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从中小企业的市场战略方面分析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战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14-01
1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
首先表现在市场调研不够,不论是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还是企业本身,在对国际国内市场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方面比较欠缺。市场信息不灵,不能很好地按照市场的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其次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以乡镇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为例,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初时大工业在技术升级中扩散转移的老设备。在这种设备条件下,加上技术力量薄弱,难以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中小企业发展至今,除了少部分企业拥有一些名牌产品外,许多企业产品“多年一贯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抗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入世以后外国产品的涌入,更加剧了中小企业一般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局限性和立足难度。
2 人员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素质首先是人的素质,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中小企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已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企业家。但是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其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职工,很多是由农民直接转岗而来,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无从谈起。这种低水平的从业人员素质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企业基本上不具有技术开发能力,这种状况从总体上看对中小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专以上毕业生很少分配到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正式分配的更少。随着人事及配套制度的改革,情况有所改观,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员素质低的状况。2002年,全国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3.5%。据有关调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几年来变化较大,1992年以后开业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3%,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只占6.3%。而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情况则相反,多数业主本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毕业生极少。
3 技术进步缓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推进中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在市场上占有优势。然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却是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据测算,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度仅为25%左右,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同时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档次较低,表现为:产品品种多、拳头产品少,老产品多、升级换代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而且,生产规模偏小,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产品趋同现象严重,分工协作程度低,工业园区分散凌乱,主导产业不突出,重复建设多,与集约型增长方式和目标差距较大,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运行较差。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巨人化”,技术装备率较低。在国外,从大、中、小企业之间看,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差距很大,但就人均固定资产数量看则相差无几,可见企业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在我国,两方面的差距都很明显。
4 产业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理念
在我国,大企业存在着“大而全”现象,小企业存在着“小而全”现象。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无论是大小零部件几乎全部力求自己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不利于提高技术水平,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在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领域,缺少固定的渠道,不得不自己采购和推销,因而造成采购员和推销员满天飞,从而加大了交易成本。在企业管理方面,现代管理理念不强,管理粗放,缺乏人本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企业没有长远市场战略,经营决策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信息化发展缓慢,制度不健全(有的有了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甚至有的企业还没有健全的财务体系,经济核算制度不健全,生产和原材料消耗无严格的定额等。因而造成浪费严重,成本开支过大,产品质量低下,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结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多都不太重视市场战略,造成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同时,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往往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非市场战略方面,没有意识到市场战略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并付诸实施,这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袁界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2]肖红.浅谈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战略;问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14-01
1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
首先表现在市场调研不够,不论是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还是企业本身,在对国际国内市场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方面比较欠缺。市场信息不灵,不能很好地按照市场的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其次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以乡镇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为例,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初时大工业在技术升级中扩散转移的老设备。在这种设备条件下,加上技术力量薄弱,难以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中小企业发展至今,除了少部分企业拥有一些名牌产品外,许多企业产品“多年一贯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抗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入世以后外国产品的涌入,更加剧了中小企业一般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局限性和立足难度。
2 人员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素质首先是人的素质,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中小企业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已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企业家。但是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其经营者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职工,很多是由农民直接转岗而来,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无从谈起。这种低水平的从业人员素质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企业基本上不具有技术开发能力,这种状况从总体上看对中小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专以上毕业生很少分配到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正式分配的更少。随着人事及配套制度的改革,情况有所改观,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员素质低的状况。2002年,全国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3.5%。据有关调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几年来变化较大,1992年以后开业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3%,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只占6.3%。而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情况则相反,多数业主本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毕业生极少。
3 技术进步缓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推进中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在市场上占有优势。然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却是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据测算,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度仅为25%左右,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同时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档次较低,表现为:产品品种多、拳头产品少,老产品多、升级换代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而且,生产规模偏小,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产品趋同现象严重,分工协作程度低,工业园区分散凌乱,主导产业不突出,重复建设多,与集约型增长方式和目标差距较大,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运行较差。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巨人化”,技术装备率较低。在国外,从大、中、小企业之间看,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差距很大,但就人均固定资产数量看则相差无几,可见企业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在我国,两方面的差距都很明显。
4 产业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理念
在我国,大企业存在着“大而全”现象,小企业存在着“小而全”现象。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无论是大小零部件几乎全部力求自己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不利于提高技术水平,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在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领域,缺少固定的渠道,不得不自己采购和推销,因而造成采购员和推销员满天飞,从而加大了交易成本。在企业管理方面,现代管理理念不强,管理粗放,缺乏人本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企业没有长远市场战略,经营决策大多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信息化发展缓慢,制度不健全(有的有了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甚至有的企业还没有健全的财务体系,经济核算制度不健全,生产和原材料消耗无严格的定额等。因而造成浪费严重,成本开支过大,产品质量低下,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 结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多都不太重视市场战略,造成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同时,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往往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非市场战略方面,没有意识到市场战略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并付诸实施,这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袁界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2]肖红.浅谈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