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家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对家兔耳静脉淤血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普通大耳白兔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每组6只。各组家兔麻醉后在左耳背制作静脉淤血皮瓣模型:皮瓣大小为6cm×3cm,以耳中心动脉为惟一血供、1cm宽蒂部为惟一静脉回流途径。术后分别于皮瓣下多点均匀注射1mL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625U)、重组水蛭素(1U),皮瓣原位缝合。观察皮瓣外观并计算成活率;术后1、3、5、7d取皮瓣远端组织检测血栓素B2含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各组家兔皮瓣完全坏死区域毛发脱落明显;术后皮瓣均肿胀明显,远端淤血形成,对照组颜色明显深于2个治疗组。术后1d重组水蛭素治疗组1只家兔、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只家兔、对照组4只家兔出现明显血肿。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重组水蛭素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2.3±1.7)%、(94.8±1.9)%,均高于对照组[(77.9±1.2)%,F=191.29,P〈0.05]。2个治疗组家兔皮瓣成活率接近(t=2.75,P〉0.05)。术后3、5d,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6.68~30.55,P值均小于0.01),而2个治疗组家兔血栓素B2含量接近(t值分别为1.22、6.44,P值均大于0.05)。结论局部应用低分子肝素或重组水蛭素,可明显改善家兔皮瓣的静脉淤血,提高皮瓣成活率。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同。国外已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但大都条目繁多,如烧伤特定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共有369个条目,需要患者主动配合,但不同患者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应用。
1临床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康复医学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9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岁者36例、4~6岁者36例、7~12岁者25例,均为烧伤创面愈合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儿,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作者应用可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微粒(NO-np)治疗小鼠创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结果观察到NO-np能够减轻化脓性炎症,减少微生物与胶原蛋白降解,显著加快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漫长,极端气温达38~40℃甚至更高,在该环境下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于常温环境下的改变。目前关于普通环境温度下烧伤免疫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高温气候下烧伤免疫的变化了解较少。笔者对此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拟为高温气候下烧伤救治提供参考。
现在普遍认为,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血管化仅通过血管芽发生。然而本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先于血管的延伸而不依赖于血管化的扩展。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小鼠角膜的愈合新生血管模型研究观察到,在创面收缩过程中通过激活Fb或肌成纤维细胞可以诱导组织拉力的产生,从而介导并且引导脉管系统的迁移。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深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轻烧伤创面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较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临床上,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如:削痂、酶或中药溶痂、激光或超声物理清创等。近年来,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磨痂术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瘢痕癌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在瘢痕组织上发生的恶性肿瘤。目前烧伤后瘢痕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南医院)近年收治3例因烧伤后瘢痕癌被延误诊治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近年来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多,TGF—β信号转导的中介分子Smad家族,位于TGF—β家族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下游,通过调控核内靶基因的转录控制创面愈合和病理性瘢痕形成。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Smad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瘢痕增生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等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瘢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