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鼓室硬化模型构建的优化方法,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在大鼠鼓室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A组双耳不作任何处理;B组右耳注射一次肺炎链球菌建立鼓室硬化模型,左耳不做处理;C组右耳注射两次肺炎链球菌,左耳不做处理.8周后耳显微镜观察鼓室硬化形成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IHC)确定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位置,Western blotting检测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8周后,A组中所有大鼠鼓膜正常,B组中35%的鼓膜出现硬化病变,C组中78.9%的鼓膜出现硬化病变;鼓室硬化大鼠的中耳黏膜可见明显炎症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连接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黏膜下层;3组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254±0.117、1.154±0.163和1.111±0.622,组间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8,P=0.006),两两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1、B1和C1组间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18).结论 鼓室内注射两次肺炎链球菌可明显增加造模成功率,纤维连接蛋白与鼓室硬化的发病机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