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力技术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调节、控制与管理的技术,是确保电力高效使用的重要环节,其建设与运行质量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基于此,文章从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出发,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优化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配电运行管理
在电网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中,我国电力公司致力于提供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水平,以求达到缓解电能质量不稳定、不均衡情况,降低用电设备损坏率,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与电力系统正常运转息息相关,为此,电力公司积极应用过继电保护、先进通信技术等,不断增加配网自动判断及隔离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提高配网性能。但是,在配网自动化建设及配电运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配网自动化应用与推广造成阻碍,电力公司虽然付出了大量资金与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所获得的效果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优势。
一、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与建设方案缺乏前瞻性
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的是提供优质、高效供配电服务,充分满足当下产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符合绿色、环保、持续发展目标,在设计方案时,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全局性。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配网自动化建设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未来发展方向和客户用电需求,尤其一些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一般只考虑未来三至五年的电网负荷增长,当完成少至一两年、多至三五年的建设任务后,其额定功率往往低于或等于电网实际消耗,在一些用电高峰时期,很容易出现配网高负荷运行情况,尤其在夏季,极易引发中低压线路自燃,甚至会引发火灾事故,无法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长远发展,也会对运行管理造成阻碍[1]。
(二)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差距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综合考虑主站、信息联通、通信技术、运行管理及后期检修维护等多个方面,还要建立完善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度,由各个环节、多個部门的人员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避免出现技术操作与运行管理脱节、技术操作不规范、信息反馈不足等问题,构建和谐、统一的协作关系。现如今,配网自动化建设与管理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在自动化建设时,只是将能量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集成,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搭建统一网络架构,没有依据管理要求应用配套技术手段,也没有依据不同区域和建设规模恰当调整网架结构,严重影响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3]。例如,当下配电网通信功能中压户外开关柜部分主要应用2.5G专用无线通信,反应速度慢,存在三十秒或一分钟的延迟,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管理,配电网自动故障判断、故障隔离与愈合恢复等得不到保障。
(三)配网自动化投入成本较大
配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阶段均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未来用电需求量增长趋势和数量,需要明确配网建成收益,还需要满足维护及管理费用;在施工阶段,人力资源、材料设备、施工技术等,都需要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在运行管理阶段,配网自动化中使用的设备原件都有固定使用寿命,这些设备长期暴露在外界恶劣环境中,其使用寿命不断缩短,再加上这些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都进一步加快了老化速度,增加了管理及运维费用。此外,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对操作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必须配备专业化团队,间接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收益,投入与产出不平衡。
二、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优化策略
(一)加强配网自动化认识,科学设计建设方案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之前,为保障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运行,必须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发展核心和企业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其核心功能和价值,在维护企业长期利益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高系统设计与建设水平,结合工程具体要求,科学设计建设方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尽可能选择设计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加强设计过程沟通与联系,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配网自动化建设情况,能与各系统和接口兼容,符合各项规定;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动化检测、维护和管理等功能,强化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积极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测各项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供配电服务[3];三是,划分明确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范畴和责任,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结合当地配网特点进行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配网架构规模的合理性,降低配网系统负荷性质差异,提高设计与建设水平,同时,要加强配网供电管理,及时调整主线不均衡问题,重点关注用电量大的地区,保障配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健全配网自动化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工程,是当前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必将面对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管理职能部门,对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并切实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建立部门、科室、个人联动管理机制,确保凡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提升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4];另一方面,建立重点、关键技术问题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5G通信技术等,以5G通信技术为例,具有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及低时延通信等作用,能够对故障问题进行精准定位;能够替代光线做通信,显著降低建设成本,实现降本增质的效果;提高巡检效率和运维效率;能够与智能电表设备相连接,丰富采集内容,提升采集频率,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
(三)提高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要保障基础配套设备的完善性,加强设备使用前、施工中和使用后检查维护,及时解决设备与建设进度不衔接问题,加强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其次,保障配套人才储备,注重企业专业培训,不但提高人员操作水平,满足日常建设与运行管理需求;然后,优化运行管理方式,提高其实用性、技术性及科学性,应用多种通信技术和信息传输方式,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启动备用设备,避免对供配电造成影响;最后,增进沟通与信息反馈,强化各部门协作互助能力,健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管理盲区,确保专人专责,一旦出现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不断降低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主流趋势,是目前配网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对目前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拓展分析,提出要从加强配网自动化认识,科学设计建设方案;健全配网自动化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提高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配网自动化在新时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海. 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21):3285.
[2]王善球. 配电运行管理方案与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处理分析[J]. 数字化用户, 2018, 024(017):192-193.
[3]Yu Yi. 浅谈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 (012):193-194.
[4]申扬.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探讨[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 037(004):258-259.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配电运行管理
在电网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中,我国电力公司致力于提供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水平,以求达到缓解电能质量不稳定、不均衡情况,降低用电设备损坏率,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与电力系统正常运转息息相关,为此,电力公司积极应用过继电保护、先进通信技术等,不断增加配网自动判断及隔离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提高配网性能。但是,在配网自动化建设及配电运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配网自动化应用与推广造成阻碍,电力公司虽然付出了大量资金与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所获得的效果十分有限,难以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优势。
一、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与建设方案缺乏前瞻性
配网自动化建设的目的是提供优质、高效供配电服务,充分满足当下产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符合绿色、环保、持续发展目标,在设计方案时,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全局性。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配网自动化建设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未来发展方向和客户用电需求,尤其一些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一般只考虑未来三至五年的电网负荷增长,当完成少至一两年、多至三五年的建设任务后,其额定功率往往低于或等于电网实际消耗,在一些用电高峰时期,很容易出现配网高负荷运行情况,尤其在夏季,极易引发中低压线路自燃,甚至会引发火灾事故,无法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长远发展,也会对运行管理造成阻碍[1]。
(二)建设与运行管理存在差距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综合考虑主站、信息联通、通信技术、运行管理及后期检修维护等多个方面,还要建立完善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度,由各个环节、多個部门的人员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避免出现技术操作与运行管理脱节、技术操作不规范、信息反馈不足等问题,构建和谐、统一的协作关系。现如今,配网自动化建设与管理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在自动化建设时,只是将能量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集成,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搭建统一网络架构,没有依据管理要求应用配套技术手段,也没有依据不同区域和建设规模恰当调整网架结构,严重影响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3]。例如,当下配电网通信功能中压户外开关柜部分主要应用2.5G专用无线通信,反应速度慢,存在三十秒或一分钟的延迟,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管理,配电网自动故障判断、故障隔离与愈合恢复等得不到保障。
(三)配网自动化投入成本较大
配网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阶段均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未来用电需求量增长趋势和数量,需要明确配网建成收益,还需要满足维护及管理费用;在施工阶段,人力资源、材料设备、施工技术等,都需要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在运行管理阶段,配网自动化中使用的设备原件都有固定使用寿命,这些设备长期暴露在外界恶劣环境中,其使用寿命不断缩短,再加上这些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都进一步加快了老化速度,增加了管理及运维费用。此外,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对操作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必须配备专业化团队,间接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收益,投入与产出不平衡。
二、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优化策略
(一)加强配网自动化认识,科学设计建设方案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之前,为保障配网自动化建设水平,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运行,必须深入了解配网自动化发展核心和企业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其核心功能和价值,在维护企业长期利益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高系统设计与建设水平,结合工程具体要求,科学设计建设方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尽可能选择设计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加强设计过程沟通与联系,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配网自动化建设情况,能与各系统和接口兼容,符合各项规定;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动化检测、维护和管理等功能,强化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积极应用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测各项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供配电服务[3];三是,划分明确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范畴和责任,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结合当地配网特点进行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配网架构规模的合理性,降低配网系统负荷性质差异,提高设计与建设水平,同时,要加强配网供电管理,及时调整主线不均衡问题,重点关注用电量大的地区,保障配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健全配网自动化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工程,是当前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必将面对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管理职能部门,对各项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并切实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建立部门、科室、个人联动管理机制,确保凡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提升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4];另一方面,建立重点、关键技术问题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5G通信技术等,以5G通信技术为例,具有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及低时延通信等作用,能够对故障问题进行精准定位;能够替代光线做通信,显著降低建设成本,实现降本增质的效果;提高巡检效率和运维效率;能够与智能电表设备相连接,丰富采集内容,提升采集频率,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
(三)提高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要保障基础配套设备的完善性,加强设备使用前、施工中和使用后检查维护,及时解决设备与建设进度不衔接问题,加强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其次,保障配套人才储备,注重企业专业培训,不但提高人员操作水平,满足日常建设与运行管理需求;然后,优化运行管理方式,提高其实用性、技术性及科学性,应用多种通信技术和信息传输方式,确保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启动备用设备,避免对供配电造成影响;最后,增进沟通与信息反馈,强化各部门协作互助能力,健全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管理盲区,确保专人专责,一旦出现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不断降低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主流趋势,是目前配网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对目前配网自动化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拓展分析,提出要从加强配网自动化认识,科学设计建设方案;健全配网自动化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提高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配网自动化在新时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海. 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21):3285.
[2]王善球. 配电运行管理方案与配网自动化建设问题处理分析[J]. 数字化用户, 2018, 024(017):192-193.
[3]Yu Yi. 浅谈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 (012):193-194.
[4]申扬.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网运行管控探讨[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 037(00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