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绿深深的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课文描写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故事,表现了叶老对年青一代无私的关心和殷殷的期望。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后,可抓住“精心修改”和“热情接待”仔细品读,在爬山虎与大作家的联系中,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让学生得到言语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一、从精心的修改中感受
  对作文精当细致的修改,既体现了叶老一丝不苟的文品和诲人不倦的人品,也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范例,在引导学生感受叶老文品的同时,要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知识。
  1.范例中感悟方法。语文老师对肖复兴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肖复兴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这一问题要结合作文的修改逐步引导清晰。可先出示句子:“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句话叶老改了几处?你觉得为什么要这么改?学生思考讨论后再读读肖复兴阅读后的感受。进而让学生自读“资料袋”,边读边思考:除了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叶老还做了哪些修改?你从中明白了哪些修改方法?(联系句子,明白修改方法:一是把句子改通顺。如:“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准确。二是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三是把句子改简洁。删掉了重复啰唆的词句,还增添了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2.尝试中运用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上述修改方法,仔细读读下列片段,在有毛病的地方画上记号,并借助相应的符号进行修改。修改后引导交流,并说出理由(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回头,哎呀,糟糕!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锁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的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3.比较中加强感受。四年級学生,虽然能找出文中的毛病,也能做些修改,但改不全面、改不准确是正常现象。为此,可接着出示叶老先生修改后的文字,围绕“叶老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么改”的问题引导思考、讨论(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我生怕老师瞧见,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回头一看,哎呀,糟糕!原来拿几何课本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心里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把几何课本放下,望了望我,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地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
  4.细读中具体感受。为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修改方法,可让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到“资料袋”中选择一两句说一说。如:“画完画,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先生改成“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删掉“画完画”,让句子变简洁,而且“不停”改成“悄悄”更合理,毕竟老师在上课,不能让他发现。对“评语”,可围绕“叶老的评语,对我们作文和做人有怎样的启发”指导细读、思考、交流,教者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热情洋溢的点评,表达了叶老的真情,揭示作文真谛:写作文就要写“具体事实”,要挑选“深受感动”的事情来写,这样才能写得“亲切自然”。
  5.表达中深化感受。第一部分整体阅读后,可这样引导:一个大作家,对素不相识的初中生的作文,是这样认真细致地修改、热情洋溢地点评,如果你就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修改和评语,你想对叶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表达对他的敬爱和感激)
  二、从热情的接待中感受
  做客部分,作者对热情接待着墨不多,而对爬山虎的描写则是浓墨重彩。在作者看来,绿绿的爬山虎既是他眼中的亮丽风景,更是他心中的亮丽风景。这一点,含义深刻,须着意引导。在学生了解接待的基本情况后,可抓住写爬山虎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设身处地地感受叶老为人的真诚和作者真心的感动。
  1.由进屋时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推理作者的心理:①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如果你是作者,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会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意外、高兴和激动)②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作家了,你心情又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不安、紧张与激动)(出示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让学生阅读思考:夏日的骄阳下,当你跨进了叶老先生居住的四合院,看到了绿葱葱的爬山虎,又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表述,感受画面的美好与心理的变化:此时,在作者眼中,满墙绿葱葱的爬山虎如同仪仗队或绿色的小精灵,张开双臂,欢迎来宾的到来。顿时,“我”心情特舒畅,不再感到燥热,心中的紧张也已烟消云散)
  2.由落日中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叶老跟“我”交谈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借助温馨的画面感受叶老的和蔼可亲、指导的认真细致。接着这样引导:如果你是作者,听到叶老亲切的话语,想到叶老质朴的期待,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表述,从叶老待人可亲、修改认真,感受他的“文品”与“人品”)(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要着力指导学生对上述句子的朗读,借助想象再现爬山虎的沉郁和生机,让那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接着引导关联:落日的余晖里,在叶老的四合院里,看着面前慈祥的大作家和满墙绿绿的爬山虎,“我”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导学生想象描述,教者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在作者心目中,那“绿得沉郁”的爬山虎仿佛就是叶老,在向“我”娓娓讲述写作的真谛,“我”由衷敬佩叶老甘愿做绿叶、甘为人梯的品质。爬山虎让人赏心悦目,叶老可敬可佩,留在人们心中的是永远的美好和深深的怀念)
  3.由记忆中的爬山虎感受。课文最后一节再次提到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可引导学生环顾全文,整体思考,深度理解:作者回忆的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二十多年后,为什么他一直没有忘记那绿绿的爬山虎呢?并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学生自由表述,教者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叶老的文品,时时引导着我怎样作文;叶老的人品,时时引领着我怎样做人,他那诲人不倦的“绿叶精神”时时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爬山虎永远是“我”生活中亮丽的风景,叶老永远是“我”成长中不朽的丰碑。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5课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在诗中既抒发了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又充满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在诗中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百感交集。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
期刊
一个羽毛球不慎被打到树上了,我们会怎么办?相信大多数教师会去借助“他力”,将力作用于树、作用于球拍去解决问题,很少有直接爬树去取球的,因为那些借助“他力”的办法更轻松,更利于问题的解决。教育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是将力直接作用于问题学生,还是其他什么呢?哪种方式更轻松,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呢?其实,改变施力的方向,学会利用集体的力量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集体中存在的个别问题。  李
期刊
“统计的核心词就是数据分析,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小学数学中统计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数据意识,提升小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观察,联想到数据的存在,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从而产生数据分析的愿望。因此,强化统计教学思考,创设适宜的情境,引领学生积极地实验和科学地猜想,将会使统计教学变得更具魅力,也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据统计、数据分
期刊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引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
期刊
在数学复习课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优等生漫不经心,而后进生则是一脸茫然。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升数学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数学老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巧妙调取,追寻知识储备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因而教师在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时,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要通过巧妙的调取,追寻
期刊
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钟情于对情境的描述,或教学环节的再现,而针对这些教学情境或环节背后的东西,少有分析与思考。很多教学反思更像课堂教学记录,“叙”多于“思”。  一、紧扣教学实践,突出反思的深度  教学反思的本质在于“思”,只有对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的思考,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在日常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所教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走向,从数学专业知识层面挖掘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分析数的意义,又要揭示几何直观,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图、形,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现实基础,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的感受是:新课教学时,学生学习比较顺利,到综合练习阶段,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就变得模糊,经常和乘法结合律混淆,有的简便计算题学生不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无从下手,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简便计算越学越难,还不如列竖式计算方便快捷。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第一,几种运算定律混淆。  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  典型
期刊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叙述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左抵右挡,难以招架,便想到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故事告诉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凭借这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得到语言的发展、精神的提升和思维方法的启迪,培养他们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呢?笔者觉得,可根据本文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让词语理解、语言内化、情理感悟的目标在
期刊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他们敬仰中国历代伟人的感人画面,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时要抓住“爱国”这条情感主线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重温欢悦、感受屈辱、入境对话、畅谈梦想,触摸拳拳赤子之心,感悟浓浓爱国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