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故乡多沟壑,少山。
幼时居于村庄,对于大山的景象,几乎全凭影视作品里的场景和闲暇时刻的想象。唯一欣慰的是,可以在某个清朗的早晨,跟着父亲去往田地里的路上,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视野尽头,隐约浮现出一座山峰的脉络,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难辨。
“爸,那是什么山,距离我们远吗?”我随口问道。
“那是石门山,在山沟对面的另外一边塬上,有几十公里吧!”父亲说。
我本想细问一下关于山沟、塬以及山的具体区别,可最终还是默默地沉下心来,没有再去追问,而是自己私下里去思考和揣摩了。
可是,影視作品里那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已经在脑海深处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门径,自然的奇妙,也是自那时起,慢慢地根植于心了。
等到离开村庄的初级小学,走进另外一所联合小学就读高年级的课程时,我便已知晓,自此刻起,那双羽翼未丰的翅膀,正铆足劲儿撑着,向着更广阔的山川沟壑间伸展开来。
我和同村的、邻村的、街上商铺或单位的几个小伙伴,悄悄地组建了一个“探险队”。等到周六中午十二点多放学铃声一响,便如同脱缰之马一般,撒着欢儿向着距离联合小学不到一里地的山沟边狂奔。这迥异于村庄的山沟,早已经成了我们对于青山那种巍峨与崎岖的寄托,更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乌托邦”。
山沟边有一处遗迹,是古时的城门。
那城门与我从影视作品里获知的竟然不同,没有像样的堡垒,没有咯吱的木门,只有一堆黄土夯实的厚重墙壁,孤零零地伫立在山沟的边缘。
我们顺着城门鱼贯而入,顷刻间,天地间苍翠葳蕤的景象,就这样跃入眼帘。只见那弯弯曲曲的豁口,向着无尽的远方拓展开来,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何处,或者究竟通往何方。
我喜欢听山谷间回荡的呐喊声,那是一种最具有民歌情怀的释放与嘶喊,是久处学校的压抑宣泄,也是渴望自然的深情拥抱。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惊吓到了某处正在低头吃草的羊群,也惊醒了牧羊人昏昏欲睡的美梦。空气中传来几声扬鞭声,清脆而响亮,该是牧羊人在追逐那些被我们的呐喊声惊吓到而跑开的羊儿吧?
狭窄的羊肠小道,曲折蜿蜒地顺着斜坡向沟底探出。我们侧着身子,试探着向下挪动脚步。道路两旁的树林边上,各色花儿开得正艳,和朱自清先生在《春》里所描写的那般景象别无二致,真正一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山河图。
这般艳丽的花儿,不过是乡村间、田野上随处可见的一些。像打碗碗花、蒲公英花、野菊花,以及个别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可我不曾想到,它们竟然能在这通往山沟底部的道路两旁,簇拥在一起,延伸出这般美丽的景致来。在我的脑海和记忆里,这是不曾料到亦无法想象的事情。它们用自身最为渺小的身躯,向着大自然绽放出最亮丽的风景线,燃烧生命,衬托美景。
等我们来到山沟底部,回头仰望时,身后的沟壑林木茂盛,葱茏的绿意将整个目光可及处,悄然地包围起来。霎时间,我顿觉恍惚,以为自己正站立在某座山峁的跟前了。几个小伙伴,正弯腰在沟底的河床前掬水嬉闹,那爽朗清澈的欢笑声,就这么轻易地撕裂开了我的幻境。
我向往的青山,何时才能抵达你的彼岸?
2
花城多花卉,四季可赏。
这里的青山绿水,以及四季宜人的鸟语花香,让我恍惚间有些穿越的感觉。它与北国风光截然不同的是,无论春夏秋冬,何时何地,总会在公园里,小区旁,或者某一个路口,邂逅一阵芬芳。
那山,那花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我的心头,使得原本积蓄在内心二十多年来对于它们的固定印象。
闲暇之余,我总会抽时间去拜谒那些山脉。白云山便是其中一个。
南粤的山,与故乡那些高原边缘裂开的豁口而沉陷下去的山沟相貌迥异。即便拿儿时在山沟底部向上仰望的那些或高或低的山梁,也是缺乏山的神气和韵味的,那些山梁上,也是密布着各种树木花草,覆盖着凸起的大地。可是,那些青翠葳蕤的景象,总归是来去匆匆的,时令一过霜降,基本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伸向浅蓝色的天空,孤独而落寞的情景,是它们在冬天的常态;至于花色,早已经在枯萎之前,衰败的没了踪影。
从山脚沿水泥路拾阶而上,两旁满是南国特有的树木品种,郁郁葱葱,簇拥在一起。它们的枝梢浓密宽厚,将并不宽阔的道路遮挡了接近三分之二,这使得登山路上的行人,在抵抗空气里闷热烦躁的热浪时,内心不经意间会划过一道凉爽的意象。
白云山的植被种类相当丰富,各色植物数量相加,八百余种之多,并且尚有一些濒危物种,像鹅掌楸,降香黄檀,大叶竹柏等。不过,最常见的树木,还是法国梧桐、榕树等居多。
鲜花铺满山,不再是一种想象的场景,它是真切地存在着,并且随处可见的景致。山在城中,花在山中,红黄橙绿蓝靛紫,拼了命地向着阳光疯长。连绵不断的白云山麓,无论春秋冬夏,每个角落都是不同层次的绿意,各种颜色的花儿点缀其中,倒也不辜负花城这个美誉。
譬如,那看上去黄澄澄的黄花风铃木,成片的杜鹃花海,有红色粉色紫色白色等;还有令人惊异的禾雀花,浅绿色的花色里,穿插几串白色的花絮,一簇簇,整齐划一地从树枝上垂下来,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令人有一种迷醉其中的失控感。
除此之外,桃花、樱花、油菜花、炮仗花、宫粉紫荆也都在四季里轮换登场。它们在山清水秀的大山里,延伸出大自然最美丽的色彩,并且在持续地诉说着花城四季的风情。漫步云山花径,微风拂面,看着那花儿在枝头摇曳生姿,这艳色照人的美景,这惬意舒爽的时光,让人在幽静唯美的路径里,再也抬不动前进的脚步。
绿树如荫,花美色浓。阵阵芬芳,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钻入你的鼻孔里,痒痒的,说不清是暖风熏得游人醉,抑或绿树阴浓夏日长了。
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喜欢北宋大家辛弃疾这样的诗句,欢快明亮的语调,让人有种轻松畅快的淋漓。 青山以其风格迥异的形态,矗立在万里河山的各个角落。巍峨雄壮各不相同,有的带着粗犷的欢声笑语,有的带着秀气的低声呢喃。没有人清楚知晓那些山峰曾经写满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典故由来。大家无一例外地关心着:这座山,如何常青;那些花,如何点缀。毕竟,每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都希冀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好。
我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偶然地发现,从高楼窗外的目光所及处看到西秦岭的巨幅轮廓的。这一幕,如同多年前,我和父亲在村口的乡间小路上,望见石门山的轮廓不尽相同。
正是这一幕风景的突然显露,才促使我在一个冬日的午后,驱车几十公里来到秦岭脚下。初冬的天气里仅有的那点寒意,在我靠近秦岭的支脉前,便已被驱散在风里。
太阳将大不如从前的微弱热量从巍峨的山顶上传递下来,落在我的身上。我漫步在林间,寻找着往日里与葳蕤有关的迹象。干枯的荒草,攀爬在大地之上。树木像一个个守望者一般,齐刷刷地向着太阳投射下来的方向。那是一种带着渴望地张望,它们渴望春天,渴望青翠,渴望自己可以在山体的肌肤里,彰显更多的存在感。一树浓荫,绽放开花蕾,便是它们在青山里无比的荣耀。
行至山边,几株红彤彤的色调,像一朵朵艳丽的红花,突兀地显露在灰土土的空间里。走近一看,火紅的柿子挂满了枝头,一个个耷拉着曾经高昂的头颅,正垂向大地。我从旁边的荒草里,捡拾起一根枯枝,踮起脚跟,挥手向着那柿子而去。
几声“哐当”的声响之后,我从草丛里捡起三两个柿子,剥开它们薄弱的外衣,一股鲜红的汁液,便已经倾盆而出。“滋溜”一声,瞬间就已经由喉咙抵达胃部,甘甜和滋润,依旧在唇齿间回味着。
待到春暖花开,这如今干枯没了生机的柿子树,必定是吐露新芽,再放花朵,和脚下泥土里的各色野花、青草一起,重新将这座山脉点缀的青翠欲滴。那幅景象,注定是唯美纯粹的,想来与南国的青山并无二致的,我想。
它的妩媚,与时令有关,与年月无染。
4
我又想起,那座从村口张望过的石门山了。
这些年,我日思夜想地期望有朝一日能走进它的腹地,感受那有别于在村口张望的气息。再多的张望,也只是张望,始终无法真切的感悟到它有怎样的怀抱和生机。遗憾的是,我至今没能够走近它。
反倒在距离故乡百公里,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我到访过许多青山。像秦岭、庐山、泰山、阿里山、白云山、三清山等山脉,却唯独少了石门山,少了华山,不得不说,这是我至今的遗憾。
或者,我该是时候,去看看它了。它的葱郁浓荫,花香四溢,已经为我守候了许久,再若不去,恐有负青山之美意了。
毕竟,那漫山的红花,像火光一样,已经映照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了……
故乡多沟壑,少山。
幼时居于村庄,对于大山的景象,几乎全凭影视作品里的场景和闲暇时刻的想象。唯一欣慰的是,可以在某个清朗的早晨,跟着父亲去往田地里的路上,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视野尽头,隐约浮现出一座山峰的脉络,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难辨。
“爸,那是什么山,距离我们远吗?”我随口问道。
“那是石门山,在山沟对面的另外一边塬上,有几十公里吧!”父亲说。
我本想细问一下关于山沟、塬以及山的具体区别,可最终还是默默地沉下心来,没有再去追问,而是自己私下里去思考和揣摩了。
可是,影視作品里那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已经在脑海深处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门径,自然的奇妙,也是自那时起,慢慢地根植于心了。
等到离开村庄的初级小学,走进另外一所联合小学就读高年级的课程时,我便已知晓,自此刻起,那双羽翼未丰的翅膀,正铆足劲儿撑着,向着更广阔的山川沟壑间伸展开来。
我和同村的、邻村的、街上商铺或单位的几个小伙伴,悄悄地组建了一个“探险队”。等到周六中午十二点多放学铃声一响,便如同脱缰之马一般,撒着欢儿向着距离联合小学不到一里地的山沟边狂奔。这迥异于村庄的山沟,早已经成了我们对于青山那种巍峨与崎岖的寄托,更像我们内心深处的“乌托邦”。
山沟边有一处遗迹,是古时的城门。
那城门与我从影视作品里获知的竟然不同,没有像样的堡垒,没有咯吱的木门,只有一堆黄土夯实的厚重墙壁,孤零零地伫立在山沟的边缘。
我们顺着城门鱼贯而入,顷刻间,天地间苍翠葳蕤的景象,就这样跃入眼帘。只见那弯弯曲曲的豁口,向着无尽的远方拓展开来,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何处,或者究竟通往何方。
我喜欢听山谷间回荡的呐喊声,那是一种最具有民歌情怀的释放与嘶喊,是久处学校的压抑宣泄,也是渴望自然的深情拥抱。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惊吓到了某处正在低头吃草的羊群,也惊醒了牧羊人昏昏欲睡的美梦。空气中传来几声扬鞭声,清脆而响亮,该是牧羊人在追逐那些被我们的呐喊声惊吓到而跑开的羊儿吧?
狭窄的羊肠小道,曲折蜿蜒地顺着斜坡向沟底探出。我们侧着身子,试探着向下挪动脚步。道路两旁的树林边上,各色花儿开得正艳,和朱自清先生在《春》里所描写的那般景象别无二致,真正一幅“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山河图。
这般艳丽的花儿,不过是乡村间、田野上随处可见的一些。像打碗碗花、蒲公英花、野菊花,以及个别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可我不曾想到,它们竟然能在这通往山沟底部的道路两旁,簇拥在一起,延伸出这般美丽的景致来。在我的脑海和记忆里,这是不曾料到亦无法想象的事情。它们用自身最为渺小的身躯,向着大自然绽放出最亮丽的风景线,燃烧生命,衬托美景。
等我们来到山沟底部,回头仰望时,身后的沟壑林木茂盛,葱茏的绿意将整个目光可及处,悄然地包围起来。霎时间,我顿觉恍惚,以为自己正站立在某座山峁的跟前了。几个小伙伴,正弯腰在沟底的河床前掬水嬉闹,那爽朗清澈的欢笑声,就这么轻易地撕裂开了我的幻境。
我向往的青山,何时才能抵达你的彼岸?
2
花城多花卉,四季可赏。
这里的青山绿水,以及四季宜人的鸟语花香,让我恍惚间有些穿越的感觉。它与北国风光截然不同的是,无论春夏秋冬,何时何地,总会在公园里,小区旁,或者某一个路口,邂逅一阵芬芳。
那山,那花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我的心头,使得原本积蓄在内心二十多年来对于它们的固定印象。
闲暇之余,我总会抽时间去拜谒那些山脉。白云山便是其中一个。
南粤的山,与故乡那些高原边缘裂开的豁口而沉陷下去的山沟相貌迥异。即便拿儿时在山沟底部向上仰望的那些或高或低的山梁,也是缺乏山的神气和韵味的,那些山梁上,也是密布着各种树木花草,覆盖着凸起的大地。可是,那些青翠葳蕤的景象,总归是来去匆匆的,时令一过霜降,基本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伸向浅蓝色的天空,孤独而落寞的情景,是它们在冬天的常态;至于花色,早已经在枯萎之前,衰败的没了踪影。
从山脚沿水泥路拾阶而上,两旁满是南国特有的树木品种,郁郁葱葱,簇拥在一起。它们的枝梢浓密宽厚,将并不宽阔的道路遮挡了接近三分之二,这使得登山路上的行人,在抵抗空气里闷热烦躁的热浪时,内心不经意间会划过一道凉爽的意象。
白云山的植被种类相当丰富,各色植物数量相加,八百余种之多,并且尚有一些濒危物种,像鹅掌楸,降香黄檀,大叶竹柏等。不过,最常见的树木,还是法国梧桐、榕树等居多。
鲜花铺满山,不再是一种想象的场景,它是真切地存在着,并且随处可见的景致。山在城中,花在山中,红黄橙绿蓝靛紫,拼了命地向着阳光疯长。连绵不断的白云山麓,无论春秋冬夏,每个角落都是不同层次的绿意,各种颜色的花儿点缀其中,倒也不辜负花城这个美誉。
譬如,那看上去黄澄澄的黄花风铃木,成片的杜鹃花海,有红色粉色紫色白色等;还有令人惊异的禾雀花,浅绿色的花色里,穿插几串白色的花絮,一簇簇,整齐划一地从树枝上垂下来,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令人有一种迷醉其中的失控感。
除此之外,桃花、樱花、油菜花、炮仗花、宫粉紫荆也都在四季里轮换登场。它们在山清水秀的大山里,延伸出大自然最美丽的色彩,并且在持续地诉说着花城四季的风情。漫步云山花径,微风拂面,看着那花儿在枝头摇曳生姿,这艳色照人的美景,这惬意舒爽的时光,让人在幽静唯美的路径里,再也抬不动前进的脚步。
绿树如荫,花美色浓。阵阵芬芳,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钻入你的鼻孔里,痒痒的,说不清是暖风熏得游人醉,抑或绿树阴浓夏日长了。
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喜欢北宋大家辛弃疾这样的诗句,欢快明亮的语调,让人有种轻松畅快的淋漓。 青山以其风格迥异的形态,矗立在万里河山的各个角落。巍峨雄壮各不相同,有的带着粗犷的欢声笑语,有的带着秀气的低声呢喃。没有人清楚知晓那些山峰曾经写满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典故由来。大家无一例外地关心着:这座山,如何常青;那些花,如何点缀。毕竟,每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都希冀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好。
我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偶然地发现,从高楼窗外的目光所及处看到西秦岭的巨幅轮廓的。这一幕,如同多年前,我和父亲在村口的乡间小路上,望见石门山的轮廓不尽相同。
正是这一幕风景的突然显露,才促使我在一个冬日的午后,驱车几十公里来到秦岭脚下。初冬的天气里仅有的那点寒意,在我靠近秦岭的支脉前,便已被驱散在风里。
太阳将大不如从前的微弱热量从巍峨的山顶上传递下来,落在我的身上。我漫步在林间,寻找着往日里与葳蕤有关的迹象。干枯的荒草,攀爬在大地之上。树木像一个个守望者一般,齐刷刷地向着太阳投射下来的方向。那是一种带着渴望地张望,它们渴望春天,渴望青翠,渴望自己可以在山体的肌肤里,彰显更多的存在感。一树浓荫,绽放开花蕾,便是它们在青山里无比的荣耀。
行至山边,几株红彤彤的色调,像一朵朵艳丽的红花,突兀地显露在灰土土的空间里。走近一看,火紅的柿子挂满了枝头,一个个耷拉着曾经高昂的头颅,正垂向大地。我从旁边的荒草里,捡拾起一根枯枝,踮起脚跟,挥手向着那柿子而去。
几声“哐当”的声响之后,我从草丛里捡起三两个柿子,剥开它们薄弱的外衣,一股鲜红的汁液,便已经倾盆而出。“滋溜”一声,瞬间就已经由喉咙抵达胃部,甘甜和滋润,依旧在唇齿间回味着。
待到春暖花开,这如今干枯没了生机的柿子树,必定是吐露新芽,再放花朵,和脚下泥土里的各色野花、青草一起,重新将这座山脉点缀的青翠欲滴。那幅景象,注定是唯美纯粹的,想来与南国的青山并无二致的,我想。
它的妩媚,与时令有关,与年月无染。
4
我又想起,那座从村口张望过的石门山了。
这些年,我日思夜想地期望有朝一日能走进它的腹地,感受那有别于在村口张望的气息。再多的张望,也只是张望,始终无法真切的感悟到它有怎样的怀抱和生机。遗憾的是,我至今没能够走近它。
反倒在距离故乡百公里,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我到访过许多青山。像秦岭、庐山、泰山、阿里山、白云山、三清山等山脉,却唯独少了石门山,少了华山,不得不说,这是我至今的遗憾。
或者,我该是时候,去看看它了。它的葱郁浓荫,花香四溢,已经为我守候了许久,再若不去,恐有负青山之美意了。
毕竟,那漫山的红花,像火光一样,已经映照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