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摘要】目的:浅谈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是本年度手足口病患儿124例,将其分成重症管理比例和轻度病例,选用描素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发病及重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研后单因素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为: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情况、与病例接触情况、体质情况、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以及饭前便后洗手情况;多因素结果表明体质弱、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史;重症患儿与轻度患儿在年龄、生活环境、通风情况、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环境。卫生习惯、病例接触史、体质弱为手足口病高发病因素,应再此类问题上加大普及防治力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研究
手足口病又称HFMD,在临床中属较为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中国法定报告管理定位为丙类传染病[1]。主要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为肠道病毒,其中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以及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其中最为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2]。由于目前引发手足口病发病的病毒型与原因别颇多, 又无较为有效的疫苗和预防特效药品。为此笔者为探讨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在本市选取354例患病程度不同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做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是本年度手足口病患儿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为4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1.2)岁,其中重症患儿15例,轻度病例109例。
1.1.1纳入标准:⑴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⑵参照我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⑶首次确诊的患儿。⑷保证患儿家属了解本次研究意义几亩地,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3]:⑴患儿患有合并性严重脏器功能损伤。⑵缺乏明确诊断依据。⑶患儿家属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或不主动配合收集资料。
1.1.3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择年龄(±1)岁、生活住址相同或邻近、1年内为患有手足口病的健康儿童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人员。
1.2 调查方法
选用自制手足口病发病因素问卷对符合本次研究的儿童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设立各区卫生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的调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前,本次调研人员统一经问卷管理医师进行培训,并制定统一指导语以及调查期间与家属的沟通方式。调研及前应主动说明目的和来意,尽可能降低患儿家属鼓励,借此提高收集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最终选择20%以上患儿进行回访,以保证调研质量,本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有:家庭基本信息、出生情况、发病既往史、托幼或个人看护情况、临床表现、饲养宠物情况、个人卫生习惯、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小区/村卫生状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发病就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Epidata 3. 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使用用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检错,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多为: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情况、与病例接触情况、体质情况、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和饭前便后洗手情况,详见表1.
2.2手足口病患儿多因素发病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体质较弱:β值为2.311,S E值为1.101,WaldX2值为4.122,P值为0.051,OR值为0.124,95%CI为0.015-0.875;生活环境卫生:β值为1.642,S E值为0.425,WaldX2值为17.254,OR值为5.621,95%CI为2.123-11.051;个人卫生习惯:β值为1.842,S E值为0.351,WaldX2值为21.812,OR值为5.215,95%CI为2.724-10.887;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史:β值为1.245,S E值为0.458,WaldX2值为18.176,P值为0.002,OR值为0.354,95%CI为12.57-8.342。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出结论表明体质弱、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儿童生活环境卫生影响程度最大,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可影响对各类致病因素的易感染和病例该病的感染几率。其次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应多加整改,本次研究中有些地区人员卫生意识淡薄,侧面的影响到儿童的不良个人卫生情况,加大患病率。
为此笔者建议应多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卫生程度,以及平时多加锻炼,注意营养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多食新鲜蔬果,增强体质,以及加大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整体手足口病的认知,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摘要】目的:浅谈儿童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是本年度手足口病患儿124例,将其分成重症管理比例和轻度病例,选用描素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发病及重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研后单因素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为: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情况、与病例接触情况、体质情况、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以及饭前便后洗手情况;多因素结果表明体质弱、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史;重症患儿与轻度患儿在年龄、生活环境、通风情况、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环境。卫生习惯、病例接触史、体质弱为手足口病高发病因素,应再此类问题上加大普及防治力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研究
手足口病又称HFMD,在临床中属较为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中国法定报告管理定位为丙类传染病[1]。主要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为肠道病毒,其中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以及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其中最为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2]。由于目前引发手足口病发病的病毒型与原因别颇多, 又无较为有效的疫苗和预防特效药品。为此笔者为探讨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在本市选取354例患病程度不同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做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是本年度手足口病患儿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为4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1.2)岁,其中重症患儿15例,轻度病例109例。
1.1.1纳入标准:⑴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⑵参照我国《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⑶首次确诊的患儿。⑷保证患儿家属了解本次研究意义几亩地,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3]:⑴患儿患有合并性严重脏器功能损伤。⑵缺乏明确诊断依据。⑶患儿家属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或不主动配合收集资料。
1.1.3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择年龄(±1)岁、生活住址相同或邻近、1年内为患有手足口病的健康儿童12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照人员。
1.2 调查方法
选用自制手足口病发病因素问卷对符合本次研究的儿童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设立各区卫生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的调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前,本次调研人员统一经问卷管理医师进行培训,并制定统一指导语以及调查期间与家属的沟通方式。调研及前应主动说明目的和来意,尽可能降低患儿家属鼓励,借此提高收集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最终选择20%以上患儿进行回访,以保证调研质量,本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有:家庭基本信息、出生情况、发病既往史、托幼或个人看护情况、临床表现、饲养宠物情况、个人卫生习惯、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小区/村卫生状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发病就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Epidata 3. 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使用用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检错,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多为: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情况、与病例接触情况、体质情况、监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和饭前便后洗手情况,详见表1.
2.2手足口病患儿多因素发病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体质较弱:β值为2.311,S E值为1.101,WaldX2值为4.122,P值为0.051,OR值为0.124,95%CI为0.015-0.875;生活环境卫生:β值为1.642,S E值为0.425,WaldX2值为17.254,OR值为5.621,95%CI为2.123-11.051;个人卫生习惯:β值为1.842,S E值为0.351,WaldX2值为21.812,OR值为5.215,95%CI为2.724-10.887;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史:β值为1.245,S E值为0.458,WaldX2值为18.176,P值为0.002,OR值为0.354,95%CI为12.57-8.342。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出结论表明体质弱、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诊前有过类似病例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其中儿童生活环境卫生影响程度最大,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可影响对各类致病因素的易感染和病例该病的感染几率。其次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应多加整改,本次研究中有些地区人员卫生意识淡薄,侧面的影响到儿童的不良个人卫生情况,加大患病率。
为此笔者建议应多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卫生程度,以及平时多加锻炼,注意营养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多食新鲜蔬果,增强体质,以及加大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整体手足口病的认知,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