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规范、繁荣的文物拍卖市场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1072298534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15年掠影
  
  (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步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是19世纪70年代由西方泊来的,此后历经兴衰,在内地曾一度消失。直到1992年,深圳和北京相继出现了艺术品拍卖会,拉开了新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恢复发展的序幕。在此后的1993-1994年间,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今天艺术品拍卖领域的领军力量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事业以高起点、高速度、高品质为特征,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崛起。随后,天津、四川等地陆续成立起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品拍卖机构,组织了规模、风格各异的艺术品拍卖活动,进一步带动了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由此,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踏上了萌芽、发育和发展的旅程。
  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恢复伊始,就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扶持。尤其是国家加快法制建设进程,为艺术品拍卖配置了强有力的市场助推器。十几年前,艺术品拍卖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而相对滞后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规定,更使人不敢想象在中国能响起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锤声。幸运的是,当时主管文化、文物市场的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以坚定的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循序渐进、稳步试点的方针策略,通过颁布《文物拍卖试点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政策调控;以政府对拍卖会逐场次地审批、限制委托人范围等审慎的措施,减少和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随后,文化部和国内贸易部分别颁布了《艺术品市场管理规定》、《拍卖市场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使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管理逐步制度化、合法化;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诞生,标志着我国艺术品拍卖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大步前进。
  
  (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见繁荣
  今天,可以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日见繁荣。现在,艺术品拍卖机构已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企业有215家,从业队伍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已从最初的百万规模发展到2005年的146.32亿元和2006年的167.3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拍卖场次2006年达到343个,915个专场,拍品范围也从书画、瓷器扩大到珠宝翡翠、古籍家具、邮品钱币、玉器古玩等广泛的门类。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已经初步培育出来了。
  由于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快速发展,世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主要门户之一,而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更凸显其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的地位。
  在我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之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主要集中在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随着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快速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开始逐渐向内地转移,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空前活跃。2005年,内地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大关,2006年则突破了150亿,居世界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量的前列;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2005年以来,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市场份额均保持在40%以上,超过香港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与纽约、香港一道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主要中心之一。
  
  (三)拍卖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我们始终认为文物艺术品拍卖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而感到骄傲。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事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我国艺术品价格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地位,结束了国外拍卖企业垄断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艺术品拍卖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吸引众多的海外收藏家和竞买人,为国家发现、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为遏制文物走私和文物地下黑市交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激活了艺术品市场,带动和促进了文物鉴定、出版展览、工艺装裱、旅游饭店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物艺术品拍卖提高了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对中国文物收藏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框架和原则下,国家文物管理部门适应市场发展的形势,适时推出的“打星号制度”、“文物复出境制度”和“定向竞买制度”。“打星号制度”催生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国内市场的兴起和繁荣。而“文物复出境制度”最大限度地鼓励、吸引了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大量回流。据统计,1996年前,海外回流文物不超过国内文物拍品总数的20%,十年后,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近40%。保守估计,通过拍卖回流到国内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逾5万件。“定向竞买制度”为故宫和上海博物馆增添了不少国宝级的文物,充实了国家博物馆的顶级文物藏品,如嘉德拍卖的《出师颂》、翰海拍卖的《十咏图》等,现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重量级国宝藏品。
  可以说,拍卖,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200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状况
  
  (一)调整后的发展
  文物艺术品市场和社会经济中的其他市场一样,也有着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从2005年秋季到今年初,我不止一次在各种媒体或场合听到类似“市场即将出现拐点”、“文物拍卖市场将出现大出血”等悲观论断。但在我们看来,正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一样,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恢复发展15年来一直处于上升轨道,这一轨迹至今没有发生改变。
  市场总有波动和调整。我们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走势,是受两个坐标的运行轨迹左右着的。其中一个是每年成交总额的坐标,另一个是价格的坐标,当这两个坐标运行的轨迹相吻合或相接近时,就出现了市场发展的高潮,其他时期即为平稳发展期。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个高潮是1995年、1996年,中国嘉德公司推出的傅抱石《丽人行》以1100万元成交,北京翰海公司推出的北宋张先《十咏图》以1980万元成交,拉起了第一个高潮。第二个高潮是2003年至2005年春季,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北宋米芾《研山铭》以3298.9万元成交,被国家文物局优先买走。中国嘉德公司推出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成交,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买走。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以1980万元成交;陈洪绶《花卉册》,以2860万元成交被浙江诸暨企业家买走等。但进入2005年秋季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迹象,从我们的统计看来,2005-2006年间,内地拍卖市场的拍卖场次、拍品数量的增幅达到了30%-50%,而成交总额却明显没有与之同步增长,整个大中华地区,内地拍卖份额甚至出现了下降。
  面对这一市场态势,拍卖业界及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经营调整,适当地进行市场收缩,缓解供需矛盾,靠精品打造市场,比较安全地实现了行业的“软着陆”。2007年,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好形势。
  可以肯定的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上一轮调整已基本完成,2007年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绩的上升已成定局。经过市场考验的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也将更加成熟起来。
  
  (二)市场中的新气象
  市场中的新力量——艺术品风险基金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
  首先,2007年,艺术品风险基金进入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7月18日,以民生银行国内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正式对外发售为标志,艺术品风险基金进入内地艺术品市场已成为事实。尽管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投资于艺术品市场,并至今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表现抢眼的先例,但机构资金流入内地拍卖市场后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尚无法确定,我们预感到,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艺术品风险基金有可能成为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资本平台。
  
  市场中的新格局——海外拍卖集团的高速发展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注意到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格局中的一点新动态,那就是在内地拍卖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为代表的海外拍卖集团也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其艺术品拍卖总额超过75亿美元,远远高于艺术品交易史上1990年的盛况。国际市场上的这些优秀业绩一方面将成为中国市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诱因,另一方面也和内地艺术品市场形成了在拍品、客户、价格等方面的直接竞争。海外拍卖集团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份额上升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我想,这除了这些海外拍卖集团在经营方面有独到之处外,政策环境,特别是税收政策的差异也是重要的因素。
  
  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中的问题与隐忧
  
  我们承认,当前艺术品拍卖发展并不完善,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业界自身,或缘于政策环境的因素,但如不稳妥解决都将会影响未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前途,也将影响我国文物市场的稳定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行业自律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从业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市场中确曾发生过诸如“拍假”和“假拍”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尽管从数量和比例上看,文物艺术品拍卖过程中涉案、涉讼的件数并未超出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但由于文物艺术品拍卖特有的社会关注度所形成的“放大效应”,这些违规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形象的产生了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加强行业诚信自律,已是目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非常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专业人员问题
  行业的发展始终要以人才为根本。2007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国家文物局进行的课题研究的统计中发现,尽管目前艺术品企业员工素质较以往有普遍提高,从业人员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但是企业内文博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多数企业的情况是,文物管理部门规定的5个高级文博职称人员几乎都是靠外聘兼职解决,从企业内部培养文博专业技术人才的良性培养机制远未形成。
  (三)文物鉴定问题
  艺术品鉴定是拍卖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拍卖市场能正本清源的基础。就目前的情况看,鉴定人才缺乏、鉴定手段单一是制约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建立科学评估、传承有序的鉴定秩序又需要进行有效的学术研究以及对艺术品档案和数据库的整理和归集,这些工作不是单一的某个拍卖企业能独立承担的,它需要集中整个文物艺术品业界的力量来完成。我们认为,如何保证鉴定的客观可靠,除要靠培养起一批高知识结构的文物鉴定人才外,也要积极探索,促进传统文物鉴定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的融合,建立起文物鉴定领域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机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物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企业愿意在管理部门领导下承担或参与这一基础性的工作。
  (四)政策协调问题
  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政策。《拍卖法》出台后,特别是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颁布以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外部发展环境得以实质性改善,政策调控、无法可依的尴尬状况开始改变,但从近几年的实践看,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文化、文物部门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与完善。按照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文化部门负责当代艺术品的市场管理,文物部门负责对文物、文物监管品,以及部分重要已故艺术家代表性作品管理。但是,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尤其是当代艺术品的拍品审鉴,程序和职责并不明确,在缺乏法定前置审查的情况下,文物部门在拍卖会举办之际的处理意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给拍卖企业带来了不少困惑。
  文化、文物、商务、工商、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的事前协调以及与拍卖企业的沟通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例如,文物艺术品委托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问题上,在操作层面上,由于前期综合论证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操作上的不统一,不同程度上给内地拍卖企业和市场带来了被动。另外,从宏观市场格局上看,由于海外税制简单,税负较轻,内地艺术品市场开征个人所得税后,海外拍卖集团在市场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会更加明显?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此外,在类似文物出境标准的修改和实施方面,也希望在政策出台前也能充分考虑拍卖企业的经营实际,做好前期准备和过渡性安排。
  
  共同应对,拍卖业愿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拍卖行业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诚信是拍卖业的基础和生命线。2002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发出了《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公开信》,表明了业内人士纯洁队伍、净化市场的坚强决心和信心。2004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正式公布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关于加强行业自律的若干规定》,再次强调和重申了加强行业自律,接受政府部门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决心。2007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又接受商务部委托,开始着手制定《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这是在拍卖行业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的一项主要举措。
  加强从业人员的基础培训和再教育一直就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年工作重点。在现行的拍卖从业人员基础教育、拍卖师资格考试培训和再教育课程中,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2007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还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举办“申报第一类文物拍卖企业资质企业专业人员考试”,在联合开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方面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此外,中国拍卖行业一直认为利用改革开放的便利条件,学习境外知名拍卖机构的经营理念和操作规程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迅速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经验。2005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以“建设规范、繁荣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
  (二)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需要文物管理部门的继续关怀
   “盛世收藏”。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及对新文化的追求等诸多力量汇合,形成了当前文物艺术品强烈的市场需求,也给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拍卖业界欣喜地看到,在鼓励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综合配套政策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已经作出了不少宝贵的努力。如国家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税务总局近期确定的海外回流文物在内地交易,个人所得税实行2%的优惠税率等。但是,拍卖企业普遍希望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能够继续加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在文物艺术品交易的税收优惠、鼓励海外文物回流、完善和简便文物入境及复出境程序、合理修订文物鉴定收费标准等方面,拟定一个较为完整的配套方案,以利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发展。
  (作者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
其他文献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来自外交部的一位同志拿来几张印章的照片,说他的朋友在国外淘宝买了一方印章,“宣统御览之宝”,长8厘米,宽8厘米,高11厘米,说是故宫有一枚同规格的,只是材质不一样。他认为不可能是皇家的,但不排除可能是皇家正式印章的报批样章,想知道材质是否为田黄石的一种。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照片,这方印章呈黄褐色,不是寿山石,应该是用石粉合成的材料。上刻山水、云鹤纹饰
期刊
前几年,曾有媒体披露某位名人收藏有辽代金饰。早些时候,又见某媒体展示某收藏者的“辽代镶金瓷器”。最近,又惊爆某收藏者拥有一批相当数量的辽代金器。这些“辽代金器”的真假姑且不论,却从中可以窥见收藏群体对辽代金银器的钟爱。    辽代金银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悠久的历史。辽代距今千年,有着漫长的时空感,在精神上吸引着收藏投资者。二是独特的风格。辽代金银器诸多特征和工艺虽源于唐
期刊
沐浴在初冬的阳光里,手持200元一张的入场券,踏进北京饭店金色大厅的安检门,辉煌、奢华的气氛和玲琅满目的展品,令人想起了很多很多……  现在,冠名为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中越来越多的赝品和策划运作,让我们感到文化艺术的渐行渐远。几年前,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赴京预展也选择了金色大厅,预示着北京饭店降低了无形的政治门槛而开启了商业化之门。旧地重观,象征着古玩艺术品博览会在经历了“鬼市淘宝”、“私藏比珍
期刊
佛教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尽管学术界有多种意见,但无论是据出土实物判断,还是证之史籍,应该说在东汉初年的公元1世纪左右是妥当的。这方面已有许多文章论及,这里就不赘言了。  汉代时中国人已经知道有佛教这回事,汉明帝且派人西行到印度求法问道,取回佛像图样,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   有神名佛,其形长大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
期刊
黄山寿三十七岁这一年,创作力特别旺盛,与一百五十年前袁江、袁耀对话的企图心,十分旺盛,此年他作《青绿山水六屏》,又是一组一方面向过去学习,一方面求自我证明的力作,此一六屏巨制分别是:《玉洞桃源》(图20a)、《竹溪烟雨》(图21a)、《水殿荷香》(图22a)、《怒涛荡舟》(图23a)、《秋山行旅》(图24)、《深宫赏雪》(图25)。于最后一屏有款识云:“光绪辛卯长夏黄山寿”,下钤有白文印“黄山寿印
期刊
2007年秋拍后,传媒好评如潮。明代仇英《赤壁图》以7952万元创中国绘画拍卖纪录、中国嘉德“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精品”、“丹青铸颜斋藏明清书画精品”等专场百分之百的成交率及书法作品屡创佳绩,都被乐观地看作中国书画走势进入上升通道的标志。成交价位的高企和活跃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就轻率地说中国书画市场回暖,恐怕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可以有点底气地说,市场经过大的波动,正朝着良性方向
期刊
吉州窑遗址是江南地区一处闻名中外的综合性瓷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濒临赣江,背负绵亘数十里的浅山丛林,面对赣江东岸的佛教胜地青原山。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深入研究吉州窑,促进和加强吉州窑遗址的文物保护,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安县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吉州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图3)     放眼吉州窑遗址南北长约2
期刊
内地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走过整整15个年头了,15年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拍卖市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这15年,拍卖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没有经验,到初步走上规范。现在,全国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公司已经达到240家,仅北京就有83家。2007年,全国处于第一集团的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翰海、北京匡时、杭州西泠、北京荣宝、北京华辰八大公司,拍卖的文物与艺
期刊
2007年12月1日下午,一册记录着日本侵华时期种种罪行的珍贵文献——《镇江沦陷记》手稿,以119万元的天价在匡时国际秋拍会上成交。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抗战时期文献史料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也成为了2007年中国书刊拍卖中最亮眼的新闻。在《镇江沦陷记》手稿再次成交的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总经理彭震尧,早在1998年春天,彭震尧即发现并将这一手稿推上了拍卖场,并以12.65万元成交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间,张永昌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每想起先生,他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眼前——身体清瘦,精神矍铄,一位态度和谒、言谈幽默、风度儒雅、让人不自觉地敬而近之的长者。张先生作为国宝级文物鉴定专家,有“南张北耿”、“中国玉器鉴定第一人”之美誉,在玉器鉴定和征集等方面为中国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一生竭尽心力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玉器鉴定人材,这些学生现在大都已经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