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游侠诗在其诗文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研究者对其描写的客体作全面、深刻、准确阐述的却较为少见。本文试图对李白游侠诗作一个准确、全面、深刻的定位,以补全对李白游侠诗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一、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
中国的侠文化精神传承到唐代,出现了战国以来任侠风气的又一高潮。一方面,任侠成为唐人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述,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之一。另一方面,唐人任侠,大都是嗜酒放荡、赌博杀人、斗鸡走马、任酒使气的无赖之徒行为,身上带有时代赋予的世俗性与低级趣味。受时代风气等因素的影响,李白也津津乐道于任侠,并且将之视为一种光荣的标志,从而终生永不言弃,认真践行。
青少年时代的李白在蜀中度过,曾有过充实的任侠经历。他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与韩荆州书》)。但李白的任侠,从青少年开始,便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人。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与报国精神相统一,在他身上表现出“济苍生”、“安社稷”、“救黎元”、“解世纷”的大义人格精神。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答到,他将“申管晏之术,谋帝王之业。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纵观李白一生,他任侠称豪,疾恶如仇。但他任侠,又是脱离同时代人的。他追求社会事功,但与爱国情怀相统一;他渴望建立不朽业绩,但又不肯同化于社会人生,始终保持自由独立之精神;他渴望走向仕途,但又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不附丽于政治集团,保持其耿介孤傲的侠义人格精神。李白的这些侠义人格精神和充实的任侠经历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李白的游侠诗是其游侠人生的写真
李白的游侠人生为他游侠诗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从而使其游侠诗的客体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自己任侠的影子。在李白的游侠诗中,古今游侠形象往往寄寓着自己的侠行义举。如《少年子》: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丘。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青少年时期热烈崇拜游侠生活,并躬身践行。他的游侠经历深深地印在灵魂深处,当他进行游侠诗创作时,那股对游侠的崇拜热情便在高度自觉的无意识作用下倾注于他所描写的对象。如《结客少年场行》中“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的游侠儿,与青年李白“手刃数人”的任侠经历合拍。那“羞道易水寒,从今日贯虹”的人格精神与李白“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的狭义人格相吻合。
总之,不管李白借古今游侠,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描写侠客侠行,以表达自己对游侠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还是以追忆的方式直接描写其任侠经历,都是对其游侠人生的反映,是其任侠经历的大写真。
三、李白的游俠诗是其侠客情怀和侠义人格的写照
李白青年时期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的是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这种侠客情怀与爱国精神相结合,激励他勇往直前。但是,侠的轻生重义、施恩不图报等超道德人格精神又使他时刻想念着归隐蓬蒿。李白游侠诗中好些便是其侠情与大义人格的写照。
(一)爱国热情的喷发。李白一生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社会事功联系起来,渴望完成一番不朽事业,建立万代功勋。这种欲望与高尚的爱国情操结合在一起,并企图用任侠的方式去完成。诗人对出征战士寄寓了自己的同情和希望,勉励他们英勇作战,早俘胡虏:“半渡上辽津,黄河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豫章行》)忠贞不渝的爱国思想通过矢志奉行的侠客情怀体现出来。这类游侠诗的真正描写客体便是其爱国热情在自由、理想状态下的喷发。
(二)对轻财重义、功成身退的理想侠义人格的追慕。古之侠士之所以不同凡响,超乎寻常,是因为他们具有轻财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格精神。李白将这些单纯的游侠思想提升为济世安民而功不受赏的道德人格,于诗文中处处加以表露。如《古风》第十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其实,李白一生“功不成,名不就”,在游侠诗中,他将无法实现的终生夙愿经过想象在构制的理想国来实现,同时也在笔端的表达中充分体验着其理想实现的快意。他将对酒刺激所导致的生命大喜大悲,渗透到诗学的“非逻辑之逻辑”中,从而创造了一种以醉态狂幻为基本特征的诗学思维方式。他借助酒力可以消愁旺胆、煽情生幻的生理心理功能,超脱世俗利欲和礼法的束缚,打破常规精神情态的平衡态,于畅想通智、幻觉狂舞之际,思绪飘忽于天地之间,出入于古往今来。在失横中捕捉奇妙的平衡、无序中捕捉本质的有序,从而达到一种酒、诗与生命大交荡而大交融的境界。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李白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
中国的侠文化精神传承到唐代,出现了战国以来任侠风气的又一高潮。一方面,任侠成为唐人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述,同时也是文人士大夫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之一。另一方面,唐人任侠,大都是嗜酒放荡、赌博杀人、斗鸡走马、任酒使气的无赖之徒行为,身上带有时代赋予的世俗性与低级趣味。受时代风气等因素的影响,李白也津津乐道于任侠,并且将之视为一种光荣的标志,从而终生永不言弃,认真践行。
青少年时代的李白在蜀中度过,曾有过充实的任侠经历。他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与韩荆州书》)。但李白的任侠,从青少年开始,便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人。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与报国精神相统一,在他身上表现出“济苍生”、“安社稷”、“救黎元”、“解世纷”的大义人格精神。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答到,他将“申管晏之术,谋帝王之业。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纵观李白一生,他任侠称豪,疾恶如仇。但他任侠,又是脱离同时代人的。他追求社会事功,但与爱国情怀相统一;他渴望建立不朽业绩,但又不肯同化于社会人生,始终保持自由独立之精神;他渴望走向仕途,但又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不附丽于政治集团,保持其耿介孤傲的侠义人格精神。李白的这些侠义人格精神和充实的任侠经历为其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李白的游侠诗是其游侠人生的写真
李白的游侠人生为他游侠诗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从而使其游侠诗的客体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自己任侠的影子。在李白的游侠诗中,古今游侠形象往往寄寓着自己的侠行义举。如《少年子》: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丘。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青少年时期热烈崇拜游侠生活,并躬身践行。他的游侠经历深深地印在灵魂深处,当他进行游侠诗创作时,那股对游侠的崇拜热情便在高度自觉的无意识作用下倾注于他所描写的对象。如《结客少年场行》中“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的游侠儿,与青年李白“手刃数人”的任侠经历合拍。那“羞道易水寒,从今日贯虹”的人格精神与李白“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的狭义人格相吻合。
总之,不管李白借古今游侠,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描写侠客侠行,以表达自己对游侠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还是以追忆的方式直接描写其任侠经历,都是对其游侠人生的反映,是其任侠经历的大写真。
三、李白的游俠诗是其侠客情怀和侠义人格的写照
李白青年时期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的是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这种侠客情怀与爱国精神相结合,激励他勇往直前。但是,侠的轻生重义、施恩不图报等超道德人格精神又使他时刻想念着归隐蓬蒿。李白游侠诗中好些便是其侠情与大义人格的写照。
(一)爱国热情的喷发。李白一生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社会事功联系起来,渴望完成一番不朽事业,建立万代功勋。这种欲望与高尚的爱国情操结合在一起,并企图用任侠的方式去完成。诗人对出征战士寄寓了自己的同情和希望,勉励他们英勇作战,早俘胡虏:“半渡上辽津,黄河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豫章行》)忠贞不渝的爱国思想通过矢志奉行的侠客情怀体现出来。这类游侠诗的真正描写客体便是其爱国热情在自由、理想状态下的喷发。
(二)对轻财重义、功成身退的理想侠义人格的追慕。古之侠士之所以不同凡响,超乎寻常,是因为他们具有轻财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格精神。李白将这些单纯的游侠思想提升为济世安民而功不受赏的道德人格,于诗文中处处加以表露。如《古风》第十写道: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其实,李白一生“功不成,名不就”,在游侠诗中,他将无法实现的终生夙愿经过想象在构制的理想国来实现,同时也在笔端的表达中充分体验着其理想实现的快意。他将对酒刺激所导致的生命大喜大悲,渗透到诗学的“非逻辑之逻辑”中,从而创造了一种以醉态狂幻为基本特征的诗学思维方式。他借助酒力可以消愁旺胆、煽情生幻的生理心理功能,超脱世俗利欲和礼法的束缚,打破常规精神情态的平衡态,于畅想通智、幻觉狂舞之际,思绪飘忽于天地之间,出入于古往今来。在失横中捕捉奇妙的平衡、无序中捕捉本质的有序,从而达到一种酒、诗与生命大交荡而大交融的境界。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