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冬前小麦苗情特点,气象因素影响和对三类苗的分类指导
【关键词】:小麦 苗情 分类指导 病虫防治
秋播以来,我县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宽幅精播技术,落实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小麦播种面积51万亩左右,其中完成造墒面积1.5万亩,宽幅精播面积46万亩,秸秆还田面积49万亩,规范化播种面积51万亩。
1、当前苗情特点
受播种期间降雨影响,全县小麦苗情差异较大,大部分小麦处于4叶1心-5叶1心,苗情整体良好。据近日调查,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1万亩,平均基本苗23.3万,亩茎数55.8万,单株分蘖2.4个,次生根2.9条,突出特点是旺苗和一类苗减少,二三类苗增加,播种偏晚地块苗情较弱,春管任务较重。旺苗、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7%、32.2%、46.5%和17.6%。
2、冬前气象条件对小麦长势及墒情的影响因素。
10月份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光照不足。月平均气温14.2℃,比常年偏低1.0℃;月降水量40.1mm,平均比常年偏多19%;月日照时数146.8小时,比常年偏少42.1小时。
11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月平均气温7.7℃,平均比常年偏高0.5℃;月降水量1.4mm,平均比常年偏少90%;月日照时数200小时,平均比常年偏多36小时。
3、苗情长势分析
3.1有利条件
1、播种基础好,出苗足。
2、土壤墒情整体较好。播种期间,10月1日、7-11日的几次降雨为小麦播种提供了较好的墒情,利于小麦出苗;11月份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分蘖和生长。
3、深耕深松、宽幅精播等技术措施落实较好。
全县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做好宽幅精播、深耕深松、配方施肥、播后镇压等技术落实,小麦播种基础较好。
3.2不利因素分析
1、受氣温偏高和降雨影响,小麦主播期较常年延迟5-7天,苗情差异较大,特别是晚播小麦面积增加,冬前生长量不足,分蘖偏少
发生冻害几率大。
2、部分秸秆还田整地粗糙地块,土壤地表坷垃多,播种较深或播后镇压不到位,导致苗黄苗弱。
3、病虫草害危害,春季管理任务重。播种期间几次降雨,田间墒情适宜,金针虫、根腐病、猪殃秧等病虫草害发生较重,春季管理任务较重。
4、早春管理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及存在问题,来年春管应以早管为原则,管理措施适当前移,促弱转壮;要突出分类管理,构建各类麦田的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具体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4.1、划锄镇压,保墒增温促早发
划锄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灭草等效果。针对今年小麦苗情较差、个体偏弱的特点,各地应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
4.2、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由于冬前化学除草面积较少,应特别重视春季化学除草工作,除草时间要注意在适期内尽量提前。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苯磺隆或噻吩磺隆喷雾防治,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氯氟吡氧乙酸或双氟·唑嘧胺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甲基二磺隆或精噁唑禾草灵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
4.2.1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万~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要突出氮肥后移。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
4.2.2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万~60万,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千克。
4.2.3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尤其是“一根针”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4.2.4旺长麦田
旺苗麦田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的措施。
1.适时镇压。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一般每隔7~10天镇压一次,共镇压2~3次。
2.喷施化控剂。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麦巨金等化控剂,可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叶面喷雾。
4.3.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在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时期推迟到拔节后期,一般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5~20千克。
4.4、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相应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或哒螨灵喷雾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喷麦茎基部。
4.5、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县早春常发灾害。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早春发生冻害,就要及时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关键词】:小麦 苗情 分类指导 病虫防治
秋播以来,我县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宽幅精播技术,落实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小麦播种面积51万亩左右,其中完成造墒面积1.5万亩,宽幅精播面积46万亩,秸秆还田面积49万亩,规范化播种面积51万亩。
1、当前苗情特点
受播种期间降雨影响,全县小麦苗情差异较大,大部分小麦处于4叶1心-5叶1心,苗情整体良好。据近日调查,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1万亩,平均基本苗23.3万,亩茎数55.8万,单株分蘖2.4个,次生根2.9条,突出特点是旺苗和一类苗减少,二三类苗增加,播种偏晚地块苗情较弱,春管任务较重。旺苗、一、二、三类苗比例分别为3.7%、32.2%、46.5%和17.6%。
2、冬前气象条件对小麦长势及墒情的影响因素。
10月份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光照不足。月平均气温14.2℃,比常年偏低1.0℃;月降水量40.1mm,平均比常年偏多19%;月日照时数146.8小时,比常年偏少42.1小时。
11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月平均气温7.7℃,平均比常年偏高0.5℃;月降水量1.4mm,平均比常年偏少90%;月日照时数200小时,平均比常年偏多36小时。
3、苗情长势分析
3.1有利条件
1、播种基础好,出苗足。
2、土壤墒情整体较好。播种期间,10月1日、7-11日的几次降雨为小麦播种提供了较好的墒情,利于小麦出苗;11月份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分蘖和生长。
3、深耕深松、宽幅精播等技术措施落实较好。
全县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做好宽幅精播、深耕深松、配方施肥、播后镇压等技术落实,小麦播种基础较好。
3.2不利因素分析
1、受氣温偏高和降雨影响,小麦主播期较常年延迟5-7天,苗情差异较大,特别是晚播小麦面积增加,冬前生长量不足,分蘖偏少
发生冻害几率大。
2、部分秸秆还田整地粗糙地块,土壤地表坷垃多,播种较深或播后镇压不到位,导致苗黄苗弱。
3、病虫草害危害,春季管理任务重。播种期间几次降雨,田间墒情适宜,金针虫、根腐病、猪殃秧等病虫草害发生较重,春季管理任务较重。
4、早春管理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及存在问题,来年春管应以早管为原则,管理措施适当前移,促弱转壮;要突出分类管理,构建各类麦田的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具体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4.1、划锄镇压,保墒增温促早发
划锄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灭草等效果。针对今年小麦苗情较差、个体偏弱的特点,各地应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
4.2、适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由于冬前化学除草面积较少,应特别重视春季化学除草工作,除草时间要注意在适期内尽量提前。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苯磺隆或噻吩磺隆喷雾防治,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氯氟吡氧乙酸或双氟·唑嘧胺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甲基二磺隆或精噁唑禾草灵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
4.2.1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万~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要突出氮肥后移。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
4.2.2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万~60万,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千克。
4.2.3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尤其是“一根针”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4.2.4旺长麦田
旺苗麦田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的措施。
1.适时镇压。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一般每隔7~10天镇压一次,共镇压2~3次。
2.喷施化控剂。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麦巨金等化控剂,可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叶面喷雾。
4.3.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在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时期推迟到拔节后期,一般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5~20千克。
4.4、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相应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或哒螨灵喷雾防治;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岗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喷麦茎基部。
4.5、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县早春常发灾害。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早春发生冻害,就要及时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