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就当代青少年学生崇拜体育明星的普遍现象作了分析,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开展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意义及注意点。
关键词: 体育偶像崇拜 现象 特征解析 现实意义 问题
明星崇拜、偶像崇拜,这在当下青少年的心路成长过程中是极可能经历的正常阶段。虽然不像许多人士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但青少年崇拜明星、伟人、成功人士甚至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等新的偶像文化迹象,确实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影响着当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笔者就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作一分析,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研究其偶像行为特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体育偶像崇拜的昨天与今天
人类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崇拜的现象古今中外均有史料记载。据考证:古代西方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体育竞技是古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神的庆典。它对竞技优胜者除了纯洁少女给他们献上以橄榄枝编成象征和平的花环外,还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竞技优胜者每到一处人们都为之欣喜若狂,并将无数的鲜花抛洒在他们身上。为了表彰优胜者,竞赛会还安排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上各地著名的诗人争先献上华丽的诗歌来歌颂优胜者。在美妙优雅音乐的伴奏下,那歌颂团结及赞美优胜者的诗歌至今仍被世人传唱。若竞技者在三届奥林匹亚竞赛会上获胜将有资格在宙斯神殿两旁塑像,让世人敬仰和膜拜。著名的米隆掷铁饼者塑像就是历史的见证。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我国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因祭祀而引发出对竞技优胜者的狂热崇拜,但历史的记载和民间也流传下来许多体育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如:造父、孔子、庄子、华佗、达摩等。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也悟出和创造出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即康健体育。如:阴康氏消肿舞,儒学的射礼、乐舞,道家的养生思想,华佗的五禽戏,近代的太极拳等。这些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全人类都可共享的一份宝贵遗产。
在历史的今天,重现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之后更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有人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宗教。四年一度的奥运庆典,全世界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和顶礼膜拜,特别是青少年尤甚。对于青少年来说崇拜英雄、崇拜体育明星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同样具有冒险精神、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为此,“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每位青少年的憧憬和向往。现代奥运会给各国富有体育天赋的青年人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拼搏中追求最快的速度、显示最强的力量,并为超越自我向人类的最高限度冲击。运动健儿的精彩表演也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竞技体操、跳水等稳健、准确、优美的动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球类比赛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而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跳高、撑杆跳运动员横空飞跃,努力向地球引力的挑战;拳击、跆拳道那惊心动魄的搏击,无不展现着人类的健与美、力量与智慧。而在这个千万个竞技者中脱颖而出的折桂者,人们不禁为之欢呼雀跃,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其庆贺。获得荣誉的民族和国家更是为之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优胜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钟爱的偶像和敬仰的英雄。折桂的运动员们的成功从此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他们成为无数青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通过这崇拜似的学习和模仿,给青少年带来了健康的体魄,而且竞技体育那无穷的魅力结合现今信息公路的快速传播也给青少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2.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解析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一种可能性和暂时性行为。从性质上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心理行为,研究和探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对指导学校教育以及制订教育策略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分析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青少年的偶像行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成熟密切相关,它不但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且及时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潮流,因而不同于宗教文化意义上那种反映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敬畏、忍耐与服从的精神文化心态。
(2)偶像崇拜有着相对的固定性,并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支配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被崇拜偶像深深地吸引并产生共鸣,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偶像的精神中去。
(3)青少年偶像崇拜虽然也包含一定的价值内容,但其崇拜偶像的方式往往只是体现在欣赏和模仿上,即使是政治人物或反面人物也仅仅停留在外部的形象特征上,为此其最终的行为表现为对偶像形象的模仿。
(4)偶像崇拜会产生超越于现实和自我情感的体验,它排斥现实生活内容,使青少年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物和生活方式。同时,它还常常消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方式,比如:冲动、破坏、超脱等行。
3.学校体育开展以体育明星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青少年偶像行为消极的外部表现行为的一个层面。如果在教育上只把偶像行为看作是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和否定,这是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实际上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曾有过成功的榜样作为偶像进行教育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英雄为榜样的教育。如保尔·柯察金、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曾为一代人教育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今许多共和国的同龄人回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仍为这些曾经引领他们成长的教育榜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教育的榜样包含着强烈的偶像特征,他们不但具有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在教育和艺术的塑造下,传统的教育榜样既具有完美的、符合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外部形象特征,又借助于教育榜样的魅力产生超越于偶像自身影响力的教育效果。
1998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进行了一项对中国青年文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按比例排位:影视剧33.2%、国际新闻33%、国内新闻30.3%、体育节目25.1%、音乐节目21.1%。另外,你最喜欢看哪一类杂志按比例排列:影视类37.7%、生活类33.7%、文摘类30.1%、文学类30%、体育类29%。由此可见,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体育迷。实际上,我国建国以来体育界每次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反应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勇夺五连冠。她们的胜利给正在实施改革开放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鞭策,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不久前,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10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阳光下的青春——我最喜爱的青年形象”,调查评选出了5位“年代之星”。他们依次为50年代的邓稼先、60年代的雷锋、70年代的陈景润、80年代的郎平、90年代的邓亚萍。调查还表示:大学生们认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体坛名将郎平、邓亚萍等“年代之星”都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几代年轻人。
当今青少年学生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还体现在他们热衷于收集明星的相片、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用品等,他们身穿所崇拜的偶像的服装款式,模仿明星的技艺,是一群忠实的体育明星崇拜者。为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利用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的广泛性,展开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将体育明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质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有理想抱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平等观念和团队精神,有艰苦奋斗、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有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4.有关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的教育问题
(1)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体育明星为偶像进行宣传和教育,这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地度过身心发展的“心理断乳期”。所宣传的偶像并不能等同于教育的榜样,而是借助于偶像来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
(2)进行以偶像为榜样的教育必须对偶像的对象进行慎重的选择。同时应注意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偶像的对象指向教育的榜样,促进偶像与榜样的协调统一,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果。
(3)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倾向性和趋同性。为此应尽可能的早掌握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以便通过科学的调节,帮助他们及早地改变错误的偶像选择,使偶像选择更指向教育性。
(4)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指向的同时,应当注意避免他们沉迷于偶像的心理世界中,造成过度的偶像崇拜而导致削弱和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认知。另一方面,体育竞技瞬息万变,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预防其出现消极或冲动等过激行为。
5.结论与思考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今社会青少年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崇拜的偶像不仅局限于国内,崇拜外国体育明星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偶像崇拜所产生的行为和情节往往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仅将之看作为青少年特定年龄阶段心理震颤的一种反映形式,未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致成为教育的一个盲点。另外,由于青少年的偶像行为大多又表现在他们的课余和校外生活之中,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因而这一实际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教育和引导问题往往被教育者们给忽略了。所以,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同仁能更多关注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的偶像崇拜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永生.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J].青年研究,1994,(6):10-15.
[2]封希德等.英雄崇拜与现代青年崇拜现象透析[J].青年研究,1995,(4):30-33.
[3]张启明,愈金英.论奥林匹克主义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10.
[4]刘红兵.刍议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李刚等.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之浅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
关键词: 体育偶像崇拜 现象 特征解析 现实意义 问题
明星崇拜、偶像崇拜,这在当下青少年的心路成长过程中是极可能经历的正常阶段。虽然不像许多人士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但青少年崇拜明星、伟人、成功人士甚至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等新的偶像文化迹象,确实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影响着当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笔者就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作一分析,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研究其偶像行为特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体育偶像崇拜的昨天与今天
人类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崇拜的现象古今中外均有史料记载。据考证:古代西方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体育竞技是古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神的庆典。它对竞技优胜者除了纯洁少女给他们献上以橄榄枝编成象征和平的花环外,还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竞技优胜者每到一处人们都为之欣喜若狂,并将无数的鲜花抛洒在他们身上。为了表彰优胜者,竞赛会还安排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上各地著名的诗人争先献上华丽的诗歌来歌颂优胜者。在美妙优雅音乐的伴奏下,那歌颂团结及赞美优胜者的诗歌至今仍被世人传唱。若竞技者在三届奥林匹亚竞赛会上获胜将有资格在宙斯神殿两旁塑像,让世人敬仰和膜拜。著名的米隆掷铁饼者塑像就是历史的见证。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我国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因祭祀而引发出对竞技优胜者的狂热崇拜,但历史的记载和民间也流传下来许多体育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如:造父、孔子、庄子、华佗、达摩等。与此同时,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也悟出和创造出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即康健体育。如:阴康氏消肿舞,儒学的射礼、乐舞,道家的养生思想,华佗的五禽戏,近代的太极拳等。这些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是全人类都可共享的一份宝贵遗产。
在历史的今天,重现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百年之后更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有人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真正的、激动人心的、强有力的、动态的宗教。四年一度的奥运庆典,全世界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和顶礼膜拜,特别是青少年尤甚。对于青少年来说崇拜英雄、崇拜体育明星是很自然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同样具有冒险精神、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为此,“更高、更快、更强”成为了每位青少年的憧憬和向往。现代奥运会给各国富有体育天赋的青年人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在拼搏中追求最快的速度、显示最强的力量,并为超越自我向人类的最高限度冲击。运动健儿的精彩表演也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竞技体操、跳水等稳健、准确、优美的动作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球类比赛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而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跳高、撑杆跳运动员横空飞跃,努力向地球引力的挑战;拳击、跆拳道那惊心动魄的搏击,无不展现着人类的健与美、力量与智慧。而在这个千万个竞技者中脱颖而出的折桂者,人们不禁为之欢呼雀跃,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世界人民都在为其庆贺。获得荣誉的民族和国家更是为之骄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优胜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钟爱的偶像和敬仰的英雄。折桂的运动员们的成功从此也激励着无数青少年,他们成为无数青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就是通过这崇拜似的学习和模仿,给青少年带来了健康的体魄,而且竞技体育那无穷的魅力结合现今信息公路的快速传播也给青少年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2.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解析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一种可能性和暂时性行为。从性质上讲,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心理行为,研究和探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对指导学校教育以及制订教育策略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分析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青少年的偶像行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成熟密切相关,它不但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且及时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潮流,因而不同于宗教文化意义上那种反映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敬畏、忍耐与服从的精神文化心态。
(2)偶像崇拜有着相对的固定性,并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支配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被崇拜偶像深深地吸引并产生共鸣,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偶像的精神中去。
(3)青少年偶像崇拜虽然也包含一定的价值内容,但其崇拜偶像的方式往往只是体现在欣赏和模仿上,即使是政治人物或反面人物也仅仅停留在外部的形象特征上,为此其最终的行为表现为对偶像形象的模仿。
(4)偶像崇拜会产生超越于现实和自我情感的体验,它排斥现实生活内容,使青少年迷恋或向往远离现实的人物和生活方式。同时,它还常常消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方式,比如:冲动、破坏、超脱等行。
3.学校体育开展以体育明星为榜样的偶像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青少年偶像行为消极的外部表现行为的一个层面。如果在教育上只把偶像行为看作是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和否定,这是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激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实际上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曾有过成功的榜样作为偶像进行教育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英雄为榜样的教育。如保尔·柯察金、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曾为一代人教育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也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今许多共和国的同龄人回忆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仍为这些曾经引领他们成长的教育榜样感到激动和自豪。教育的榜样包含着强烈的偶像特征,他们不但具有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同时在教育和艺术的塑造下,传统的教育榜样既具有完美的、符合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外部形象特征,又借助于教育榜样的魅力产生超越于偶像自身影响力的教育效果。
1998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进行了一项对中国青年文化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其中你最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按比例排位:影视剧33.2%、国际新闻33%、国内新闻30.3%、体育节目25.1%、音乐节目21.1%。另外,你最喜欢看哪一类杂志按比例排列:影视类37.7%、生活类33.7%、文摘类30.1%、文学类30%、体育类29%。由此可见,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体育迷。实际上,我国建国以来体育界每次在国际体坛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先反应最强烈的就是青少年。中国女排为国争光,勇夺五连冠。她们的胜利给正在实施改革开放的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鞭策,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不久前,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1000名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阳光下的青春——我最喜爱的青年形象”,调查评选出了5位“年代之星”。他们依次为50年代的邓稼先、60年代的雷锋、70年代的陈景润、80年代的郎平、90年代的邓亚萍。调查还表示:大学生们认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体坛名将郎平、邓亚萍等“年代之星”都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几代年轻人。
当今青少年学生以体育明星作为偶像还体现在他们热衷于收集明星的相片、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用品等,他们身穿所崇拜的偶像的服装款式,模仿明星的技艺,是一群忠实的体育明星崇拜者。为此,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利用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的广泛性,展开以偶像为榜样的偶像教育,将体育明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优良品质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有理想抱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平等观念和团队精神,有艰苦奋斗、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有自律、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4.有关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的教育问题
(1)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以体育明星为偶像进行宣传和教育,这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地度过身心发展的“心理断乳期”。所宣传的偶像并不能等同于教育的榜样,而是借助于偶像来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
(2)进行以偶像为榜样的教育必须对偶像的对象进行慎重的选择。同时应注意补偏救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偶像的对象指向教育的榜样,促进偶像与榜样的协调统一,使之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果。
(3)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倾向性和趋同性。为此应尽可能的早掌握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以便通过科学的调节,帮助他们及早地改变错误的偶像选择,使偶像选择更指向教育性。
(4)在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指向的同时,应当注意避免他们沉迷于偶像的心理世界中,造成过度的偶像崇拜而导致削弱和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认知。另一方面,体育竞技瞬息万变,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预防其出现消极或冲动等过激行为。
5.结论与思考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今社会青少年崇拜体育明星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崇拜的偶像不仅局限于国内,崇拜外国体育明星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偶像崇拜所产生的行为和情节往往对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人们仅将之看作为青少年特定年龄阶段心理震颤的一种反映形式,未受到教育部门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致成为教育的一个盲点。另外,由于青少年的偶像行为大多又表现在他们的课余和校外生活之中,不易被人们所发现,因而这一实际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教育和引导问题往往被教育者们给忽略了。所以,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体育同仁能更多关注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发展阶段的偶像崇拜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永生.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J].青年研究,1994,(6):10-15.
[2]封希德等.英雄崇拜与现代青年崇拜现象透析[J].青年研究,1995,(4):30-33.
[3]张启明,愈金英.论奥林匹克主义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10.
[4]刘红兵.刍议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李刚等.青少年体育偶像崇拜之浅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