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目前生产上麦后棉秋桃比例偏高、伏桃比例低等问题,提出提高伏桃比例的措施,以改善棉花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下降原因;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091-01
随着麦后移栽棉在鄂北棉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生育进程后延,产量构成主要为伏桃和秋桃,气候异常年份,加上管理不到位,常造成前期迟发,后期贪青,伏桃比例仅达30%左右,严重影响麦后棉的产量和品质,加大了植棉风险。
1 伏桃比例下降的原因
1.1 缺乏迟播早熟的小麦、棉花品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是中熟杂交抗虫棉品种和弱春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小麦前茬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24日至6月4日前收获,小麦的收获期相对较晚,不利于棉花提早移栽。同时,由于棉花品种均为中熟陆地棉,也不利于迟播早熟,早腾茬口秋播小麦,品种衔接较差。
1.2 播种期偏早或太迟
目前生产上麦后棉播种期迟早不一,早的在4月上中旬,晚的在5月10日前后。播种太早,苗龄太长,加上4—5月气温回升快,极易形成老苗和旺长线苗,缓苗期长,不能达到早播争早的效果;播种太迟,后期温度高,棉苗苗龄短,子叶节太高,栽后缓苗期长,生长发育慢,造成迟发、晚熟[1]。
1.3 麦后棉迟栽、晚发,晚熟,产量不稳
据调查,麦后棉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比麦套棉迟10~20 d;移栽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比麦套棉迟栽近30 d,生长发育后延,有效现蕾开花期缩短,基本无伏前桃,产量以伏桃和秋桃为主,秋桃比重大。受后期气候影响很大,其产量不稳,品质下降,效益降低。
1.4 种植密度偏稀,田间管理滞后
据调查,麦后棉移栽密度2.307万株/hm2,比麦套棉密度多2 505株/hm2,但与此种栽培特点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密度偏稀,不利于麦后棉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因此要增加铃数,以密补迟,以密争早,以密增产。麦后棉适栽期短,抢收、抢脱、抢栽,劳动力矛盾大,移栽质量差,栽后田间管理滞后,未能迟栽早管促早发[2],以及施肥不科学,氮多钾少,比例失调,造成前期僵苗难早发,中期气温升高,肥水碰头疯长,后期贪青晚熟或脱水脱肥早衰。
2 提高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的措施
2.1 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的核心技术是:中钵肥土,精细制钵,4月25日至5月5日适时播种育苗[3]。采用增温足湿齐苗、控温降湿稳长苗、适时搬钵炼壮苗、及时喷药保健苗等关键技术。
2.2 保证移栽密度,提高移栽质量
麦后棉移栽期较麦套棉推迟20 d左右,生育进程相应后延,有效现蕾、开花结铃季节较麦套棉缩短,增加植株数以增加内围桃和下部桃比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多的伏桃。移栽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宽行密株等行种植或宽窄行种植。行距一般90~100 cm,株距随密度而定。免耕板土移栽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及时浇足定根水250 g/穴,盖土压紧埋实。这是缩短栽后缓苗期,促棉花早发、早现蕾、早开花结铃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
2.3 合理运筹肥水
科学配方施肥,减氮增钾补硼。当棉株具有3~5个果枝,开沟深施蕾肥,施优质农家肥30 t/hm2或棉仁饼750~900 kg/hm2,加过磷酸钙300~375 kg/hm2、尿素90.0~112.5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棉株长势弱、不平衡的棉田加施尿素60~90 kg/hm2,结合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起垄培蔸。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氯化钾225~300 kg/hm2,棉行中间开沟埋施或棉株中间打洞穴施;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时重施花铃肥。8月上旬普施补桃肥;并注意及时抗旱,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硼肥或基施。
2.4 看苗化控,适时打顶
麦后棉由于迟栽、晚发,在生育盛期常肥水碰头,造成棉花旺长,因此要看苗适时化控。一般蕾期进行2次化控[4],第1次在棉株现蕾期、棉株7~8片真叶时化控,用缩节胺7.5~15.0 g/hm2,或25%助壮素60 mL/hm2左右;第2次在盛蕾期进行,用缩节胺22.5~30.0 g/hm2,或25%助壮素90~120 mL/hm2。早发的棉田可稍重控,迟发和晚茬棉田应视苗情轻控或不控。打顶前后用缩节胺60~75 g/hm2对水675 kg喷雾,抑制赘芽和无效蕾的发生,促坐桃。当棉株果枝16~18层时打顶,时间以8月10日为宜,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提倡打小顶,摘掉1叶1心。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当棉蚜、棉盲蝽象、红蜘蛛、第2代棉铃虫、第1代红铃虫等的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扑捉、诱杀等防治。对枯黄萎病棉田,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工作。
3 参考文献
[1] 荣义华,付永红,张海发,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57-59.
[2] 付永红,荣义华,祁元喜,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J].江西棉花,2009,31(4):32-36.
[3] 张乃安.麦套春棉多结伏桃的关键技术[J].河南科技,1997(5):8.
[4] 张连娣.伏前桃多未必好,抓好伏桃更重要[J].中国棉花,2007(1):34.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下降原因;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3-0091-01
随着麦后移栽棉在鄂北棉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生育进程后延,产量构成主要为伏桃和秋桃,气候异常年份,加上管理不到位,常造成前期迟发,后期贪青,伏桃比例仅达30%左右,严重影响麦后棉的产量和品质,加大了植棉风险。
1 伏桃比例下降的原因
1.1 缺乏迟播早熟的小麦、棉花品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是中熟杂交抗虫棉品种和弱春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小麦前茬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5月24日至6月4日前收获,小麦的收获期相对较晚,不利于棉花提早移栽。同时,由于棉花品种均为中熟陆地棉,也不利于迟播早熟,早腾茬口秋播小麦,品种衔接较差。
1.2 播种期偏早或太迟
目前生产上麦后棉播种期迟早不一,早的在4月上中旬,晚的在5月10日前后。播种太早,苗龄太长,加上4—5月气温回升快,极易形成老苗和旺长线苗,缓苗期长,不能达到早播争早的效果;播种太迟,后期温度高,棉苗苗龄短,子叶节太高,栽后缓苗期长,生长发育慢,造成迟发、晚熟[1]。
1.3 麦后棉迟栽、晚发,晚熟,产量不稳
据调查,麦后棉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比麦套棉迟10~20 d;移栽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比麦套棉迟栽近30 d,生长发育后延,有效现蕾开花期缩短,基本无伏前桃,产量以伏桃和秋桃为主,秋桃比重大。受后期气候影响很大,其产量不稳,品质下降,效益降低。
1.4 种植密度偏稀,田间管理滞后
据调查,麦后棉移栽密度2.307万株/hm2,比麦套棉密度多2 505株/hm2,但与此种栽培特点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密度偏稀,不利于麦后棉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多现蕾、多开花、多结铃,因此要增加铃数,以密补迟,以密争早,以密增产。麦后棉适栽期短,抢收、抢脱、抢栽,劳动力矛盾大,移栽质量差,栽后田间管理滞后,未能迟栽早管促早发[2],以及施肥不科学,氮多钾少,比例失调,造成前期僵苗难早发,中期气温升高,肥水碰头疯长,后期贪青晚熟或脱水脱肥早衰。
2 提高麦后移栽棉伏桃比例的措施
2.1 适时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的核心技术是:中钵肥土,精细制钵,4月25日至5月5日适时播种育苗[3]。采用增温足湿齐苗、控温降湿稳长苗、适时搬钵炼壮苗、及时喷药保健苗等关键技术。
2.2 保证移栽密度,提高移栽质量
麦后棉移栽期较麦套棉推迟20 d左右,生育进程相应后延,有效现蕾、开花结铃季节较麦套棉缩短,增加植株数以增加内围桃和下部桃比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多的伏桃。移栽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宽行密株等行种植或宽窄行种植。行距一般90~100 cm,株距随密度而定。免耕板土移栽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及时浇足定根水250 g/穴,盖土压紧埋实。这是缩短栽后缓苗期,促棉花早发、早现蕾、早开花结铃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
2.3 合理运筹肥水
科学配方施肥,减氮增钾补硼。当棉株具有3~5个果枝,开沟深施蕾肥,施优质农家肥30 t/hm2或棉仁饼750~900 kg/hm2,加过磷酸钙300~375 kg/hm2、尿素90.0~112.5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棉株长势弱、不平衡的棉田加施尿素60~90 kg/hm2,结合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起垄培蔸。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氯化钾225~300 kg/hm2,棉行中间开沟埋施或棉株中间打洞穴施;当棉株平均坐1个大桃时重施花铃肥。8月上旬普施补桃肥;并注意及时抗旱,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硼肥或基施。
2.4 看苗化控,适时打顶
麦后棉由于迟栽、晚发,在生育盛期常肥水碰头,造成棉花旺长,因此要看苗适时化控。一般蕾期进行2次化控[4],第1次在棉株现蕾期、棉株7~8片真叶时化控,用缩节胺7.5~15.0 g/hm2,或25%助壮素60 mL/hm2左右;第2次在盛蕾期进行,用缩节胺22.5~30.0 g/hm2,或25%助壮素90~120 mL/hm2。早发的棉田可稍重控,迟发和晚茬棉田应视苗情轻控或不控。打顶前后用缩节胺60~75 g/hm2对水675 kg喷雾,抑制赘芽和无效蕾的发生,促坐桃。当棉株果枝16~18层时打顶,时间以8月10日为宜,做到“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提倡打小顶,摘掉1叶1心。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当棉蚜、棉盲蝽象、红蜘蛛、第2代棉铃虫、第1代红铃虫等的虫量或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扑捉、诱杀等防治。对枯黄萎病棉田,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做好清沟排渍降湿及病株处理工作。
3 参考文献
[1] 荣义华,付永红,张海发,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57-59.
[2] 付永红,荣义华,祁元喜,等.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J].江西棉花,2009,31(4):32-36.
[3] 张乃安.麦套春棉多结伏桃的关键技术[J].河南科技,1997(5):8.
[4] 张连娣.伏前桃多未必好,抓好伏桃更重要[J].中国棉花,20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