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很让人头痛。学生的作文现状很担忧。
【关键词】写作不得方法;积累强调主题意识;抒发真挚的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A
我总希望,学生的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残留的小溪。能够听到:感人肺腑的倾诉;扼腕叹息的哀怨;爽朗的笑声;愤怒的呵斥……
可是,毋庸讳言,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很让人头痛。去年我刚送走了一个六年毕业班,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颇为了解,对学生的作文现状很担忧: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各方面无不欠缺;文章缺少个性如出一辙;作文缺少创意无新鲜感;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情感虚假,说套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想这里有学生的因素,也存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误区所致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症、下其药”,尽快使学生作文旧貌换新颜。
一、学生胸无点墨,写起作文来搜肠刮肚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真的难吗?还是学生学习写作不得方法,积累较少,无从下笔?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固然是学生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积累材料。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生活枯燥,家庭与学校管制严格,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如井底之蛙,无处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确,现在学生的生活圈比较狭窄,上课、下课、作业周而复始。生活没有变化,偶尔一变化仅是死水微澜。要使文章有事可写、言之有物、学生必须要有观察和材料积累。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参加有趣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读名著。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观察中积累知识,丰富语言。让学生多关注周围人们的生活,只要有心,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发生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如邻里之间的故事、父母对待别人的态度、邻村的富与贫、学生的新变化等。更近的一点素材有:“学生应该迷恋网吧吗?”、“如何认识早恋问题”、“老师眼里的尖子生与差生”……
学生不仅要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还要阅读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外佳作。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强调主题意识。但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按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个人总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强化学生对课内外佳作名篇的赏析和积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素材对作文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参与命题。尽量让课堂上作文与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素材积累同步。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二、学生作文结构零乱,基础知识欠缺,标点不会运用,错字连篇
基础知识的夯实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分阶段完成字、句、段、篇及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教学任务。同时小学作文教学呼唤改革。需要更系统的作文知识训练。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写作是人的情感的表达,相对于阅读而言,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因此作文教学就更需要改革,寻求更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一改部分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不堪入目的局面。
三、学生作文无个性,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大同小异,如出一辙
如果说学生“囊中羞涩”是学生自身原因居多,那么造成学生作文无个性则是任课教师的引导不得当造成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范文教学,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这种教学看起来严谨而有条理,而事实上束缚了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弱化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被抹杀了。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日益彰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情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之不再千篇一律,而是个性彰显的佳作。
四、语言苍白、胡编乱造,感情失真。要么长高歌、说假话,要么套话连篇,东摘西凑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要真实地自我表达,抒发真挚的情感才是作文的灵魂。材料失真,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能够抒发真情、打动人心的。那么怎样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呢?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审视角度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心灵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体验生活带来的感受。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大都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目,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写。听完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便苦思冥想,结果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枯燥乏味,难得佳作。所以我们要走出封闭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的构思以真情为线索,选材贴近生活,捕捉生活的细节。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方式相结合,使文章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使学生写作“文如泉涌”,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不断探索学习,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灵魂,富有永久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段艳飞(1980- ),女,汉,吉林省白城人,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中心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于宇平)
【关键词】写作不得方法;积累强调主题意识;抒发真挚的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A
我总希望,学生的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残留的小溪。能够听到:感人肺腑的倾诉;扼腕叹息的哀怨;爽朗的笑声;愤怒的呵斥……
可是,毋庸讳言,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很让人头痛。去年我刚送走了一个六年毕业班,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颇为了解,对学生的作文现状很担忧: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各方面无不欠缺;文章缺少个性如出一辙;作文缺少创意无新鲜感;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情感虚假,说套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想这里有学生的因素,也存在我们教书育人的误区所致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症、下其药”,尽快使学生作文旧貌换新颜。
一、学生胸无点墨,写起作文来搜肠刮肚仍然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作文真的难吗?还是学生学习写作不得方法,积累较少,无从下笔?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固然是学生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积累材料。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生活枯燥,家庭与学校管制严格,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如井底之蛙,无处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确,现在学生的生活圈比较狭窄,上课、下课、作业周而复始。生活没有变化,偶尔一变化仅是死水微澜。要使文章有事可写、言之有物、学生必须要有观察和材料积累。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参加有趣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读名著。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观察中积累知识,丰富语言。让学生多关注周围人们的生活,只要有心,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发生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如邻里之间的故事、父母对待别人的态度、邻村的富与贫、学生的新变化等。更近的一点素材有:“学生应该迷恋网吧吗?”、“如何认识早恋问题”、“老师眼里的尖子生与差生”……
学生不仅要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还要阅读大量的文章,阅读中外佳作。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强调主题意识。但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按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积累素材的能力。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个人总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强化学生对课内外佳作名篇的赏析和积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素材对作文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参与命题。尽量让课堂上作文与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素材积累同步。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
二、学生作文结构零乱,基础知识欠缺,标点不会运用,错字连篇
基础知识的夯实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分阶段完成字、句、段、篇及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教学任务。同时小学作文教学呼唤改革。需要更系统的作文知识训练。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写作是人的情感的表达,相对于阅读而言,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因此作文教学就更需要改革,寻求更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一改部分学生作文结构混乱、不堪入目的局面。
三、学生作文无个性,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大同小异,如出一辙
如果说学生“囊中羞涩”是学生自身原因居多,那么造成学生作文无个性则是任课教师的引导不得当造成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范文教学,强调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学。这种教学看起来严谨而有条理,而事实上束缚了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弱化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被抹杀了。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日益彰显。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情感,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之不再千篇一律,而是个性彰显的佳作。
四、语言苍白、胡编乱造,感情失真。要么长高歌、说假话,要么套话连篇,东摘西凑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要真实地自我表达,抒发真挚的情感才是作文的灵魂。材料失真,胡编乱造的文章是不能够抒发真情、打动人心的。那么怎样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呢?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审视角度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心灵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
(一)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真实的社会,体验生活带来的感受。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大都按照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目,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写。听完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便苦思冥想,结果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枯燥乏味,难得佳作。所以我们要走出封闭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的构思以真情为线索,选材贴近生活,捕捉生活的细节。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种方式相结合,使文章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使学生写作“文如泉涌”,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不断探索学习,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有灵魂,富有永久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段艳飞(1980- ),女,汉,吉林省白城人,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中心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于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