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在种植水稻坚持标准苗育管理,需要提高 育 种 的 标 准,加强育苗的过程 ,提高育秧的过程和方法, 探讨了高质量的田间管理, 要建立合理轮耕体系,要坚持标准插秧制度,确保稻秧质量,还要加强种稻的施肥技术工作, 提高水稻的产量 ,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农民收益,黑龙江省在北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稻种植区域 战 略 北 移,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全球变暖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田北扩,提供了有利条件。 黑龙江省具有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该区域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 ,黑龙江的土壤质量很好、很肥沃,为稻米提供充足的营养条 件、水 质 好、无 污 染, 加工出的黑龙江大米也因此广受欢迎远销全国各地。大米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如果水田北扩战略成功,将 对 黑龙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1、种植水稻坚持苗育标准的管理
1.1提高育种的标准
秋收后要对稻种单收、单 保 管,在 入 库 保 管 前 一 定 要 保证 稻 种 的 湿 度。 因 此,第 一要保证晒种的条件,选 晴 天 晒 稻种 ,打破稻种的休眠状况 ,提高稻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第 二要保证稻种的浸种消毒:①要进行稻种的包衣:应用护苗牌种衣剂制作包衣稻种;②浸 种 条 件:把 浸 种 容 器 安装在 室 内用 温 水 进 行 浸 种;第 三要保证稻种的催芽:需要采用在蒸气催芽室催芽。
1.2加强育苗的过程
稻种的育苗标准: 对 机 插 中 苗 叶 龄 要 3.1~3.5叶,秧 龄要30~35d,苗 高 要13cm 左 右,百株地上部干重要3g 以 上。 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mm, 第 一 叶鞘高要在3cm 以内,1和2 叶的叶耳间距要在1cm 左 右,2 和3叶的叶耳间距要在1cm 左右,叶长要在 88cm 左 右。
1.3育秧的过程和方法
要完善配套设施,推 行 苗 床 增 温 技 术 ,实现高台集中育秧,应用酵素有机肥堆制技术, 坚 持“两 秋 三 常 年 ”。第 一,要做好做床工作:坚持常年培肥苗床 。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實 行 复 种 。收 获 后,浅 翻 15cm左 右,进 行 耙 碎 整 平,要在每平方米中施入有机肥8kg、 尿 素 10g、磷 酸 二 铵50g、 硫酸钾25g( 深度3~5cm)。 达到摆盘状态。 第二,要做好育秧营养土配制。 需要配置的育秧营养土有① 酵素有机肥堆制。②床土配制。③ 营养土 配 制。
2、高质量的田间管理
2.1建立合理轮耕体系
第 一,要 进 行 轮 耕 制 度 :旋-旋- 翻;第 二,要 水 田 整 地:旱 整 平,地平的标准是每个稻池内地面高低差不过寸, 做 到灌水棵棵到位,排水处处净。 秋季用大马力平地机械 ,将土地平高填洼,达到条田内基本平整。 然后进行早春泡田整平 。水整地是一次完成灭茬碎土,平 田 工 作, 使 稻 田 土 壤 达 到 “平、碎、软、深 ”。
2.2坚持标准插秧制度 确保稻秧质量
插 秧 规 格 确 定: 机 械 插 秧 规 格9 寸 ×3寸 ,9寸× 4寸,每 穴 苗 数 4~5苗,平 均 4苗,平方米穴数应保持在28~30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20 苗。人工插秧规格9 寸× 3寸,9寸 ×4寸,每穴苗数,3~4苗,平均3.5 苗,平方米穴 数 应 保 持在,25~28穴,每平方米基本苗110 苗。
插 秧 质 量 标 准:各种插秧方式都必须保证做到浅直匀齐,插后要及时灌水, 实行五不插秧的原则。第一,要浅:插秧 深 度1.5cm 左 右,以不飘苗为原则 。第 二,要 直:苗 直、行直,行 穴 距 规 整。 第 三,要 匀:每 穴 均 匀 ,3~4苗。第 四,要齐:深浅一致,到头到边,不插高低秧,断头秧船型秧 。及时覆水:插 后24h 立即覆水护苗促进返青。第 五,要 坚 持 五 不 插:田面不耙平整细不沉浆好不插;田面水层过深过浅不插; 病苗、弱苗不插;秧苗带草不插;隔夜秧不插。
2.3施肥技术
种稻的施肥技术要做到 :四 结 合(化肥与有机肥结合;N、P、K结 合;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结合;深施与表施结合 );三依 据(依据品种特性施肥;依 据 产 量 指 标 标 准 施 肥;依 据 叶 龄进程施肥);二看(看天、看苗再进行具体的施肥)。
以“前促”为主的前重施肥法也称“大头肥”施肥法,将氮肥集中于水稻生育前期施用,基肥占20%~30%,分蘖肥30%~40%,后期不再追肥。在施肥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这种施肥方法有利于保证一定的穗数,获得较高产量。
“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在重视前期施肥的基础上,强调中期控氮,后期适量补氮。是目前北方稻区采用的主要施肥方法。 所谓“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也只是一个施肥时期与数量的总原则,具体促、控、保的程度仍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蘖肥:总的趋势是愈是寒冷地区前期施肥比例愈高。 “中控”即达到预定穗数后至穗分化期以前,一般停止追肥,结合水层浅、湿、晒管理,控制无效分蘖,使已形成的分蘖贮藏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根系发育。“后保”是指孕穗期以保花为主,施用穗肥,抽穗前后酌施粒肥,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结束语
从黑龙江水稻平均单产水平来看,为6.48t/hm2 。但 黑 龙江省不同地区之间 ,单 产 水 平 存 在 着 很 大 差 异。从 中 低 产 稻区和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来看,第一是我省生态与生产条件的 差 异,限制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第二是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造成局部大面积减产 ,影响总产量的提高。 第三是水稻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农民种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产稻区大量出现中低产农户。实现黑龙江水稻低产变中产或变高产的转变。 必须加强对新一代稻农的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先进的种稻技术。
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农民收益,黑龙江省在北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稻种植区域 战 略 北 移,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全球变暖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田北扩,提供了有利条件。 黑龙江省具有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该区域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 ,黑龙江的土壤质量很好、很肥沃,为稻米提供充足的营养条 件、水 质 好、无 污 染, 加工出的黑龙江大米也因此广受欢迎远销全国各地。大米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如果水田北扩战略成功,将 对 黑龙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1、种植水稻坚持苗育标准的管理
1.1提高育种的标准
秋收后要对稻种单收、单 保 管,在 入 库 保 管 前 一 定 要 保证 稻 种 的 湿 度。 因 此,第 一要保证晒种的条件,选 晴 天 晒 稻种 ,打破稻种的休眠状况 ,提高稻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第 二要保证稻种的浸种消毒:①要进行稻种的包衣:应用护苗牌种衣剂制作包衣稻种;②浸 种 条 件:把 浸 种 容 器 安装在 室 内用 温 水 进 行 浸 种;第 三要保证稻种的催芽:需要采用在蒸气催芽室催芽。
1.2加强育苗的过程
稻种的育苗标准: 对 机 插 中 苗 叶 龄 要 3.1~3.5叶,秧 龄要30~35d,苗 高 要13cm 左 右,百株地上部干重要3g 以 上。 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mm, 第 一 叶鞘高要在3cm 以内,1和2 叶的叶耳间距要在1cm 左 右,2 和3叶的叶耳间距要在1cm 左右,叶长要在 88cm 左 右。
1.3育秧的过程和方法
要完善配套设施,推 行 苗 床 增 温 技 术 ,实现高台集中育秧,应用酵素有机肥堆制技术, 坚 持“两 秋 三 常 年 ”。第 一,要做好做床工作:坚持常年培肥苗床 。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實 行 复 种 。收 获 后,浅 翻 15cm左 右,进 行 耙 碎 整 平,要在每平方米中施入有机肥8kg、 尿 素 10g、磷 酸 二 铵50g、 硫酸钾25g( 深度3~5cm)。 达到摆盘状态。 第二,要做好育秧营养土配制。 需要配置的育秧营养土有① 酵素有机肥堆制。②床土配制。③ 营养土 配 制。
2、高质量的田间管理
2.1建立合理轮耕体系
第 一,要 进 行 轮 耕 制 度 :旋-旋- 翻;第 二,要 水 田 整 地:旱 整 平,地平的标准是每个稻池内地面高低差不过寸, 做 到灌水棵棵到位,排水处处净。 秋季用大马力平地机械 ,将土地平高填洼,达到条田内基本平整。 然后进行早春泡田整平 。水整地是一次完成灭茬碎土,平 田 工 作, 使 稻 田 土 壤 达 到 “平、碎、软、深 ”。
2.2坚持标准插秧制度 确保稻秧质量
插 秧 规 格 确 定: 机 械 插 秧 规 格9 寸 ×3寸 ,9寸× 4寸,每 穴 苗 数 4~5苗,平 均 4苗,平方米穴数应保持在28~30穴,每平方米基本苗数120 苗。人工插秧规格9 寸× 3寸,9寸 ×4寸,每穴苗数,3~4苗,平均3.5 苗,平方米穴 数 应 保 持在,25~28穴,每平方米基本苗110 苗。
插 秧 质 量 标 准:各种插秧方式都必须保证做到浅直匀齐,插后要及时灌水, 实行五不插秧的原则。第一,要浅:插秧 深 度1.5cm 左 右,以不飘苗为原则 。第 二,要 直:苗 直、行直,行 穴 距 规 整。 第 三,要 匀:每 穴 均 匀 ,3~4苗。第 四,要齐:深浅一致,到头到边,不插高低秧,断头秧船型秧 。及时覆水:插 后24h 立即覆水护苗促进返青。第 五,要 坚 持 五 不 插:田面不耙平整细不沉浆好不插;田面水层过深过浅不插; 病苗、弱苗不插;秧苗带草不插;隔夜秧不插。
2.3施肥技术
种稻的施肥技术要做到 :四 结 合(化肥与有机肥结合;N、P、K结 合;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结合;深施与表施结合 );三依 据(依据品种特性施肥;依 据 产 量 指 标 标 准 施 肥;依 据 叶 龄进程施肥);二看(看天、看苗再进行具体的施肥)。
以“前促”为主的前重施肥法也称“大头肥”施肥法,将氮肥集中于水稻生育前期施用,基肥占20%~30%,分蘖肥30%~40%,后期不再追肥。在施肥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这种施肥方法有利于保证一定的穗数,获得较高产量。
“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在重视前期施肥的基础上,强调中期控氮,后期适量补氮。是目前北方稻区采用的主要施肥方法。 所谓“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也只是一个施肥时期与数量的总原则,具体促、控、保的程度仍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蘖肥:总的趋势是愈是寒冷地区前期施肥比例愈高。 “中控”即达到预定穗数后至穗分化期以前,一般停止追肥,结合水层浅、湿、晒管理,控制无效分蘖,使已形成的分蘖贮藏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根系发育。“后保”是指孕穗期以保花为主,施用穗肥,抽穗前后酌施粒肥,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结束语
从黑龙江水稻平均单产水平来看,为6.48t/hm2 。但 黑 龙江省不同地区之间 ,单 产 水 平 存 在 着 很 大 差 异。从 中 低 产 稻区和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来看,第一是我省生态与生产条件的 差 异,限制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第二是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造成局部大面积减产 ,影响总产量的提高。 第三是水稻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农民种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产稻区大量出现中低产农户。实现黑龙江水稻低产变中产或变高产的转变。 必须加强对新一代稻农的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先进的种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