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国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地方农业类本科高校,根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征特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平台,从课程建设到实践教学,制订了与专业相对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当今涉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as a local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has worked out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jor,and has constructed a more perfect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from teaching content to teaching platform,fro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so as to meet the current demand for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农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进行新农科建设的涉农高校的回信中指出:“高等农业教育大有可为”。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农业本科院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其快速发展依靠农业人才的有力支撑。当前正是我国种子产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所以加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肩负的重任[2-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2017年正式开设这一专业,并制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环境大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农业本科院校对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视并且有着高要求。实践教学是为了保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因此实施实践型教学也是本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5]。然而,地方农业本科院校如何加強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科学有效地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现代化农业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究的问题。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美国,创新教育理念形成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将创新教育列入教育长远战略规划,从而使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贯穿于儿童期至大学阶段的个体成长的大部分过程[6-7]。近年来,美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创新教育深深植根于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相较于国外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完善的要求。
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8-9]。然而,当前农业院校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与社会企业单位的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单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二者间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创出一条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培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类创新型人才。
2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 科学编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课程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在编制本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本着“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准则,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等性”、专业实践技能的“实用性”、服务区域的“广泛性”,科学制定了基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的“四大模块”化(职业基本素质、专业基础、专业能力、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方面采取“332”模式,即3个学期完成职业基本素质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3个学期完成专业基础模块及专业能力模块,2个学期完成顶岗实习模块,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认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最终,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块建设,搭建了梯度、整体化、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了新实践教学平台,创立“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保障了实践教学,建立了适合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
2.2 实施“接地气”的课程大纲
在课程大纲制定方面,专业教师着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大胆修订实验大纲,细化教学目标、手段及方法。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知识、技术、技能、创新能力为主线组织实验项目,建立实验教学“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大量的室内及田间实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对于学生在理论专业知识的记忆、掌握及应用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3 教学与科研融合,扩大实验室开放
构建了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基础实验)、专业或综合实验室教学平台(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和研究教学平台(提高实验),具体见图1。
通过以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重在体验科研过程为特征的创新性实验训练以及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与研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针对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及科研、创新项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开放实验室,充分满足学生做科研的需求。
2.4 通过政-校-企协作方式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按照“稳定、长效、互惠、共建”的原则,以政府即定方向为主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力点,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践基地资源,通过与企业紧密对接,建立一批功能齐全、吸纳稳定、合作高效的各類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同时,建立一支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习内容和要求的校外专家担任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管理办法,保证实习教学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组织有序,能完全满足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双证考核”、毕业生产实习的需要。
学校非常重视校外基地建设,与相关的企业、农业管理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农学院每年都选派一部分学生,帮助进行科研、生产,为企业解决很多难题,得到这些单位好评,这些企业也对学生有了一个专业性的评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一些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见表1。由表1可知,吉林省内重要涉农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90分以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水平都极为认可。
3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3.1 师资力量的构成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授课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教学和科研阅历丰富,在研的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教师育种团队在2011年被吉林市科技局确立为“作物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作物遗传育种团队被遴选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018作物遗传育种团队被遴选为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2 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场所
学校通过建设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场所,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室、微生物实验室、作物育种实验室等,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专业的实验室学习专业的知识。学校着力通过搭建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平台,为高效实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坚实后盾。
在近5年的学科及专业建设中,校、院不断投入经费支持,在实验条件、实习场所、设备更新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2015年获得吉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及实习基地建设”150万元的立项建设;2017年“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准立项;2018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教学平台立项支持;2018年获批吉林省发展改革委第11批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此外,2017年学校南繁(海南三亚)作物育种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专业整体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4 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10]。现阶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强化和提升,学生对考研和就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以后的选择有了更加完整的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教师的教学完善性。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涉农用人单位需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并在同类农业院校相应专业中得到普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林芳,吴云勇.高等农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及战略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63-69.
[2]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
[3] 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
[4] 张阚,宋贽,刘宪敏,等.基于实践教学的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5-96.
[5] 尚太玲,胡继连,张伟.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2):93-96.
[6] 宋吉红,孙阁,齐元静,等.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74-78.
[7] 张美英,赛音德力根.中外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95-97.
[8] 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59-161.
[9] 张文明,姚大年,郑文寅,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0-22.
[10] 王春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6):136-137.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as a local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has worked out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corresponding to the major,and has constructed a more perfect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from teaching content to teaching platform,fro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so as to meet the current demand for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农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进行新农科建设的涉农高校的回信中指出:“高等农业教育大有可为”。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农业本科院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其快速发展依靠农业人才的有力支撑。当前正是我国种子产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所以加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肩负的重任[2-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2017年正式开设这一专业,并制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环境大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农业本科院校对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视并且有着高要求。实践教学是为了保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因此实施实践型教学也是本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5]。然而,地方农业本科院校如何加強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科学有效地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现代化农业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究的问题。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美国,创新教育理念形成较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将创新教育列入教育长远战略规划,从而使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贯穿于儿童期至大学阶段的个体成长的大部分过程[6-7]。近年来,美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创新教育深深植根于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相较于国外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完善的要求。
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8-9]。然而,当前农业院校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与社会企业单位的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单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二者间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创出一条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培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类创新型人才。
2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 科学编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课程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在编制本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本着“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准则,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等性”、专业实践技能的“实用性”、服务区域的“广泛性”,科学制定了基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的“四大模块”化(职业基本素质、专业基础、专业能力、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方面采取“332”模式,即3个学期完成职业基本素质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3个学期完成专业基础模块及专业能力模块,2个学期完成顶岗实习模块,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认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最终,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块建设,搭建了梯度、整体化、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了新实践教学平台,创立“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保障了实践教学,建立了适合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
2.2 实施“接地气”的课程大纲
在课程大纲制定方面,专业教师着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大胆修订实验大纲,细化教学目标、手段及方法。以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知识、技术、技能、创新能力为主线组织实验项目,建立实验教学“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大量的室内及田间实验,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对于学生在理论专业知识的记忆、掌握及应用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3 教学与科研融合,扩大实验室开放
构建了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基础实验)、专业或综合实验室教学平台(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和研究教学平台(提高实验),具体见图1。
通过以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重在体验科研过程为特征的创新性实验训练以及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与研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针对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及科研、创新项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开放实验室,充分满足学生做科研的需求。
2.4 通过政-校-企协作方式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按照“稳定、长效、互惠、共建”的原则,以政府即定方向为主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力点,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践基地资源,通过与企业紧密对接,建立一批功能齐全、吸纳稳定、合作高效的各類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同时,建立一支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习内容和要求的校外专家担任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管理办法,保证实习教学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组织有序,能完全满足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双证考核”、毕业生产实习的需要。
学校非常重视校外基地建设,与相关的企业、农业管理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农学院每年都选派一部分学生,帮助进行科研、生产,为企业解决很多难题,得到这些单位好评,这些企业也对学生有了一个专业性的评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一些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见表1。由表1可知,吉林省内重要涉农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数在90分以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水平都极为认可。
3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3.1 师资力量的构成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授课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教学和科研阅历丰富,在研的教科研项目10余项,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教师育种团队在2011年被吉林市科技局确立为“作物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作物遗传育种团队被遴选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018作物遗传育种团队被遴选为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2 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场所
学校通过建设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场所,例如植物组织培养室、微生物实验室、作物育种实验室等,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专业的实验室学习专业的知识。学校着力通过搭建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平台,为高效实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坚实后盾。
在近5年的学科及专业建设中,校、院不断投入经费支持,在实验条件、实习场所、设备更新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2015年获得吉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及实习基地建设”150万元的立项建设;2017年“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获得了吉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准立项;2018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教学平台立项支持;2018年获批吉林省发展改革委第11批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此外,2017年学校南繁(海南三亚)作物育种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专业整体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4 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10]。现阶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强化和提升,学生对考研和就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以后的选择有了更加完整的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教师的教学完善性。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涉农用人单位需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并在同类农业院校相应专业中得到普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林芳,吴云勇.高等农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及战略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63-69.
[2]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
[3] 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
[4] 张阚,宋贽,刘宪敏,等.基于实践教学的农业院校创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5-96.
[5] 尚太玲,胡继连,张伟.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2):93-96.
[6] 宋吉红,孙阁,齐元静,等.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74-78.
[7] 张美英,赛音德力根.中外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95-97.
[8] 胡群文,张文明,郑文寅,等.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159-161.
[9] 张文明,姚大年,郑文寅,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0-22.
[10] 王春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探索: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