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计算机不仅具有电视机视听合一功能,而且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可以立即反馈。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这种交互方式的显著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漂亮的界面,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如在口算练习时,可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算式,根据要求无限量供应题目。如课件“鲜花配绿叶”,两片绿叶分别设定两个随机数,周围放置0-9朵花,请学生将绿叶上的两个数做减法,根据运算法则,从个位算起,先点击的一朵花作为个位花,它将飞到个位的位置上,再点击十位花,一道题目做完后由电脑系统自动判断正误,用欢乐、哭泣两种声音表示判断结果,学生对这样的数学游戏十分欢迎,并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利用计算机交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選择,既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要让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二、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学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信息技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而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往往被误解为只需学会一些技术应用,往往把任务落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仅学如何使用Word、如何使用浏览器、如何收发E-mail、如何上讨论组进行讨论。然而用Word写什么,上网看什么,在网上讨论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会这么多技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所以,信息技能的培养还包含要培养学生用技术来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其他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在许多课件是由教师按教案将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组织好,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或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查找、利用。这样学习效率似乎非常高,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能浏览到许多信息,也能从这些信息中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可是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应更多地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着教育的技术化,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C(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一般由教师选择,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媒体单向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一般只能全盘皆收。长期下去,学生形成“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缺乏对信息选择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信息充满着每一个角落,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各种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对自身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建构,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容量非常大,这就要求学生有选择地从网上获取知识,通过协作学习,最终通过自主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从中培养了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可以预见,以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意识,网络教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的收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进入Internet世界,亲身体验信息世界,掀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快速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这就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让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处理信息。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课堂中的学习的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实现这种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学校要积极建设诸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或局域网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硬件环境;教师要依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
四、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信息时代让世界就在手指、就在眼前。目前孩子们学会上网后在干些什么?据调查,除部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外,更多学生在网上聊天、游戏,甚至因玩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也时有所闻,而成为网络黑客甚至利用高科技来犯罪的也绝非危言耸听。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刻不容缓。我们在培养孩子信息技能的同时一定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除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外,还应制定些规定,如合理的上网时间和上合适的网站。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网上看到的对方,极易伪装、假冒身份,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要学会选择健康网站,查找有用信息,不散布信息垃圾。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教师要特别注重信息的管理。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辟信息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计算机不仅具有电视机视听合一功能,而且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可以立即反馈。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这种交互方式的显著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漂亮的界面,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如在口算练习时,可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算式,根据要求无限量供应题目。如课件“鲜花配绿叶”,两片绿叶分别设定两个随机数,周围放置0-9朵花,请学生将绿叶上的两个数做减法,根据运算法则,从个位算起,先点击的一朵花作为个位花,它将飞到个位的位置上,再点击十位花,一道题目做完后由电脑系统自动判断正误,用欢乐、哭泣两种声音表示判断结果,学生对这样的数学游戏十分欢迎,并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利用计算机交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選择,既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要让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二、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学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信息技能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而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往往被误解为只需学会一些技术应用,往往把任务落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仅学如何使用Word、如何使用浏览器、如何收发E-mail、如何上讨论组进行讨论。然而用Word写什么,上网看什么,在网上讨论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会这么多技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所以,信息技能的培养还包含要培养学生用技术来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其他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在许多课件是由教师按教案将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组织好,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或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查找、利用。这样学习效率似乎非常高,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能浏览到许多信息,也能从这些信息中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可是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应更多地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着教育的技术化,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作用,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更趋自然的MCAIC(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一般由教师选择,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媒体单向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一般只能全盘皆收。长期下去,学生形成“你说什么,我就听什么”,缺乏对信息选择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信息充满着每一个角落,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各种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对自身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建构,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容量非常大,这就要求学生有选择地从网上获取知识,通过协作学习,最终通过自主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从中培养了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可以预见,以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意识,网络教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的收发。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进入Internet世界,亲身体验信息世界,掀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快速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这就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让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处理信息。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课堂中的学习的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于“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对“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实现这种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学校要积极建设诸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或局域网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硬件环境;教师要依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
四、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信息时代让世界就在手指、就在眼前。目前孩子们学会上网后在干些什么?据调查,除部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外,更多学生在网上聊天、游戏,甚至因玩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也时有所闻,而成为网络黑客甚至利用高科技来犯罪的也绝非危言耸听。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刻不容缓。我们在培养孩子信息技能的同时一定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除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外,还应制定些规定,如合理的上网时间和上合适的网站。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网上看到的对方,极易伪装、假冒身份,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要学会选择健康网站,查找有用信息,不散布信息垃圾。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教师要特别注重信息的管理。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辟信息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