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前,政治教师要在想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克服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
一、关注考点,归纳知识,打好基础
要研究《课标》和《中考说明》,注重考点的复习。主干知识是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中的内容,那么关键点在于我们将如何将《课标》和《中考说明》中的要求吃透,需要对这两样进行深入解析。如果我们吃透了《课标》和《中考说明》,那么对于课本的把握会得心应手。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为此,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想有好成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过好教材关。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逐个复习,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必要的记忆,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的要求,引领政治课复习,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突破重点
要关注热点,注重与《课标》和《中考说明》结合与渗透。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每年安徽中考思品试题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远不是4个单选题那么简单。纵观目前的中考试题,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启示我们生活处处是课堂,生活时时是教育。学生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乃至于身边事。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为此,临近中考,政治教师要在系统穿线、条块整理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重点复习,强化巩固。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住省道国道,而不是乡间小道,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中考说明》,根据考查的能级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热点做到巧妙接轨;要紧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关心本地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作为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方向。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都有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在复习的后期阶段更要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关专题,集中攻坚。
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复习阶段就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問题,即专题复习(包括时政专题和方法专题)阶段,这一阶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对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复习的效率。
时政专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一直是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的重点。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因而在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精选专题是基础,用好专题是关键。
从构成中考命题的题干来看:一是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中,客观题中往往要考查知晓率很高的重大时事政治,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问题不大;在主观题命题中,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人点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当然还要考查学生一定的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
教师在归纳和整理热点时,要吃透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要找准和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在建立专题时一般可以先为学生呈现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其次归纳和整理与背景资料有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给学生剖析典型的例题,开阔学生眼界;最后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中考热点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方向、注意方法、注重过程、加强应运,这样的复习才会更有效,也才会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勤于探索,时政教育定能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大放异彩。
一、关注考点,归纳知识,打好基础
要研究《课标》和《中考说明》,注重考点的复习。主干知识是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中的内容,那么关键点在于我们将如何将《课标》和《中考说明》中的要求吃透,需要对这两样进行深入解析。如果我们吃透了《课标》和《中考说明》,那么对于课本的把握会得心应手。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为此,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想有好成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过好教材关。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逐个复习,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必要的记忆,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的要求,引领政治课复习,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突破重点
要关注热点,注重与《课标》和《中考说明》结合与渗透。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每年安徽中考思品试题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远不是4个单选题那么简单。纵观目前的中考试题,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启示我们生活处处是课堂,生活时时是教育。学生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乃至于身边事。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为此,临近中考,政治教师要在系统穿线、条块整理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重点复习,强化巩固。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住省道国道,而不是乡间小道,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中考说明》,根据考查的能级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热点做到巧妙接轨;要紧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关心本地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作为复习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方向。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都有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在复习的后期阶段更要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关专题,集中攻坚。
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复习阶段就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問题,即专题复习(包括时政专题和方法专题)阶段,这一阶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对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复习的效率。
时政专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一直是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的重点。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因而在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精选专题是基础,用好专题是关键。
从构成中考命题的题干来看:一是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中,客观题中往往要考查知晓率很高的重大时事政治,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问题不大;在主观题命题中,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人点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当然还要考查学生一定的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
教师在归纳和整理热点时,要吃透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要找准和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在建立专题时一般可以先为学生呈现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其次归纳和整理与背景资料有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给学生剖析典型的例题,开阔学生眼界;最后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中考热点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方向、注意方法、注重过程、加强应运,这样的复习才会更有效,也才会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勤于探索,时政教育定能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