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多元发展,财政、货币等政策也应当更全面、科学的制定。财政、货币政策会对证券、股票等市场及社会福利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合理协调配合,才能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全面的宏观调控,维持经济稳态,解决当前存在的经济矛盾,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需要利用好财政、货币政策这两大经济调控手段,在制定时充分考虑实施中二者的协调程度。在当下经济目标多元的情况下,只有财政、货币政策相互搭配,各有侧重,才能对经济结构、资金供求等产生有利影响,但政策调节空间更大的特点,也使得财政、货币政策形成了相互的约束。因此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侧重、约束,才能制定有效合理的财政、货币相协调政策,本文从当下二者政策协调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和分析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货币政策各有侧重点,也会产生交叉的经济影响,因此研究二者的协调机制,能够对二者政策的制定、实践提供关键的指导。一般而言,特定时期实现短期经济目标,会采用财政或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政策系统整体性的配合,也需要从横向层面上优化协调财政、货币等政策。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数量可观,2008年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变缓,2012年至今,则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在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下不断优化,人均收入、消费均在提升,内需扩大。在这样的经济状态下,为了促进经济稳定、高质发展,保证国民收入提高、企业结构优化,急需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进行合理的调控,促进二者深入协调配合,推动宏观经济目标快速、高质实现。
一.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存在的问题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越界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而言,在实施后交叉影响的情况较为严重,我国对两项政策并没有清晰的划分界定,因此制定的政策可能在实施中存在定位不准或相互越位的问题,定位不准会导致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佳,经济结构或物价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调整,保持正常经济秩序,而政策的相互越位会导致调控效果打折扣,不能完善的发挥政策的目标作用。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各行业开始扩张、多元发展,不乏各种内部制度、运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经济质量不高,资金结构不算合理,资金规模与结构存在扭曲不协调,资金供求与流通存在混乱不平衡,因此加大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
1.2财政、货币政策在配合空间上不足
相对而言,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较大,但由于要考虑二者的协调,导致政策的制定空间缩小。财政政策要符合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特点,一般而言,采取金融政策多是针对国民经济弱点进行调控,如帮助偏远地区发展、扶持农业,或对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持,而货币政策也会对经济结构、民生领域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目前金融性政策多将目标放在调整市场份额与经济目标上,多追求短平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两项政策的协调性,一旦市场出现充足的财政性资金,会对其他财政政策产生影响,如政策性金融通过定向发行债卷的方式,向银行等机构借款筹资,会存在较大的资金成本及风险,追求市场利益本不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在当下却十分盛行,无疑导致了市场、民生等多方面的矛盾,进一步限制两大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协调配合作用。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策略
2.1依據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确定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主从关系
确定二者在不同方向上的主从关系,能促进二者更好的协调作用,更好的在某一问题上发挥调控作用。因经济政策的影响多元、交叉的特地,在制定财政、货币等政策时并无固定的模式,而且我国经济具有独特特色,也导致政策制定缺乏有效的参考模式,只能顺应经济状况、态势,摸着石头过河,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政策及具体措施,以使其搭配后能发挥较好的宏观调控效果。整队不同的调控目标、目的,需要贯彻两项政策的协调配合的思想。结合现有的政策特点和市场情况而言,要实现经济扩张,需要以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便快速实现调控目标,反之,则应以货币政策为主来扶持民生,以财政政策为辅来促进经济市场的稳定、高质发展。
2.2做好政策与政策性金融的配合
金融相关政策,多是国家政策层面的目标,对整个经济市场有较大影响,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需要由政府银行颁布有利地域商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并提供合理范围的信用支持。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是无偿拨付、有偿借贷,因此在财政、金融、政府等层面的优势明显,受关注强、调控能力强,能够快速影响市场经济,影响各领域的发展。良好的金融政策,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其他财政政策相互交叉作用,因此需要需要根据财政、货币等政策,制定相互协调融合的金融政策,但政策的目标和影响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多方协调。
2.3在重点领域,强化二者的协调性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而言,需要将存款、外汇等作为重点领域,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存款领域,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结合点,财政存款显示各级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预算、收入、支出,作用是收缩货币、体现央行负债,因此在当下的中央财政情况下,财政存款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这一领域,需要强化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二者外汇领域,外汇储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大,近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数量增加,因此外汇储备得到快速、大量拓展,而央行也增加了对外汇的货币投放量,甚至已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英雌需要利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实现对冲,以调整对外经济的结构,促进其稳定、低风险增长。
2.4充分发挥二者的调控功能
若财政政策相对稳定,需要调整货币政策以提高市场需求。此时需要科学调整货币政策,制定具体的目标,利用相关金融工具,以延缓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等方面的影响幅度、控制投放量,以实现信贷等经济结构的稳定。
若货币政策相对稳定,则调整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发展。此时不能以货币政策来调控过渡,因此需要摒弃传统政策观念,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来优化市场结构,在稳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政策强化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2.5强化国债管理,完善市场结构
国债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完善国债结构,能解决财政、货币政策中的许多冲突,使二者更简便的协调作用。首先,要丰富国债发行的手段,如对发行类型尽相相关的拓展;其次,应根据地域环境适当降低商国债买入门槛,如对大湾区的港资企业而言,这一政策能有效推动其在粤区的发展,与其他金融机构更好的协调发展;再次,应调整国债利率,促进企业、大众参与各类银行、金融产品的存储比例,促进市场经济量的增长、结构的调整。最后,应科学改变国债投资方向,完善其市场结构,减少市场投资,在农业、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领域加大资金投入量,适当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量,促进政策多元目标的平衡发展、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经济形势多元、复杂,合理搭配财政、货币等政策,才能使各政策目标协调实现。因此,需要立足于各政策的特点和调控重点,把握好政策的主从关系,对市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各领域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减少政府财政对市场经济的支出。但目前的市场情况不容乐观,货币政策的作用实践缓慢、成效弱,需要加大财税手段,并辅以外汇、国债等调控手段,有效缓解当下的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尹岁.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法[J].时代金融,2016,(11):54-59.
[2]郭丽华.关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173-176.
[3]田金莹,李月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0-33.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货币政策各有侧重点,也会产生交叉的经济影响,因此研究二者的协调机制,能够对二者政策的制定、实践提供关键的指导。一般而言,特定时期实现短期经济目标,会采用财政或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政策系统整体性的配合,也需要从横向层面上优化协调财政、货币等政策。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数量可观,2008年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变缓,2012年至今,则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在财政等政策的影响下不断优化,人均收入、消费均在提升,内需扩大。在这样的经济状态下,为了促进经济稳定、高质发展,保证国民收入提高、企业结构优化,急需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进行合理的调控,促进二者深入协调配合,推动宏观经济目标快速、高质实现。
一.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存在的问题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越界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而言,在实施后交叉影响的情况较为严重,我国对两项政策并没有清晰的划分界定,因此制定的政策可能在实施中存在定位不准或相互越位的问题,定位不准会导致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佳,经济结构或物价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调整,保持正常经济秩序,而政策的相互越位会导致调控效果打折扣,不能完善的发挥政策的目标作用。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各行业开始扩张、多元发展,不乏各种内部制度、运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经济质量不高,资金结构不算合理,资金规模与结构存在扭曲不协调,资金供求与流通存在混乱不平衡,因此加大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难度。
1.2财政、货币政策在配合空间上不足
相对而言,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较大,但由于要考虑二者的协调,导致政策的制定空间缩小。财政政策要符合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特点,一般而言,采取金融政策多是针对国民经济弱点进行调控,如帮助偏远地区发展、扶持农业,或对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支持,而货币政策也会对经济结构、民生领域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目前金融性政策多将目标放在调整市场份额与经济目标上,多追求短平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两项政策的协调性,一旦市场出现充足的财政性资金,会对其他财政政策产生影响,如政策性金融通过定向发行债卷的方式,向银行等机构借款筹资,会存在较大的资金成本及风险,追求市场利益本不是财政、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在当下却十分盛行,无疑导致了市场、民生等多方面的矛盾,进一步限制两大政策的操作空间和协调配合作用。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策略
2.1依據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确定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主从关系
确定二者在不同方向上的主从关系,能促进二者更好的协调作用,更好的在某一问题上发挥调控作用。因经济政策的影响多元、交叉的特地,在制定财政、货币等政策时并无固定的模式,而且我国经济具有独特特色,也导致政策制定缺乏有效的参考模式,只能顺应经济状况、态势,摸着石头过河,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政策及具体措施,以使其搭配后能发挥较好的宏观调控效果。整队不同的调控目标、目的,需要贯彻两项政策的协调配合的思想。结合现有的政策特点和市场情况而言,要实现经济扩张,需要以财政政策为主,同时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便快速实现调控目标,反之,则应以货币政策为主来扶持民生,以财政政策为辅来促进经济市场的稳定、高质发展。
2.2做好政策与政策性金融的配合
金融相关政策,多是国家政策层面的目标,对整个经济市场有较大影响,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需要由政府银行颁布有利地域商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并提供合理范围的信用支持。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是无偿拨付、有偿借贷,因此在财政、金融、政府等层面的优势明显,受关注强、调控能力强,能够快速影响市场经济,影响各领域的发展。良好的金融政策,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其他财政政策相互交叉作用,因此需要需要根据财政、货币等政策,制定相互协调融合的金融政策,但政策的目标和影响不是单一的,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多方协调。
2.3在重点领域,强化二者的协调性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而言,需要将存款、外汇等作为重点领域,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存款领域,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结合点,财政存款显示各级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预算、收入、支出,作用是收缩货币、体现央行负债,因此在当下的中央财政情况下,财政存款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这一领域,需要强化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二者外汇领域,外汇储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大,近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数量增加,因此外汇储备得到快速、大量拓展,而央行也增加了对外汇的货币投放量,甚至已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英雌需要利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实现对冲,以调整对外经济的结构,促进其稳定、低风险增长。
2.4充分发挥二者的调控功能
若财政政策相对稳定,需要调整货币政策以提高市场需求。此时需要科学调整货币政策,制定具体的目标,利用相关金融工具,以延缓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等方面的影响幅度、控制投放量,以实现信贷等经济结构的稳定。
若货币政策相对稳定,则调整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发展。此时不能以货币政策来调控过渡,因此需要摒弃传统政策观念,以财政政策为主导来优化市场结构,在稳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政策强化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2.5强化国债管理,完善市场结构
国债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完善国债结构,能解决财政、货币政策中的许多冲突,使二者更简便的协调作用。首先,要丰富国债发行的手段,如对发行类型尽相相关的拓展;其次,应根据地域环境适当降低商国债买入门槛,如对大湾区的港资企业而言,这一政策能有效推动其在粤区的发展,与其他金融机构更好的协调发展;再次,应调整国债利率,促进企业、大众参与各类银行、金融产品的存储比例,促进市场经济量的增长、结构的调整。最后,应科学改变国债投资方向,完善其市场结构,减少市场投资,在农业、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领域加大资金投入量,适当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量,促进政策多元目标的平衡发展、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经济形势多元、复杂,合理搭配财政、货币等政策,才能使各政策目标协调实现。因此,需要立足于各政策的特点和调控重点,把握好政策的主从关系,对市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各领域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减少政府财政对市场经济的支出。但目前的市场情况不容乐观,货币政策的作用实践缓慢、成效弱,需要加大财税手段,并辅以外汇、国债等调控手段,有效缓解当下的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尹岁.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法[J].时代金融,2016,(11):54-59.
[2]郭丽华.关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2):173-176.
[3]田金莹,李月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