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燃室火花塞在天然气发动机和氢发动机中的应用及发展

来源 :汽车与新动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力发电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其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总排放量的40%[1]。能源低碳经济领域中的1项重要课题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可通过多种方式对能量进行储存,其中1类方法就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氢,并将制取的氢能进行有效储存。由于未来对电能的要求将与日俱增,除了通过相关设备将风能和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之外,可使内燃机燃用氢燃料以有效降低排放,并相应减少对电能的需求。这种能源系统提供了1种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不会使电网产生较大的波动。
  零排放;火花塞;天然气;氢燃料
  0 前言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哈斯富尔特(Hassfurt)的1家煤气发电厂实现了大规模制氢,研究人员利用附近风力发电场经转换而成的剩余电力来实现电解水,并制取氢能源。该方案可通过质子交换膜(PEM)而实现,并具有诸多优势[2],能有效提升氢燃料的产量和制氢效率,以此满足用电时的高峰负荷。
  电解水过程所制取的氢可用于火力发电厂。该能源供应模式由2G Energy AG公司开发,并可提供高达200 kW的发电功率。全新的氢发动机基于Agenitor 406机型而开发。该机型为1台直列6缸发动机,缸径为130 mm,并采用了全新的氢喷射系统,以确保发动机能在最高效率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即使将发动机切换成以氢燃料运行,仍然会产生排放。与燃用天然气的排放情况相比,由于氢燃料燃烧时的火焰传播速度较快,在过量空气系数λ≤2.0时会产生较多的氮氧化物(NOx),而氢发动机在λ≥2.5的情况下运行,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放。其主要挑战在于空气增压系统需要使氢燃料在λ数值尽可能大的条件下运行,但同时又不对天然气的燃烧运行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增压机组之外,对预燃室火花塞进行优化也是1项关键技术。预燃室火花塞与常规火花塞相似,所不同的是其电极布设于预燃室中,并可通过预燃室末端的喷孔与主燃烧室相通。在压缩行程期间,预燃室中逐渐充满浓混合气(图1(a))。燃烧过程始于预燃室(图1(b)),产生的火焰随后从预燃室中传出(图1(c)),并进入主燃烧室(图1(d))。预燃室的设计对于燃烧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对每款发动机的燃烧室特性进行优化。
  研究人员可通过对燃烧室的造型调整来控制电极间隙附近的可燃混合气浓度及其运动特性,从而确保发动机在不同循环中的点火时刻始终相同。与常规的火花塞相比,预燃室火花塞产生的多个火焰束可使主燃烧室内同时实现多点引燃,以此降低燃烧过程的循环波动,并且通过火焰束有效缩短了燃烧持续时间,具有更高效率。
  1 寻求折中
  为某款特定用途的发动机开发预燃室火花塞,需要实现不同参数间的平衡。研究人员必须通过对预燃室喷孔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保电极间隙附近的混合气处于最佳混合比条件下,并具有最佳的动态特性。同时,火焰束必须以正确的方向喷入主燃烧室,从而使燃烧速度最大化。预燃室火花塞应有一部分伸入燃烧室内,以此提高燃烧速率,但不引起早燃现象。预燃室火花塞的容积必须足够大,以便能产生强烈的火焰束,但是容积也不能过大,以免使得混合气被原有的残余废气所稀释。目前有许多模擬工具能用于优化上述目标冲突,这些模拟工具可在物理层面上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支持。研究人员通常会在基于物理的数值流动模拟过程中,如计算流体力学(CFD)上花费较多时间,以便开发出最佳的燃烧方案。研究人员将具有专利权的计算算法(如热传导、网络计算策略、边界条件和假设等)与物理模型(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和火花点火模型等)相组合,即可实现较为理想的优化过程,从而获得全新的解决方案。以该款新开发的预燃室火花塞为例,可在Agenitor系列机型中分别燃用氢和天然气。
  在燃用氢燃料的前提下,研究人员设计预燃室火花塞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使其具有较好的热性能。氢燃料的自燃性明显优于天然气,因此必须充分降低预燃室的表面温度,但同时也不可使其过低,以免在燃用天然气时导致火焰熄灭。研究人员对预燃室及其材料和气缸盖冷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发动机在燃用每一种燃料时,在整个工况范围内都能达到最佳的预燃室表面温度。
  2 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
  目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氢燃料易于自燃,因此在燃用氢燃料时,发动机无需使用预燃室火花塞,因为该部件会降低氢燃料燃烧的安全性(图2)。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为实现零排放目标,氢混合气较为稀薄,混合气λ>2.5。在该条件下,氢燃料的自燃性会显著降低,因而其燃烧速度也会相应降低(图3)[3]。研究人员通过采用经优化设计的预燃室火花塞,改善了该类稀薄混合气的燃烧速度。与此相反,存在缺陷的预燃室火花塞在燃用氢燃料时会导致一系列技术弊端,从而降低了预燃室火花塞用于氢发动机的适用性。
  目前,对应用预燃室火花塞的挑战在于所开发的预燃室火花塞必须能有效平衡发动机在燃用天然气和氢燃料时的所有目标冲突。
  设计这种火花塞的核心技术是预燃室的主动扫气过程。研究人员借助于1个可侧面贯穿预燃室的较长直孔,即可将新鲜混合气导入至电极间隙附近,在形成火焰束之前就使其在预燃室中进行充分燃烧。同时,研究人员采用了CFD模拟软件来优化预燃室参数(预燃室几何学、容积、喷孔方向和其他参数),以达到所期望的λ数值和流动速度。特别是使预燃室内的混合气浓度比主燃烧室内更稀,以便减小氢燃料自燃的倾向。缸内混合气必须有着较高的流动速度,以便使可燃混合气在燃烧时具有足够的冷却效果,同时防止天然气在250 mg/Nm 3 ①的浓度运行时导致的火焰熄灭。最佳的预燃室设计可通过预燃室内的完全燃烧而产生强烈的火焰束,从而确保主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过程更为迅速和均匀(图4)。   ①为了符合原著本意,本文仍沿用原著中的非法定单位——编注。
  通过实际运行过程可对全新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验证。研究人员将新型火花塞与常规火花塞进行比较,以此检验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的工作性能。研究表明,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在排放量为50 mg/Nm 3或更低的运行工况点时,其效果相比常规火花塞提高了1.0% (图5)。特别是在混合气较为稀薄,NOx排放量低于25 mg/Nm 3的情况下,平均指示压力(IMEP)的变动小于1.5%,而此时常规火花塞在NOx排放量为50 mg/Nm 3的情况下,IMEP的变动可达3.0%。由于燃烧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通过预燃室火花塞即可有效实现整机零排放目标。
  由于发动机配备了气缸压力测量装置,因此研究人员更易于识别缸内的燃烧状况。图6示出了所有6个气缸使用标准火花塞和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时的燃烧压力数据。正如预计,后者的燃烧压力波动有所降低。
  据此就能证实发动机在燃用氢燃料时仍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目前,研究人员已通过天然气进行过相似的试验过程,并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生产的预燃室火花塞进行了比较。在采用了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后,缸内展现出较为稳定和迅速的燃烧过程,特别是在排放量为500 mg/Nm 3的情况下运行时,整机效率提高了0.3%。在排放量为250 mg/Nm 3的情况下运行时,整机效率提高了0.4% ,而且在排放量为200 mg/Nm 3的情况下运行时,离爆燃极限的裕量进一步增大,使用天然气运行时的稀薄极限与此相似。研究人员在证实了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具有预期的工作能力之后,后续仍需要对其进行耐久性试验。
  3 结论
  预燃室火花塞是发动机实现零排放和提高燃料灵活性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通过对预燃室的合理设计,有效实现了发动机热性能的平衡,同时改善了整机效率,并无早燃现象出现。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试验已证实,Prometheus预燃室火花塞能在NOx排放量低于50 mg/Nm 3的情况下实现可靠运行。同时,该类火花塞与常规火花塞相比,對机械效率的改善超过1.0%。
  [1]BLANCO G. Drivers, trends and mitigation[C].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2]MARIC 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energy storage[OL]. https://www.intechopen.com/books/nanostructures-in-energy-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storage/proton-exchange-membrane-water-electrolysis-as-a-promising-technology-for-hydrogen-production-and-en.
  [3]HANKINSON G. Ignition energy and ignition probability of methane-hydrogen-air mixtures[C].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gen Safety, Ajaccio, 2009.
其他文献
将燃料电池用作动力装置有利于商用车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在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蓄电池。为了实现相关技术的推广,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该目标可通过调整燃料电池尺寸,推进标准化进程,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而实现。Pierburg公司目前已开发出了全新的燃料电池产品,以此满足未来商用车燃料电池驱动装置在品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需求。  商用车;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蓄电池  0前言
期刊
法拉利SF21赛车驭势而来  3月11日,即将征战本赛季的法拉利F1车队SF21赛车首次以精妙的车身涂装惊艳亮相,充分展示了其直面未来挑战,不忘车队根基和历史的信念。“赛车后部让人回想起第一款勃艮第红色的法拉利赛车125 S”,车队领队Mattia Binotto解释道,“但当视线转向座舱区域,它的颜色便逐渐过渡成了我们近年来采用的现代红色。在这个赛季,我们也会面临诸多挑战,而这款赛车涂装,将我们
期刊
2018年,ISUZU 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4JZ1型柴油机,用于替换自2007年开始配装于ELF系列货车的4JJ1机型。新款4JZ1机型可有效满足2016年的日本国内排放法规及燃油耗标准,并且可满足市场对新型发动机的各种要求。除沿用了4JJ1机型的尺寸,4JZ1型发动机在性能、结构、布局设计,以及紧耦合后处理系统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介绍了该款发动机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及相关特点。  热力发动机;
期刊
在涡轮增压内燃机上,增压空气系统如要在加速过程中驱动涡轮增压器的转子,能采用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和电动辅助增压器以替代机械式压气机,从而改善增压发动机瞬态运行时的动态性能。保时捷工程公司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气动助力方案,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涡轮增压;发动机;响应特性;气动助力  0前言  通过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能有效地提高内燃机的升功率和工作效率,但是涡轮增压器要从某个转速起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由
期刊
2021年,经过“中国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投票表决,一致同意两位重量级嘉宾加入评委队伍。他们一位是来自汽车电力系统集成以及混合动力领域的技术大咖——毕业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工学博士张彤;一位是深耕汽车销售市场25年的资深汽车人——中海同创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新能源汽车分会会长李金勇。两位重量级评委的
期刊
4月28日,为期10天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1上海车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闭幕。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2021上海车展是自新冠疫情以来今年全球第一个如期举办的国际A级车展,受到了来自行业各界的高度关注,极高含金量的展示内容和全球性的战略属性,为世界汽车工业发挥出了顶级车展的领军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成功抗击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与增长,提振了全球车市信心。  本届车展共有来自100
期刊
长度可变的连杆能相对简易地集成到现有的发动机中,并使其具有可变的压缩比。发动机运行安全性和成本是零部件开发中最重要的课题。德国海尔布隆大学在发动机试验台和试验车辆上验证了长度可变连杆的运行特性,同时介绍了其在实际发动机上运行的试验结果。  可变压缩比;长度可变连杆;试验  0前言  可变压缩比在汽油机上的应用包括在一定的全负荷平均压力曲线下运作时,发动机需要在尽可能宽广的工况范围内提高效率。能否使
期刊
摘要:SmartStream G1.0发动机是现代汽车集团第3代SmartStream发动机,具有1.0 L排量,以Kappa系列机型为基础,并满足当今CO2排放法规的要求。介绍了这种新机型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亮点,如双气门口喷射、冷却废气再循环,以及中间位置具有锁定装置的可变凸轮轴相位调节器。  关键词:双气道喷射;多点燃喷射;排放  0前言  2008年现代汽车首次推出1.2 L排量的直列4缸Ka
期刊
截至2017年,欧盟轻型车排放污染物和油耗的型式核准程序是新欧洲行驶测试循环(NEDC)。该测试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然而,诸多研究表明,由于型式核准测试程序的工况有限性,导致其CO2排放和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差异很大。为此,欧盟决定采用1种更能代表实际行驶的新试验工况,即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程序(WLTP)。通过试验和仿真研究分析WLTP测试程序对CO2排放的影响,试验在2款不同的欧5车辆上进行,1辆为
期刊
目前,内燃机对于实现低碳排放目标仍起着重要作用。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已取得了一定技术进步,而内燃机热效率的持续提升又有利于电驱装置充分发挥技术功效。采用大流量废气再循环(EGR),提高压缩比并实现稀薄燃烧是内燃机用于提高效率的核心技术。针对燃烧过程的优化及新型燃烧技术的开发对车用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概述目前车用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描述基于汽车电驱动化进程而开发的发动机技术,着重论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