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也相应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案例自动装置等问题。基于运行经验,本文对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自动装置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探讨,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同期合闸 ;VQ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一、同期合闸
1.概要说明。同期合闸是变电站中经常遇到的操作,对减小冲击,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条件有三点:频差、压差、角差合格。同期要求为安全、准确、快速。三个条件中安全最重要,同期装置必须有完善的闭锁功能,宁拒动不误动。对差频同期,在系统角差为0时合闸,对系统的冲击最小;电厂中作为发电机的并网,快速性也很重要,捕捉第一次0角度合闸可以节省大量能源。
2.环网并列与差频同期。环网并列是指两个本已有电气联接的系统,再在该点增加一个联络开关;两侧频率相同,相角差即为系统在这两点之间的功角,该角度在网络拓扑及负荷没有大变动时基本保持不变。差频同期的目标是捕捉第一次的零相角差时机合闸,即自动准同期;环网并列相角差为两端的功角,仅是一个压差和功角的闭锁功能。
3.同期遥控方式及自适应识别。调度员是了解系统的运行结构的,知道欲合闸的断路器是处于同频还是差频同期的位置,在发命令的时候即区分开同频同期、差频同期、遥控合闸命令会更好。装置的自动识别功能,是指在合闸命令下发后,自动判断是差频、同频还是无压状态,并由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行操作。
4.合闸导前时间的计算,用电流的从无到有的检测。若采样装置采样速率能达到64点/周波,则时间分辨率约为0.3毫秒,能满足要求。这种方法要求引入电流的检测,分布式的同期系统一般是将同期功能融合在断路器的测控单元中,能满足这种要求。该方法物理概念更为清晰:从无流变为有流时,才算真正合闸成功。
5.同期算法。从装置可靠性上考虑,有的厂家采用双微机控制的方式,是一种好的思路。也可用硬件上的其它方法。算法上多重化计算及闭锁也很重要。计算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硬件整形脉冲比相的方法,一是通过采样点比较幅值和相位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互相配合能产生完善而稳定的效果。
二、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
1.VQC控制特性及控制模式的思考
相对于同期合闸,VQC则是一个时刻运行的、以整个变电站为对象的、相对慢速的一个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复杂,对出口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对闭锁的响应要求快速、完备。现有站内VQC实现方式基本有三种:后台软件VQC、主控单元网络VQC、独立硬件的VQC。
后台软件VQC:将控制策略全部放在后台监控主机中,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获取数据,微机中VQC软件根据实时数据判断并发控制命令,由相应测控单元执行。优点是人机界面友好,方便调试和维护。
主控单元网络VQC系统:将控制核心下放到间隔层,由单独的CPU完成,但其IO的输入输出仍由间隔层IO测控模块完成。优点网络数据的得到更直接了一层,闭锁的速度较第一种快了一些。但界面一般较差,维护和设置不会太轻松。
独立硬件VQC系统:不依赖其他装置,本身溶输入输出与策略判断为一体。好处是闭锁的速度最快,从闭锁的角度讲可靠性最高。但问题是需要重复铺设大量的电缆,信号重复采集。用户选择时,既觉得独立硬件的VQC系统造价高、多拉电缆,又担心网络型VQC产品的可靠性:VQC对对闭锁的速度要求高。
对于以上三种方式是对电站内实现VQC的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局内不使站内单独VQC系统,因它是在站内单独的调节,往往满足不了系统要求,存在一定弊端,常使用系统综合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在调度自动化端实现,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无功优化组合。
2.运行方式的自动识别
变电站运行方式会随着负荷和设备状况调整,这样就要求VQC要自适应跟随运行方式的改变,作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不同的变压器组数、不同的一次接线方式,由母联、分段、桥开关、变压器的组合可以有多种接线方式,不同方式控制策略是不同的,这里面有一个模式识别的问题。
3.全网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电压控制追求的应该是全网的最优解,而不是某个站的最优解。各自为政的VQC调节,会造成多次调节或同时调节。在通信可靠保证的前提下,应该配合将全网VQC作在地、县调度自动系统中,即节省投资,又符合电网实际情况。
四、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1.可编程PLC功能的应用
由于备自投方式较多,不可能每种情况作一种装置,这就要采用相同硬件基础上的软件PLC功能:通过装置内嵌的PLC解释软件解释由外部对自投逻辑的重新编排,现场可设置
2.厂用电快速备自投
在火电厂中具有大量大容量的厂用机械电动机的厂用电切换过程中,备投就是一个快速备自投的问题。在工作电源消失后,大容量的旋转机械使得母线上电压的衰减是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并不是立即消失。由于电动机群在惰性作用,残压的幅值和频率是变化的,备用电源投入中,也存在一个最佳合闸时机的问题。一般最佳投入时间为失电后第一次的30゜角差范围内,对装置来说快速的处理器DSP及快速出口继电器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在失去第一次快速备自投入的机会后,等待下一次合闸时机就又是同期的问题了。
3.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常规的集中式的选线装置的问题是:多拉电缆;可能要改造CT;只引入零序电流,分析要素少,准确度低;不符合变电站自动化分布式的设计思想。将其做成分布式的应该会更好。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夹角方向没有明确的反向关系,较难检测;5次谐波方法又存在信号小、信噪比低,准确度差的问题。
SIEMENS的思路仍是从二次侧考虑问题,换一个思路,二次不足一次补,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加装可调谐线圈的站中,可如此考虑:在消弧线圈与地之间串接一个功率电阻,平时用一对常闭接点将其并联掉,当检测到接地时,断开常闭接点,串入电阻,改变流过消弧线圈到地的阻性电流分量,只需串入0.5S的时间,即可判断出接地线路;此法准确实用,但需要改造一次设备。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龚强, 王津.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张继雄.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同期合闸 ;VQ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一、同期合闸
1.概要说明。同期合闸是变电站中经常遇到的操作,对减小冲击,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条件有三点:频差、压差、角差合格。同期要求为安全、准确、快速。三个条件中安全最重要,同期装置必须有完善的闭锁功能,宁拒动不误动。对差频同期,在系统角差为0时合闸,对系统的冲击最小;电厂中作为发电机的并网,快速性也很重要,捕捉第一次0角度合闸可以节省大量能源。
2.环网并列与差频同期。环网并列是指两个本已有电气联接的系统,再在该点增加一个联络开关;两侧频率相同,相角差即为系统在这两点之间的功角,该角度在网络拓扑及负荷没有大变动时基本保持不变。差频同期的目标是捕捉第一次的零相角差时机合闸,即自动准同期;环网并列相角差为两端的功角,仅是一个压差和功角的闭锁功能。
3.同期遥控方式及自适应识别。调度员是了解系统的运行结构的,知道欲合闸的断路器是处于同频还是差频同期的位置,在发命令的时候即区分开同频同期、差频同期、遥控合闸命令会更好。装置的自动识别功能,是指在合闸命令下发后,自动判断是差频、同频还是无压状态,并由不同的约束条件进行操作。
4.合闸导前时间的计算,用电流的从无到有的检测。若采样装置采样速率能达到64点/周波,则时间分辨率约为0.3毫秒,能满足要求。这种方法要求引入电流的检测,分布式的同期系统一般是将同期功能融合在断路器的测控单元中,能满足这种要求。该方法物理概念更为清晰:从无流变为有流时,才算真正合闸成功。
5.同期算法。从装置可靠性上考虑,有的厂家采用双微机控制的方式,是一种好的思路。也可用硬件上的其它方法。算法上多重化计算及闭锁也很重要。计算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硬件整形脉冲比相的方法,一是通过采样点比较幅值和相位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互相配合能产生完善而稳定的效果。
二、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
1.VQC控制特性及控制模式的思考
相对于同期合闸,VQC则是一个时刻运行的、以整个变电站为对象的、相对慢速的一个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复杂,对出口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对闭锁的响应要求快速、完备。现有站内VQC实现方式基本有三种:后台软件VQC、主控单元网络VQC、独立硬件的VQC。
后台软件VQC:将控制策略全部放在后台监控主机中,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获取数据,微机中VQC软件根据实时数据判断并发控制命令,由相应测控单元执行。优点是人机界面友好,方便调试和维护。
主控单元网络VQC系统:将控制核心下放到间隔层,由单独的CPU完成,但其IO的输入输出仍由间隔层IO测控模块完成。优点网络数据的得到更直接了一层,闭锁的速度较第一种快了一些。但界面一般较差,维护和设置不会太轻松。
独立硬件VQC系统:不依赖其他装置,本身溶输入输出与策略判断为一体。好处是闭锁的速度最快,从闭锁的角度讲可靠性最高。但问题是需要重复铺设大量的电缆,信号重复采集。用户选择时,既觉得独立硬件的VQC系统造价高、多拉电缆,又担心网络型VQC产品的可靠性:VQC对对闭锁的速度要求高。
对于以上三种方式是对电站内实现VQC的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局内不使站内单独VQC系统,因它是在站内单独的调节,往往满足不了系统要求,存在一定弊端,常使用系统综合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在调度自动化端实现,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无功优化组合。
2.运行方式的自动识别
变电站运行方式会随着负荷和设备状况调整,这样就要求VQC要自适应跟随运行方式的改变,作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不同的变压器组数、不同的一次接线方式,由母联、分段、桥开关、变压器的组合可以有多种接线方式,不同方式控制策略是不同的,这里面有一个模式识别的问题。
3.全网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电压控制追求的应该是全网的最优解,而不是某个站的最优解。各自为政的VQC调节,会造成多次调节或同时调节。在通信可靠保证的前提下,应该配合将全网VQC作在地、县调度自动系统中,即节省投资,又符合电网实际情况。
四、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1.可编程PLC功能的应用
由于备自投方式较多,不可能每种情况作一种装置,这就要采用相同硬件基础上的软件PLC功能:通过装置内嵌的PLC解释软件解释由外部对自投逻辑的重新编排,现场可设置
2.厂用电快速备自投
在火电厂中具有大量大容量的厂用机械电动机的厂用电切换过程中,备投就是一个快速备自投的问题。在工作电源消失后,大容量的旋转机械使得母线上电压的衰减是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并不是立即消失。由于电动机群在惰性作用,残压的幅值和频率是变化的,备用电源投入中,也存在一个最佳合闸时机的问题。一般最佳投入时间为失电后第一次的30゜角差范围内,对装置来说快速的处理器DSP及快速出口继电器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在失去第一次快速备自投入的机会后,等待下一次合闸时机就又是同期的问题了。
3.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常规的集中式的选线装置的问题是:多拉电缆;可能要改造CT;只引入零序电流,分析要素少,准确度低;不符合变电站自动化分布式的设计思想。将其做成分布式的应该会更好。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夹角方向没有明确的反向关系,较难检测;5次谐波方法又存在信号小、信噪比低,准确度差的问题。
SIEMENS的思路仍是从二次侧考虑问题,换一个思路,二次不足一次补,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加装可调谐线圈的站中,可如此考虑:在消弧线圈与地之间串接一个功率电阻,平时用一对常闭接点将其并联掉,当检测到接地时,断开常闭接点,串入电阻,改变流过消弧线圈到地的阻性电流分量,只需串入0.5S的时间,即可判断出接地线路;此法准确实用,但需要改造一次设备。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龚强, 王津.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张继雄.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