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常在和园长们的交谈中,发现她们常常为管理问题感到困惑:当各种制度逐渐完善,执行也日益严格时,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却日渐疲惫,工作表现近乎机械。许多教师渴望能调动工作单位,个别教师甚至辞职,更多的教师则是维持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可见,幼儿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倦怠感。本文试图从关注教师的“烦”“惧”“闷”人手,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点做法。
一、关注幼师的“烦”,解决疲惫不堪的困扰
由于教育对象年小无知、自我保护能力差,许多事都要教师亲历亲为,可以说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疲于奔命”。同时,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职业不同。她们独自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还要负责家长工作和部分保育保健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文案,怎能不叫她们疲惫不堪呢?
1、控制“师幼比例”。有些幼儿园或因短期利益驱使。或因承受不了优质资源不均衡的压力,盲目扩大幼儿园规模,班级幼儿人数迅速膨胀。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引起教师对职业的倦怠。幼儿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事业发展,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保证合理的班级“师幼比例”。另外,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一般都会遇到婚期、孕期、哺乳期及各种需要请假的事情,幼儿园要做好应对措施,遇有教师请产假或非短期病假、事假应及时调配教师。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自闭症、多动症、心理有疾病的幼儿等),应适当增加保育人员或相应减少幼儿人数。只有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才能保障她们在职责和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做好日常工作。
2、树立效率意识。为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要率先树立效率意识,注意引导教职工克服女性爱聊天、办事拖拉、目的性不强的弱点,引导教师早计划、早安排,紧紧抓住主线,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时间:应避免大肆表扬加班加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的榜样,引导教师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开会,大部分幼儿园每周都会利用一至两次下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或政治学习,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者可以利用上下午时间分别组织不带班的教师进行学习,这样,虽然组织学习的行政人员比较费时,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多数教师能按时下班。
3、减少文案工作。教师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门,有专业学习记录、教育反思、家访与预约谈话记录、家园联系手册、活动设计、教研活动记录、观察与个案记录等等,繁杂的文案工作往往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对于无价值的或价值不高的文字材料应坚决去除。对于日常工作中必须的文案工作,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差异,也不应一刀切,而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高级教师或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可要求少写、略写或简单写,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以便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更好地引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年轻教师或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则要求详写、细写,使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鼓励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还可以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或缓解因准备、收集资源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幼儿园应注意发挥集体力量,允许同年级教师在共享教育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同时,要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具、玩具及环境创设的材料,让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轻松工作的目标。
二、关注教师的“惧”,解决担心出事的困扰
在对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上,大多教师已经到了“谈伤色变”的程度。出过事故的教师成了“惊弓之鸟”,没出事故的教师则“惴惴不安”。然而,在处理事故时,幼儿园往往只一味关注事故给幼儿园形象带来的损害,对责任教师不但不理解反而进行惩罚,这对已受到家长责难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幼儿伤害事故是家长和幼儿园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应客观面对,依法分清责任,不应以主观的感觉来判断。然而,目前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很多幼儿园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损害幼儿同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当事的老师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对安全的恐惧感。在当前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幼儿同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运用《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民法通则》等法律武器。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划分双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让步和妥协。在对待事故责任教师时,管理者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因事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然,对于由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则应对责任教师严肃处理。
三、关注教师的“闷”。解决焦躁抑郁困扰
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集中精力完成教育任务,更会关系到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幼儿教师具有细腻敏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等特点,她们希望体验集体的温暖,感受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认可和鼓励,当她们的情感、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也会造成她们对职业的倦怠。
1、疏导不良情绪,让教师远离“焦躁抑郁”。心里有了压力,若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教师就很有可能将不良情绪向家人、同事甚至是幼儿发泄,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幼儿园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和教师谈心、沟通,消除她们的疑惑、误解,疏导不良情绪。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进行赏识激励,让教师充满自信地投入工作。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她都有闪光的地方,都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赏识。在平常活动中,管理者只要发现教师在某个方面有一点进步或收获,都应用赞赏的语言和态度,抓住时机给予激励。让她们在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进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3、满足不同需要,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尽量“读”懂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仔细观察她们在情绪、表现、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还要创造足够的沟通机会,从言谈中、生活中、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在生活上、工作中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要。在业务上,应该为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如:为年轻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她们多走出去学习,满足其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中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满足中年高级教师尽快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需要:为老教师提供自愿换岗的机会,满足老教师调整身心的需要等。在生活上,要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如:对生病的教师嘘寒问暖,向有困难的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教师生活上的需要……这些措施有助于削减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她们心情舒畅地工作。
一、关注幼师的“烦”,解决疲惫不堪的困扰
由于教育对象年小无知、自我保护能力差,许多事都要教师亲历亲为,可以说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疲于奔命”。同时,幼儿教师与其他教师职业不同。她们独自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教育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还要负责家长工作和部分保育保健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文案,怎能不叫她们疲惫不堪呢?
1、控制“师幼比例”。有些幼儿园或因短期利益驱使。或因承受不了优质资源不均衡的压力,盲目扩大幼儿园规模,班级幼儿人数迅速膨胀。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引起教师对职业的倦怠。幼儿园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事业发展,按国家标准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保证合理的班级“师幼比例”。另外,幼儿园教师以女性为主,一般都会遇到婚期、孕期、哺乳期及各种需要请假的事情,幼儿园要做好应对措施,遇有教师请产假或非短期病假、事假应及时调配教师。班上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自闭症、多动症、心理有疾病的幼儿等),应适当增加保育人员或相应减少幼儿人数。只有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才能保障她们在职责和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做好日常工作。
2、树立效率意识。为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要率先树立效率意识,注意引导教职工克服女性爱聊天、办事拖拉、目的性不强的弱点,引导教师早计划、早安排,紧紧抓住主线,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花太多时间:应避免大肆表扬加班加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的榜样,引导教师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开会,大部分幼儿园每周都会利用一至两次下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或政治学习,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管理者可以利用上下午时间分别组织不带班的教师进行学习,这样,虽然组织学习的行政人员比较费时,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多数教师能按时下班。
3、减少文案工作。教师的文案工作五花八门,有专业学习记录、教育反思、家访与预约谈话记录、家园联系手册、活动设计、教研活动记录、观察与个案记录等等,繁杂的文案工作往往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对于无价值的或价值不高的文字材料应坚决去除。对于日常工作中必须的文案工作,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差异,也不应一刀切,而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高级教师或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可要求少写、略写或简单写,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以便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更好地引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年轻教师或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则要求详写、细写,使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尽快熟悉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鼓励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还可以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少或缓解因准备、收集资源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幼儿园应注意发挥集体力量,允许同年级教师在共享教育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同时,要大力提倡、引导、鼓励教师合理交流课件、教具、玩具及环境创设的材料,让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轻松工作的目标。
二、关注教师的“惧”,解决担心出事的困扰
在对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上,大多教师已经到了“谈伤色变”的程度。出过事故的教师成了“惊弓之鸟”,没出事故的教师则“惴惴不安”。然而,在处理事故时,幼儿园往往只一味关注事故给幼儿园形象带来的损害,对责任教师不但不理解反而进行惩罚,这对已受到家长责难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给她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幼儿伤害事故是家长和幼儿园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应客观面对,依法分清责任,不应以主观的感觉来判断。然而,目前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很多幼儿园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损害幼儿同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这种做法,往往会给当事的老师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对安全的恐惧感。在当前依法治教的大背景下,幼儿同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以法律为准绳,自觉运用《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民法通则》等法律武器。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客观公正地划分双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让步和妥协。在对待事故责任教师时,管理者应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消除因事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然,对于由教师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则应对责任教师严肃处理。
三、关注教师的“闷”。解决焦躁抑郁困扰
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集中精力完成教育任务,更会关系到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幼儿教师具有细腻敏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等特点,她们希望体验集体的温暖,感受他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认可和鼓励,当她们的情感、需要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失落感也会造成她们对职业的倦怠。
1、疏导不良情绪,让教师远离“焦躁抑郁”。心里有了压力,若没有及时得到疏导,教师就很有可能将不良情绪向家人、同事甚至是幼儿发泄,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幼儿园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和教师谈心、沟通,消除她们的疑惑、误解,疏导不良情绪。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进行赏识激励,让教师充满自信地投入工作。每个教师不管她的能力如何,教育效果如何,她都有闪光的地方,都需要得到别人,特别是管理者的赏识。在平常活动中,管理者只要发现教师在某个方面有一点进步或收获,都应用赞赏的语言和态度,抓住时机给予激励。让她们在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同时树立自信心,进而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3、满足不同需要,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教师。尽量“读”懂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仔细观察她们在情绪、表现、态度等各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还要创造足够的沟通机会,从言谈中、生活中、工作交往中充分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在生活上、工作中满足教师们的不同需要。在业务上,应该为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提供不同的专业支持。如:为年轻教师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让她们多走出去学习,满足其专业成长的需要;为中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满足中年高级教师尽快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需要:为老教师提供自愿换岗的机会,满足老教师调整身心的需要等。在生活上,要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到领导的人文关怀。如:对生病的教师嘘寒问暖,向有困难的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教师生活上的需要……这些措施有助于削减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她们心情舒畅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