合作的各类机制,如长效机制、保障机制、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等等。因此,希望本文能为开放大学视角下校企合作教育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
丁振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远程教育;谢蓉蓉,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2年3月23日
责任编辑:陈媛
[关键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4-0106-07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开放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而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必将成为推动开放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这是电大进行转型,建设开放大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措施。叶文华认为,“从本质上讲,开放大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为一切学习者提供机会和条件的新型大学,这也是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明显区别的主要特征。”所以开放大学的建设方向为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一个知识起点,获取任何所需知识。这也完全符合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与初衷。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从21世纪初开始逐步发展,逐步探索,近几年,在国家、地方政府各类政策支持下,在企业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宁波电大为例,2009年至2011年间校企合作办学在开放教育招生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为近两年招生办学的热点(见表1)。而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相关研究却少之又少,更无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的全面探析也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意义。而且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研究也可为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要求的电大系统整体战略转型,建设开放大学,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作出探索和贡献。本文将以宁波电大为例对电大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阐析在校企合作中电大存在的优势与困境:针对电大开展校企合作的困境与瓶颈,从政府、学校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最终尝试探索适合开放大学建设和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校企合作教育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校企合作教育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外,校企合作教育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研究范围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教学科研、专业建设、领导管理、学生培养、教师培训等诸多方面。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起到了理论引领作用。目前国外主要有三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最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国内,校企合作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领域,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介绍。大概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立足个案,着眼宏观层面的研究,如甘戈、周斌、王慧慧等以学校、企业和工业园区等实体开展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个案经验成果,分析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围绕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开展具体层面的研究,如梅亚萍、于亚杰等人以具体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入手,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和学校办学定位,探讨校企合作的主体功能和实践经验解析:三是以办学基本要素为研究对象。思考政校企互动来提升要素内涵发展,如彭新澧、陈联嘴人以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办学基本要素为研究对象,围绕校企各自需求和优势,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方案。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从收集的文献可见仅有几位学者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校企合作办学,如赵敏。且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是“十二五”期间,电大系统实现转型发展,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和战略方向。因此,如何结合电大的办学优势和开放教育特点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型和现实性。
(二)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于20世纪末兴起。其思想源自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杜威等人,主要观点为: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知识本身的传授。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和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是需要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而不是任意建构,并且会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借助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知识建构的过程,需要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实现。开放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开放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要依托实践,依托行业、企业,实施合作道路。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学习者可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互相转化,增强自信,加强对学习与工作的体验与理解,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获得技能,获得知识。开放教育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在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体系中缺一不可,离开了两者的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和训练就失去了依托,就无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构建。 2.终身教育思想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个教育原则,更是一种教育实践。“终身教育”的概念由法国学者保尔·朗格朗(P.Lengrand)1970年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提出。此后很快成为遍及全球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1996年,雅克·德洛尔进一步扩大了“终身教育”的内涵,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具有终身型、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学习与工作的时间界限,强调人的一生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根据每个人的发展生涯,设计与之相适应的适合社会需求的终身教育,成了社会的一种需求。这一要求的产生同样对学校和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就学校而言,电大开放教育的理念和办学方式就是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从企业方面看。企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在人员引进和员工培训上要有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用发展变化的观念来吸纳员工,要为员工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3.合作教育理论
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提倡的“教劳结合”观,为合作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为学习者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标在于,更有效地为学生就业和自我教育作好准备,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完成向生产行业的过渡。并获取经济效益。因此,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他看来,“人们最初获得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据此,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要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在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积极推行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促成了产学之间的合作及日益频繁地交流。合作教育的学习者在人才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合作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合作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实际发展相结合。对学校来说,要改革课程形式,实施工读交替式的课程。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缩小教育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合作教育理论充分说明了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现状
(一)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后,开放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近五年招生情况较好,目前在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高职院校相比,电大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属于后起之秀。但是电大开放教育有着职业院校无法比拟的系统、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目前电大系统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主要是企业员工来校面授,同时学校根据中央电大的课程设置进行授课。其他方式还有“订单式”、“融合式”校企合作办学以及远程教育校企合作等。受传统教育和电大办学习惯的影响,在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类课程较少,专业设置也是以文科为主。同时,电大的教师很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管理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显现出一定的问题与困难,如专业建设、专业师资等基础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校企合作办学层次、模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等。电大应该突破办学桎梏,利用自身优势,探索适合电大成长发展的办学模式,开展电大特色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对全国电大系统的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和类型等方面的数据收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主要以宁波电大为例,对开放教育的校企合作教育类型进行阐述。以期以点带面,由个案入手,探索具有电大特色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对策和模式。
(二)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典型类别
2006年始,宁波电大尝试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2009年秋至2012年春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总数为2421人。在部分分校(院)招生率高达20%以上。2011年始,宁波市开始使用《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办法(甬政发[2011]140号)以规范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同时政府对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补助与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全面扩展。从表1可见,近三年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数处于上升趋势。2011年,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支持下,在学校的宣传努力下,宁波电大校企合作招生数陡增,增长率达325%。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涉及专业13个,以文科为主。专业设置基本上根据中央电大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以下主要以宁波电大为例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类别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期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的探讨作出预见。
1.类型一:与政府合作办学(或政府牵线式合作办学)
类型一是指政府为电大和企业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为校企双方谋求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创造有利条件;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统筹协调或直接参与,为合作办学提供保障和支持;电大则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类型一校企合作办学招生总数(2009秋至2012春)为665名,生源主要为各企业员工,专业涉及7个。课程设置上根据中央电大的原有课程设置授课。所招学员学费部分或全部由政府补贴。师资则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此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单位以宁波电大象山分校为典型。
2.类型二:行业协会牵线校企合作办学
类型二,顾名思义,是指电大依托行业协会这个平台,与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及电大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人员教育提供师资和场所。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有宁海分院和开放学院两家,共招生224名(2009秋至2012春),涉及专业4个,生源主要为各企业员工,学员学费由企业部分或全部负责。课程设置按照电大原有课程设置教学。师资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以宁波电大宁海学院为典型。 3.类型三: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电大与企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和实践,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接收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有开放学院和余姚分院两家。共招生94名(2009秋至2012春),涉及专业3个。生源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电大负责提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学费由企业全额资助,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企业需要灵活增减课程。师资上,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共同组成,部分外聘教师来自企业。
4.类型四:送教入企式校企合作办学
送教入企式合作办学是指由企业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电大提供师资、学习资源,组织教学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员工的工学矛盾,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需求选派优秀教师,科学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方式,课程计划、内容。该类型合作办学共招收学员448名(2009秋至2012春)。宁波电大实行这类合作办学的学院和分校有四家:鄞州学院、开放学院、奉化分校和余姚分校。涉及专业5个,生源为各企业员工。学费由企业全部负责。课程设置按照电大原有课程设置教学。师资由电大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此类型校企合作办学以宁波电大鄞州学院为典型。
四、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与困境
(一)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
在合作办学方面。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历时已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与行业社会需求接轨,致力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有很多实践实训类课程。关注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但是开放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系统管理体系,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与办学经验。这些优势是职业院校望尘莫及的。
从表2可见,开放教育在教学支持、教学理念: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及系统优势上具有相当的积累,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队伍、有效运作的管理队伍和现代远程的技术队伍;有着“对象开放”、“资源开放”、“过程开放”的教学理念;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比较完善:而且中央电大面向系统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库、教学信息传输系统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既是中央电大的教育资源,也是各级电大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化教育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经验方面的借鉴和人力资源的保证,也可以为校企合作办学带来坚强的后盾与支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开放远程教学的潜在和现实优势,创设全系统可共享的校企合作办学网络课程;可以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等灵活多样地设定教学形式: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需求和区域特色对课程进行编排和设置,以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开放教育在中国教育框架中最具大众化教育属性,而且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态。开放教育对社会全方位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契合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能满足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合作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优势淋漓尽致地予以体现。同时在优势的基础上,借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拓展专业领域,发展实践实训课程,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发展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
(二)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瓶颈
校企合作在成为开放教育办学热点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瓶颈,如,校企双方的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足:合作双方在合作上“一头热,一头冷”;缺乏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存在着明显的短期特征等。主要表现如下:
1.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停留在表层形式上,没有深度挖掘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依赖关系。由于电大传统的办学习惯,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很多流于形式,在实质上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很多都是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计划、设置和内容进行教学,大部分合作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以宁波电大为例,四种办学类型中除“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外,其他几种类型基本上根据开放教育原有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2.校企合作面较窄,覆盖面不广
首先,开放教育校企合作与行业协会结合不够,未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再者,从专业角度看,校企合作办学并未覆盖开放教育的所有专业,开放教育开设专业共有40多个。在宁波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涉及专业仅13个。另外,从宁波电大校企合作的典型类别(文中第四部分)可见,每种合作办学类别涉及的专业平均为5个,且5个专业在各类别中有重复。所以专业数不多,还有待开发。
3.理论与实践脱节
受传统教学习惯影响,开放教育各专业从创办至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尽管在办学中要求每个专业有1-2个实践实训基地,但是真正开展实践实训的专业不多,拥有职业资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也是少之又少。由此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实践实训专业、设备及基地建设就成了专业拓展的一个瓶颈。以宁波电大为例,校企合作办学涉及的13个专业除个别专业硬性要求有实践实训课程外,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对相关专业品牌的打造、专业的拓展有着很大的制约。
4.企业合作热情不高,校企合作办学“一头热”
因缺乏一定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往往是学校的“一厢情愿”,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寻求合作的过程大多是电大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很少有企业主动要求合作办学,所以对学校来说,合作过程可谓是步履维艰。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企业对此不冷不热,动力不足。 5.缺乏长效合作形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校企合作办学目前主要是根据校企双方的短期利益需要形成,普遍存在形式化、短期化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大多没有形成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目前的开放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尽管迎来了小高潮,但是在实际运行上其实是在某一点和某一时间段获得成功,缺乏长效运行的机制。而且,合作中学历化倾向明显,合作关系较难巩固。以宁波电大为例,在合作办学中,学历化教育倾向明显,所以当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学历层次上都得以提升后,后续合作就此而结束。
五、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分析与模式构建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目标还相去甚远。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如果要建立长效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和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还任重而道远。但校企合作教育是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建设环节。校企合作既是当前开放教育实践改革的一个既定方向,也是电大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地区经济的必然要求。就当前看来,校企合作既需要国家的倡导、支持、激励与保障,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以下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的角度来对相关策略进行阐述:并构建了一个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模式图,以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方向进行梳理。对未来的理想合作模式进行预见。
(一)呼吁政府积极发挥职能,营造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协调电大与企业两者的利益,帮助校企双方明晰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监督和协调功能,通过立法、建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教育。使学校和企业双方都从中获益,使合作办学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
1.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搭建合作平台,加大投入和经费补助,予校企合作教育以一定的利益机制和良性运行的基础
目前,校企合作办学需在广度和深度上予以加强。如要解决现存问题,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政府须在立法、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成为校企合作办学有力的推动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教育特别是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校企合作教育,能否富有成效,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政府应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支持和宣传力度;引导和建立开放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值的使用、对待观念;尽量营造“学力社会”的氛围,而非“学历社会”。另如,政府应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政策激励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等。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予校企合作教育以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目前,内容详尽、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而学校与企业长期有效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在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若要使双方的合作产生最大效益,那么在长期合作中双方就需逐步探索建立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素。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合作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法律等手段来维护和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需制定相关法律条文来明确和规范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责权和义务:制订优惠政策调动合作教育单位的积极性,以保证合作办学沿着既定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运行,确保合作内容的实现。
3.严格就业准入制度,强化职业能力资格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予校企合作教育以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政府在承认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历在各类职业中的使用时,同时可给予开放教育各类品牌专业以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可以使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类似的含金量。严格执行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创造条件提高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较有效地规范劳动力市场。而且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校企合作自觉开展,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二)让企业、行业协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能力、知识的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设置及调整,让企业和行业协会全程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使相关课程实现以能力为本、实践为主的目标。通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2.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应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优势,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工程人员和技术员担任兼职教师,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可选派企业专家做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或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掌握行业、企业最新动态,丰富实践经验,使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同时又能融合学校与企业的文化。
3.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投入
校企合作办学,尤其是定单式培养中,企业参与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实践教学,因此,应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直接利用企业车间、基地等为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可将与学校对口的企业或企业车间请进学校,或将学校的专业实训环节内置到规模型企业中,使教学环节置身于企业,形成学生学徒化、师傅教师化的双重身份环境。企业还可以捐资捐款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如为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建设实训基地等。当然,在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同时要注意企业参与的“度”。
(三)加强学校内部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
学校与企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计划时,可以利用电大分级管理的优势,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有序管理。在课程设置上,公共课可根据中央电大的课程设置来进行,而专业课程则要因地制宜,各地电大要采取措施来建设和本地区企业相关的优势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优势利用以确保校企合作开展中校企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有一定的保障、能长效运行。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
目前,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大部分还是按照电大原有计划和方案进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规划,可以解决电大专业、课程设置落后的问题。以优化专业课程。委员会可吸收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参加。通过指导委员会来对校企合作专业和课程改革等献计献策,优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完善与管理。在专业建设上,专业设置须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走向企业、了解企业,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参与教学计划修订。通过调研来预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需求数量,及时调整、制定专业设置和招生方案,对原有专业和课程进行增、删或调、补。创建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同时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建设一些品牌专业,确保专业设置的新、精、专。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要有效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可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次,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考各类资格证书、进企业实习或挂职,培养学科带头人。再者,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同时可以利用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的形式,对于专业教师缺乏的地区,在和企业合作办学时,利用网络课程或是双向视频的形式借其他地区的相关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服务。
3.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扩大合作办学的覆盖面
国外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很多都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如德国“双元制”。是通过发挥行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实现的。行业协会可为校企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发挥监督职能。学校应从与企业合作逐步发展成与行业协会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覆盖面。通过发挥行业协会这一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由原来点对点式有限的局部交流转化为大信息量、高准确度的全面交流,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推动校企合作顺畅、有效地进行。
4.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评估之外,校企合作教育要有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制订出适合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机构,通过评课、听课、教学检查等考评方式,对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评估和检查。把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切实保障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校企共建教学评价制度,提升校企合作工作的满意度
校企合作办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是否属于真正的人才,能否对企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科学评价校企合作,有利于把握校企合作活动规律,促进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对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度。也利于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发扬优势,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除通过电大自身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来监督教学各环节外,学校还可通过各类满意度调查来为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保障,如学习者满意率和企业满意率,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学校可联系当地行业协会,制订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学习者和企业对电大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可就专业(包括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等)建设,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或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社会认可学校的程度,了解校企合作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了解合作企业对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满意度,为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目标模式图
从以上分析可见,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企业和学校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政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协调者和监督者,为合作办学提供平台,投入和制度保障。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不脱离企业需求及实际。学校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下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学评价制度即时反馈教学信息,适时调整,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加以保障、协调,使其长效运行。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理出电大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即“政府引导、学校办学、企业参与”的模式(见图1)。我们可以把“政府引导、学校办学、企业参与”的电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广应用,由此提高电大办学的活力和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人力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实现双赢。在具体实施中。则可以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完善这个模式。
六、结语
在开放教育提倡多元化办学的今天,校企合作教育是开放教育多元办学的一个必然选择,而且逐渐成为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开放教育视角下校企合作办学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开放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构建,此为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所在。在对开放大学建设的种种建议和策略中,大部分是宏观、全局和理念的研究,而本研究则从微观、局部的方向,对电大转型过程和开放大学建设中的校企合作这一热点进行了论述,为未来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开放教育的发展从细微处着手进行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研究。但本研究并非面面俱到,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推进和各种问题的出现,有待我们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合作的各类机制,如长效机制、保障机制、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等等。因此,希望本文能为开放大学视角下校企合作教育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
丁振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远程教育;谢蓉蓉,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教育,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2年3月23日
责任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