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37——1942年国统区内地工业的发展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工业设置大都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如纺织业在沿海的工厂就占77%,面粉工业占62%,火柴工业占53%,国防工业的酸碱工业全部在沿海。国统区的内地各省原有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不仅工厂少,而且技术也很落后。抗战开始时,西康、青海、宁夏三省还没有近代工业,以川、湘、桂、陕、甘、滇、黔七省近代工厂也只占有“全国工厂总数的6.07%,占资本总额的4.04%和产业工人总数的7.34%。以具体工厂而言,“战前后方较具规模之民营厂家,在四川仅有电厂一,水泥厂一,面粉厂五,纸厂
其他文献
文章对晚唐宋元时期被字句的各类句型及结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考察。这对探索被字句从古代向现代演变的轨迹,加深认识汉语的表达功能是有帮助的。
处于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各种新媒体和其应用形式不断出现,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意识和角色也应随之改变。融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