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3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电磁导航实时引导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2例(导航组),采用单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健侧、患侧锥体束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相对FA(rFA)值(患侧FA值/健侧FA值)。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能力。

结果

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FMA评分,患侧FA值、rFA值均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导航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电磁导航技术可引导神经内镜有效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以及术中通过对锥体束纤维的有效保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83例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5例(90.4%)、次全切8例(9.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烟雾病(MMD)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AS治疗的38例(42侧)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CTP及DSA检查,分别测量术区皮层、对侧镜像区及脑干手术前、后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
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认为是痴呆的前期阶段,每年有10%~15%的MCI最终发展为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首要病因,也是多数MCI的转归结局。早期识别出具有转化为AD高风险的MCI并进行干预,对控制认知障碍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从体液、影像学、遗传学这3个层面,对预测MCI向AD转化的核心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MCI的转归预测或AD的早期诊断研究提供帮助。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神经炎症的关系。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50),后者通过剪断一侧C5~T1脊神经后根制备成去传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造模后3 d、7 d、10 d、14 d和21 d时评估大鼠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自发性疼痛评分、机械对抗痛阈值和自噬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出血、微生物群失调、便秘等并发症,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预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它们之间通过多种机制进行信号传递和交流,称为肠-脑轴或脑-肠轴。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与脑-肠轴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轴之间的潜在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方法。笔者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和脑-肠轴的相互关系进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由头部创伤后数周(≥3周)引起或由积液转化而来。其传统治疗方式以保守治疗和钻孔引流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18%,而钻孔引流治疗的复发率也高达33%。最近基于病理学分析研究提出的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其术后复发率,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笔者现对cSDH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国产RECO脑血流恢复装置(REC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7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36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分成试验组(RECO支架取栓,67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取栓,6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其中主要疗效终点为术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转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体质量指数、收缩压、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转入前是否行血肿清除手术、ICU期间是否行计划外手术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是一种失能性疾病。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治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偏头痛先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先兆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有先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