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美丽中国,执政理念新发展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生态文明,所有人都不陌生,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不断加强,引人关注,令人振奋。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去十年,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十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十年,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提升的十年,是绿色时尚生活深入人心的十年。
  而今天,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这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
  杨伟民用三点来概括:第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有我国国情、发展阶段的原因,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还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发展方式的原因。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概念。30多年来,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但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却在减弱。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在相对减弱,对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结构变了,生产结构、发展方式就要变,否则就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这一代要发展经济、增加财富,过上好日子,但既要坚持以我们这一代人为本,也要以子孙后代为本。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
  “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杨伟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针、途径方法、重要目标、根本目的六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
  第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第五,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
  第六,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我们不仅要建设强大富裕的中国,也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如果我们富裕强大了,民族复兴了,但听不见春天鸟的喧闹,看不见秋日的繁星,喝不到清洁的水,见不到绿色森林,这能叫富强之国吗?因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拥有健康,这就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杨伟民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大战略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总体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在五个方面着力: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
其他文献
立式加工中心由于高效、高速等特点,具有高性能与经济性的双重优势,是数控机床市场畅销类产品,各生产厂家十分重视对其外观造型设计。本文对TOM-850B立式加工中心进行了重点设计
今年7月以来,湖南、四川、甘肃等地多次经历强降雨过程,多个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四川省5年来首次发布地质灾害红色气象预警、7月共发生灾情险情757起,甘肃省仅7月8日-15日就发
期刊
期刊
摘要:在食用菌的栽培過程中必须时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侵袭,找出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基本类型,积极有效的进行防治,这是确保食用菌高产优质的关键。而食用菌中双孢蘑菇是栽种面积最广、出口创汇最多的拳头产品,文章以双孢蘑菇为例,分析了常见病虫害的一些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36-0167-02 
过去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们逐渐意识到
【摘 要】铁路作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当铁路桥梁出现损伤问题时,如何为正在运行中的列车提供最大的安全保证是首要任务。因此,加强对铁路桥梁状态诊断实验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对铁路桥梁状态诊断实验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桥梁;状态;诊断;实验;技术  前言  当铁路桥梁出现损伤情况时,研究铁路桥梁有
期刊
赛里木湖依偎在天山怀抱,夏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rn经过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四年的悉心呵护,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通过赛里木湖段生态修复全面完成.管道经过地段,姹紫嫣红、花
来自丹麦的诺维信公司在酶制剂和微生物研发和应用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应用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酶制剂稳坐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在食品应用领域也拥有约三分之一的市场
在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锅炉设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与人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并能产生相应的能量,促进能源利用,更是发电、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