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有600多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把应用创新型人才作为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创新型创新人才应具有知识结构多样性、应用技能性、创新创造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本文在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并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就如何完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一个良好的机遇。自1999年以来,全国有600多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创新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最佳选择。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建设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和专门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紧紧把握“地方性”这个涵义,从地方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适应地方不同需求,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性技术技能的提高。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培养模式单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的,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忽视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亟待创新,教学方式有待改变灌输模式;在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停留在“一刀切”的量化评价阶段,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办学体制,一方面造成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整体结构上“千校一面”,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千人一面”。 传统的“专人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突出表现为学生知识面较窄,在理论知识层面表现出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在实践层面突出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差,实际动手能力差、团结协作观薄弱,不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2.忽视知识的深度,缺乏實践机会 。必修课太多,知识领域广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对这些课程知识有非常粗浅的了解,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探索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因此也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3.注重理论灌输,忽视自主学习。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
  4.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传统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被放大,学生主体地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早已习惯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丢笔记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陷入理论与知识脱节的泥潭,不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应用创新型人才既有一般人才应具有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必须有较强的理论技能,既要掌握明晰的科学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应用技能,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性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1.应用、实践性的能力要求 。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熟练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性及可操作性特征,能敏感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2.知识多样化的要求。应用创新型人才不仅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 还应具有较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因为学科专业知识直接反映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是综合的、可能涉及诸多因素,如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文明素质、身体素质来适应旅游服务工作,还要能用“心”去体察服务对象即时的需要,适时地提供优良合适的服务,在导游解说过程中除涉及历史知识、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外,可能还会涉及地理 、经济、管理、农林等学科知识,因此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也是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3.持续创新和创造的要求 。创新和创造是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很多关键工作岗位不仅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有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人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
  4.综合素质高的要求。在素质方面,应用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实际上,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用创新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过分重视人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忽视人自我发展的价值,要从片面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转变为兼重综合素质。
  三、完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培养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确定理论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围绕应用创新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敏锐地反映社会需求,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创新意识。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是大学中的教师,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 自己的偏好和需要选择课程、设计课程。教师往往还会为了维护 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完整性和教学习惯 ,图省事而不愿意进行关于课程教学的自我提高和完善,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要求、兴趣和能力倾向,高等院校必须制定有力的教师进修政策,为更新和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充分的条件,为教师不断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高灵活度,创新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既有根据学生的共性发展要求和学科发展要求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又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既有思想道德素质类课程、身体素质类课程、基本知识与能力类课程、学科与跨学科课程、文化素质类课程,又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按学科大类人校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学科、选专业、选专业方向、选课程、选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修读辅修课程、双专业、双学位,甚至可以进行特殊培养。
  3.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学科是大学凝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调整学科建设方向,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弘扬特色,拓宽面向,联合共建。打造以名师为带头人的教师创新团队,在科研训练中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强化学科建设的同时拓宽专业口径,其根本标志是拓宽学科基础,建設面向一二级学科的平台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建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体系。拓宽专业口径关键是加强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为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辅修专业。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应用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减少课内理论学时情况下,加强各种实践环节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每类课程精简的讲授时间和内容,可增加到诸如作业、讨论、实践和学术科技活动等课外要求上,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去实践,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把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活动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外科技活动引入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进行科技创新能力锻炼的实施意见。在教学方式上倡导研究式教学,其特点是问题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能,地方财经高校金融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时代经贸,2012,(14)
  [2]吴宝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
  [3]范跃进.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块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6,(9)
  [4] (美) 琳达·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王卫红,分层分类精细化、多元化、立体化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高教与经济,2012年9月
  作者简介:刘家养,男,1973年6月生,广西岑溪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保险、风险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学校就是以培养初中级技能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型等特点。企业管理模式就是说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和竞争机制,以此来提高班级的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了解企业机制,感受企业氛围,使学生以最优的姿态投入企业,满足企业需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级管理;企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标志。校园的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情景、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
期刊
摘 要:个人信用指自然人的经济能力和履约意愿在社会上获得的评价和信赖。个人信用权就其性质而言,应坚持其人格权的本质属性,并注意区分其隐私权的界限。我国信用权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缺少立法的专门保护。笔者认为,在保护模式上,应效法德国,在民法典中确认信用权的人格权属性,再通过信用征信的有关法律进行规定;在立法技术上,可将信用权的保障性规定从民法中延伸到特别法上,形成完整的民法保护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
期刊
“功以业成,业由才广”,教员队伍建设可以说是任职培训院校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是培养优秀后勤士官人才的关键。  一、培养一支甘于奉献、懂得感恩的教员队伍  当前在任职培训的院校很多教员把教学当作是一项工作任务,缺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有的教员好高骛远,不甘三尺讲台,重科研而轻教学,更有甚者认为搞教学没有前途,耽误自身的发展。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可想而知一个有着各种私心杂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师生之间处得象朋友一样,那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呢?我认为:  一、放下师道尊严,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
期刊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笔者主要谈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保證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一、背景  学生小孙,高三学生,平时勤奋好学,不懂就问,但该生心理素质较差,每遇到大型考试,经常会生病。在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应该什么事都比别的同学强,班级评选“最佳学生”“优秀班干部”等都应该是他的。平时如果他犯了错误,教师如果批评他,他会从内心无法接受。这时他会浑身冒汗,站立不稳,到单元测试时成绩明显下降,慢慢地一到考试就焦躁不安,心情越来越紧张。在校学习时,当别的同学都埋头认真学习时,他有时会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实践。这就对英语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枯燥无味的课堂会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教师的设计、安排和组织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寓教于乐
期刊
我国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学校发展较缓慢,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自然而然落后于城镇。“一个好的校长就等于一所好的学校”此话虽不全对,但也说中了校长在学校的地位。要较快的促进农村小学的发展,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位校长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管理学校的方法。身为小学校长的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管理经验在此谈谈如何管理教师的问题的一点体会,与同行共同斟酌,以期斧正。  校长是学校的
期刊
孩子能否在游戏活动中自信地表现自我,如今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家长们总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克服性格中的胆小、羞怯,变得落落大方。老师也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孩子个性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个幼儿发展又非常不平衡,能夠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的孩子较少。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对一些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有更多的关注,给与更多的教育和培养。  一、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