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向高中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同时又要关注阅读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和文学性,从更加全面、科学的角度,审视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问题,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以及文学修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1 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无中心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脱离课程标准,撇开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从而导致出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中心的问题。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
1.2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亟待改变
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应试方面的学习,如对阅读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表明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为基础,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要纠正学习中的被动性,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阅读课堂导入策略,能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实现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更多的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很少在阅读教学展开之前向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而是直接向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布置和阅读知识的讲解。这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阅读学习内容的初步掌握和了解,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学习精力较为涣散,难以真正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会。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所要讲解的阅读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挖掘。同时,突出阅读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方向,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继而提升语文阅读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因素,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學框架,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局限于对于阅读问题答案的搜索等方面,而很少从阅读文本的整体和本身出发,细致而全面的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发掘其中隐含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的理解阅读文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学素养。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将阅读文本看作一个独立的教学个体,从阅读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挖掘和探究,使学生从阅读文本的语言美逐渐过渡到对于阅读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和感悟,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和体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趣味。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实际出发,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内容学习的同时,扩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范畴,将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容和文本,引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开阔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发现阅读中存在的乐趣和魅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见解,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引起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之中,进行语文阅读的发散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在不同阅读思维的碰撞和交汇之中,发现更多的阅读内容和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3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3.1 阅读认知
针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讲解常用的字、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识。作为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已经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之所以读不懂文章是因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师说》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常用实词;同时巩固常用虚词“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学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义的差异,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师应该侧重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与其有关联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十分重要。
3.2 阅读理解
教师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实现知识的由浅入深的递进。例如,在《装在袋子里的人》课堂教学中,针对这篇外国小说翻译而来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作品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别理科夫形象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二是注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如象征性表现手法、人物性格夸张性的刻画和小说的框架结构。面对较多的信息,教师应给学生指引出阅读的切入点,以利于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3 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是学生阅读能力中较高一级的能力,它强调对阅读内容的辨析与体验或者是感受,涵盖对阅读内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鉴赏。具体到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阅读鉴赏表现为对阅读内容题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阅读内容的语言、结构的表现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形”,领悟蕴含于“形”中的“神”,并初步体验文章中“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3.4 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能力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测。针对高中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内容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阅读内容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写出,即书面表达,或者利用语言的形式输出,即口头表达,是加工语言信息和形成记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之前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性地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伟卓.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6(36):99-100.
[2]刘悦.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3]李美玲.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4]曾红梅.“知人论世”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李杰 男 1990年10月20日 临泉 研究生 中教二级
(作者单位:阜阳市第五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1 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语文阅读教学无中心
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脱离课程标准,撇开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从而导致出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中心的问题。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
1.2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亟待改变
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侧重应试方面的学习,如对阅读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表明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为基础,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要纠正学习中的被动性,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
首先,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阅读课堂导入策略,能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实现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更多的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很少在阅读教学展开之前向学生进行课堂导入,而是直接向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布置和阅读知识的讲解。这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阅读学习内容的初步掌握和了解,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学习精力较为涣散,难以真正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会。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所要讲解的阅读内容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挖掘。同时,突出阅读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方向,避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继而提升语文阅读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因素,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突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學框架,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局限于对于阅读问题答案的搜索等方面,而很少从阅读文本的整体和本身出发,细致而全面的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发掘其中隐含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的理解阅读文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学素养。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将阅读文本看作一个独立的教学个体,从阅读文本的语言文字出发,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挖掘和探究,使学生从阅读文本的语言美逐渐过渡到对于阅读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和感悟,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和体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趣味。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实际出发,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内容学习的同时,扩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范畴,将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容和文本,引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开阔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发现阅读中存在的乐趣和魅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见解,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引起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之中,进行语文阅读的发散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在不同阅读思维的碰撞和交汇之中,发现更多的阅读内容和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3 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3.1 阅读认知
针对学生的阅读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讲解常用的字、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识。作为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已经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之所以读不懂文章是因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师说》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师、传、道”等文言常用实词;同时巩固常用虚词“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学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义的差异,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教师应该侧重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与其有关联的各种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十分重要。
3.2 阅读理解
教师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实现知识的由浅入深的递进。例如,在《装在袋子里的人》课堂教学中,针对这篇外国小说翻译而来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作品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别理科夫形象的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二是注意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如象征性表现手法、人物性格夸张性的刻画和小说的框架结构。面对较多的信息,教师应给学生指引出阅读的切入点,以利于高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3 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是学生阅读能力中较高一级的能力,它强调对阅读内容的辨析与体验或者是感受,涵盖对阅读内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鉴赏。具体到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阅读鉴赏表现为对阅读内容题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阅读内容的语言、结构的表现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形”,领悟蕴含于“形”中的“神”,并初步体验文章中“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3.4 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能力是对阅读理解效果的检测。针对高中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内容用自己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其实,阅读内容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写出,即书面表达,或者利用语言的形式输出,即口头表达,是加工语言信息和形成记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之前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性地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伟卓.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6(36):99-100.
[2]刘悦.多元解读视角下的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3]李美玲.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4]曾红梅.“知人论世”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李杰 男 1990年10月20日 临泉 研究生 中教二级
(作者单位:阜阳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