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白和苏轼生于不同朝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一生踌躇满志而又屡遭排挤。都为各自年代的文学成就代表,都喜欢写酒写月。本文主要从李白苏轼诗歌特点入手,对其诗作的相似相异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李白;苏轼;区别;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李白是盛唐气象诗歌作代表,苏轼诗歌作为宋代文化精神的写照,分别作为唐朝和宋朝的诗词集大成者,两者存在着一些相似和相异。通过对李白、苏轼这两位唐诗和宋诗的代表人物的生命历程、思想性格及其成因的比较分析,对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和性格命运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比较研究这两位伟大诗人是很强的趣味性。
一、李白苏轼诗歌的特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作“谪仙人”。李白的诗被称作“仙游诗”。这种诗作特点主要源自于诗人的性格,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李白文章中也屡屡提到“中间小谢又清发”,他艳羡东晋时代的文人风度,笃信道教,通过“仙游诗”他塑造了浪漫诗人的形象,诗作中充满了他优美的想象、豪迈不群的情感、以及幻想的瑰丽。他追求“酒中仙”的个性生活,满足了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打破的时代和阶级烙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尚理”和“以议论为诗”是苏轼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也常作为苏诗的代表性缺陷而被批判。其实苏诗并非纯粹"以议论为诗",而是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体。苏轼的理趣诗源于对人生、社会的真切感受和真知卓见,其作品能够在抒情状物中启迪人们的精神境界,及对人生事理的领悟,巧妙地将情采、哲理和妙趣熔为一炉,形象生动鲜明、浑然天成,哲理移情感心、寓意高洁。
二、李白苏轼诗歌的特点比较
1、李白苏轼相同之处
李白和苏轼存在着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一代伟人,并且一代文学的宗师巨孽,也是本朝代兴盛的文学时代的代表。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李白是盛唐诗歌代表。他们 的相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作品影响、创作方法、个性气质、思想志尚、出生经历、才华学实。第一,作品影响。李白和苏轼的诗词在他们生前就有着轰动效应,被当时的人们高度关注,两人都被当作诗坛“大家”[1]。并且在他们过世之后,也都是芳名千古,在世间留下了同许多美好的传说故事,赢得后人称道并不断被再塑,得到了广泛爱戴,作品变成经久而弥新的话题。第二,创作方法上,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都有“放”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抒发真情至性,奔放自如,任笔挥洒,展现自我。所以,李白被后世称为最伟大浪漫主义的诗人代表。领外一方面“豪放”也是苏轼诗歌的鲜明的特色标签,更被后世看作“豪放派”诗词的开创者。第三,个性气质方面。李白和苏轼他们都潇洒自由,有本真豪放的一面,东坡如“坡仙”,李白有“诗仙”之类的称号,苏轼就像一个北宋时代重生的李白。苏轼的《水调歌头》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比李白《把酒问月》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足见苏轼对其一脉相承关系,两位都有着诗酒才性的特点。第四,思想志尚方面,李白和苏轼同样都受到释、道、儒影响,儒家思想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共同体现“奋厉有当世志”,并有着追求功名并且积极地行动。于是而老庄以及释氏的鲜明的特色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第五,出生背景来说,李白和苏轼都为蜀人,青少年时期都在蜀地生活。成年之后又游历在外,宦游四方,人生的最后又告老还乡。第六,才华学实—学识方面。两人都是天才代表。李白擅长文、诗,苏轼画、书、文、词、诗都有成就,并且在医、农也有兼及。两人都有“学士”的称号。细细思量品味,虽然李白和苏轼代表着不同朝代的文化的同时,相似之处不胜枚举。但是咏诵这些诗同样感动着读者,给后世读者以心灵的慰藉。
2、李白苏轼诗歌特点相异之处
(1)李白的豪放多了些“狂妄”
李白的诗风是潇洒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夸张想象的手法。苏轼的词风是豪放洒脱,多有旷达之意。两者相比之下,“狂”已经深入李白的骨髓,李白的“豪放”更“豪放”。
李白有诗云“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除此之外,著名作品写到,“呼儿将出换美酒,同销与尔万古愁”(《将进酒》)[2]。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象《将进酒》这样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将进酒》将这种潇洒演绎到极致。总的来说,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狂人。另外一方面,苏轼才华横滋,苏轼参透人生的哲理式感悟中,展示出超越的时空观以及旷达的胸襟,感情也最终归于平静,不能像李白一样“自我”,苏轼对自己的态度常常是“自我劝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人的怨恨不是发于外而是不满藏于内,没有像李白一样反抗一切、傲视一切,感情趋于含蓄、深沉。如果把李白比酒,那么苏轼便是是茶,前者奔放热烈,后者需细细品味。李白代表的唐代充满活力,苏轼代表的宋代豁达睿智,其中的差异源自于时代风气和信仰追求,李白生活的时代相对开放,而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他的为官经历使得苏轼诗比李白诗要含蓄深沉。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之后苏轼又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些经历使得苏轼的诗歌较李白诗歌更为含蓄,也包含了更多对于人生的哲学层面的思考。这些对于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苏轼诗情有如“燕彼”,李白诗情比“环肥”
李白的诗情恰如“环肥”,主要是指其诗感情充沛、酣畅饱满,苏轼却很少感情滋长、感情特点是内敛沉静,所以说两人的豪放程度和角度是不一样的。追究其中的原因,时代背景是重要的因素。李白诗作诞生于“盛唐气象”,深受道、儒、释思想影响,并且对道家学说推崇至极,尽管李白深受安史之乱之害,一生仕途坎坷,率不得志,但是他仍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李白作为天才诗人鲜明的自信豁达个性的写照。表达感情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除此之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飘逸的字符,是舞动的灵魂,是李白心音的表达。传递了体现出自信、开放的时代特色。“环肥”作比李白诗情再合适不过。另外一方面,宋代政局更迭和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朝代不够稳定,宋朝难以摆脱猜忌、保守。伴随着统治阶级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调整,对于文写作章尤其是政论散文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诗人自己也难以逃脱如历史一样“积贫积弱”的命运。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在一番游历之后,最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如“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随及作者意识到“知不可乎驟得,托遗响于悲风”又重新认识到现实的无奈。苏轼豪放似乎充满了顾虑,最终还是回归了理性。透露出苏轼诗情“燕彼”之感[3]。
(3)李白是感性的,苏轼是理性的
李白的诗作被称作“仙游诗”,而苏轼的诗作体现出“理趣”。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他真性情的载体,是一位很感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强烈的情感色彩中蕴含震憾力量,他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情感表达,擅长用用了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的表达。苏轼是理性的,因其对待政治领域中所受挫折与纷扰,又追求自我生命的理想与清净,所以蕴含着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出其思想自由敏锐、性格豪放开朗、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
三、结语
李白和苏轼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并且他们思想人格与豪放文风见解有深度,令人受益匪浅。李白多关注民间下层,表现的多是民间的感情和世俗的审美情趣;而苏轼多表现贵族上层,代表的是政治之情和官方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两个不同时代,提供了他们在各自的艺术空间驰骋的平台,为后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诗篇。
参考文献
[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李白;苏轼;区别;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李白是盛唐气象诗歌作代表,苏轼诗歌作为宋代文化精神的写照,分别作为唐朝和宋朝的诗词集大成者,两者存在着一些相似和相异。通过对李白、苏轼这两位唐诗和宋诗的代表人物的生命历程、思想性格及其成因的比较分析,对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和性格命运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比较研究这两位伟大诗人是很强的趣味性。
一、李白苏轼诗歌的特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作“谪仙人”。李白的诗被称作“仙游诗”。这种诗作特点主要源自于诗人的性格,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李白文章中也屡屡提到“中间小谢又清发”,他艳羡东晋时代的文人风度,笃信道教,通过“仙游诗”他塑造了浪漫诗人的形象,诗作中充满了他优美的想象、豪迈不群的情感、以及幻想的瑰丽。他追求“酒中仙”的个性生活,满足了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打破的时代和阶级烙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尚理”和“以议论为诗”是苏轼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也常作为苏诗的代表性缺陷而被批判。其实苏诗并非纯粹"以议论为诗",而是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体。苏轼的理趣诗源于对人生、社会的真切感受和真知卓见,其作品能够在抒情状物中启迪人们的精神境界,及对人生事理的领悟,巧妙地将情采、哲理和妙趣熔为一炉,形象生动鲜明、浑然天成,哲理移情感心、寓意高洁。
二、李白苏轼诗歌的特点比较
1、李白苏轼相同之处
李白和苏轼存在着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一代伟人,并且一代文学的宗师巨孽,也是本朝代兴盛的文学时代的代表。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李白是盛唐诗歌代表。他们 的相同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作品影响、创作方法、个性气质、思想志尚、出生经历、才华学实。第一,作品影响。李白和苏轼的诗词在他们生前就有着轰动效应,被当时的人们高度关注,两人都被当作诗坛“大家”[1]。并且在他们过世之后,也都是芳名千古,在世间留下了同许多美好的传说故事,赢得后人称道并不断被再塑,得到了广泛爱戴,作品变成经久而弥新的话题。第二,创作方法上,李白和苏轼的作品都有“放”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抒发真情至性,奔放自如,任笔挥洒,展现自我。所以,李白被后世称为最伟大浪漫主义的诗人代表。领外一方面“豪放”也是苏轼诗歌的鲜明的特色标签,更被后世看作“豪放派”诗词的开创者。第三,个性气质方面。李白和苏轼他们都潇洒自由,有本真豪放的一面,东坡如“坡仙”,李白有“诗仙”之类的称号,苏轼就像一个北宋时代重生的李白。苏轼的《水调歌头》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比李白《把酒问月》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足见苏轼对其一脉相承关系,两位都有着诗酒才性的特点。第四,思想志尚方面,李白和苏轼同样都受到释、道、儒影响,儒家思想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共同体现“奋厉有当世志”,并有着追求功名并且积极地行动。于是而老庄以及释氏的鲜明的特色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第五,出生背景来说,李白和苏轼都为蜀人,青少年时期都在蜀地生活。成年之后又游历在外,宦游四方,人生的最后又告老还乡。第六,才华学实—学识方面。两人都是天才代表。李白擅长文、诗,苏轼画、书、文、词、诗都有成就,并且在医、农也有兼及。两人都有“学士”的称号。细细思量品味,虽然李白和苏轼代表着不同朝代的文化的同时,相似之处不胜枚举。但是咏诵这些诗同样感动着读者,给后世读者以心灵的慰藉。
2、李白苏轼诗歌特点相异之处
(1)李白的豪放多了些“狂妄”
李白的诗风是潇洒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夸张想象的手法。苏轼的词风是豪放洒脱,多有旷达之意。两者相比之下,“狂”已经深入李白的骨髓,李白的“豪放”更“豪放”。
李白有诗云“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除此之外,著名作品写到,“呼儿将出换美酒,同销与尔万古愁”(《将进酒》)[2]。什么叫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象《将进酒》这样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将进酒》将这种潇洒演绎到极致。总的来说,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狂人。另外一方面,苏轼才华横滋,苏轼参透人生的哲理式感悟中,展示出超越的时空观以及旷达的胸襟,感情也最终归于平静,不能像李白一样“自我”,苏轼对自己的态度常常是“自我劝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人的怨恨不是发于外而是不满藏于内,没有像李白一样反抗一切、傲视一切,感情趋于含蓄、深沉。如果把李白比酒,那么苏轼便是是茶,前者奔放热烈,后者需细细品味。李白代表的唐代充满活力,苏轼代表的宋代豁达睿智,其中的差异源自于时代风气和信仰追求,李白生活的时代相对开放,而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他的为官经历使得苏轼诗比李白诗要含蓄深沉。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之后苏轼又经历了“乌台诗案”。这些经历使得苏轼的诗歌较李白诗歌更为含蓄,也包含了更多对于人生的哲学层面的思考。这些对于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苏轼诗情有如“燕彼”,李白诗情比“环肥”
李白的诗情恰如“环肥”,主要是指其诗感情充沛、酣畅饱满,苏轼却很少感情滋长、感情特点是内敛沉静,所以说两人的豪放程度和角度是不一样的。追究其中的原因,时代背景是重要的因素。李白诗作诞生于“盛唐气象”,深受道、儒、释思想影响,并且对道家学说推崇至极,尽管李白深受安史之乱之害,一生仕途坎坷,率不得志,但是他仍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李白作为天才诗人鲜明的自信豁达个性的写照。表达感情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除此之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飘逸的字符,是舞动的灵魂,是李白心音的表达。传递了体现出自信、开放的时代特色。“环肥”作比李白诗情再合适不过。另外一方面,宋代政局更迭和改革的不断进行使得朝代不够稳定,宋朝难以摆脱猜忌、保守。伴随着统治阶级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调整,对于文写作章尤其是政论散文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诗人自己也难以逃脱如历史一样“积贫积弱”的命运。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在一番游历之后,最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如“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随及作者意识到“知不可乎驟得,托遗响于悲风”又重新认识到现实的无奈。苏轼豪放似乎充满了顾虑,最终还是回归了理性。透露出苏轼诗情“燕彼”之感[3]。
(3)李白是感性的,苏轼是理性的
李白的诗作被称作“仙游诗”,而苏轼的诗作体现出“理趣”。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他真性情的载体,是一位很感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强烈的情感色彩中蕴含震憾力量,他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情感表达,擅长用用了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神话的表达。苏轼是理性的,因其对待政治领域中所受挫折与纷扰,又追求自我生命的理想与清净,所以蕴含着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出其思想自由敏锐、性格豪放开朗、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
三、结语
李白和苏轼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并且他们思想人格与豪放文风见解有深度,令人受益匪浅。李白多关注民间下层,表现的多是民间的感情和世俗的审美情趣;而苏轼多表现贵族上层,代表的是政治之情和官方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两个不同时代,提供了他们在各自的艺术空间驰骋的平台,为后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诗篇。
参考文献
[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