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课文描写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故事,表现了叶老对年青一代无私的关心和殷殷的期望。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后,可抓住“精心修改”和“热情接待”仔细品读,在爬山虎与大作家的联系中,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让学生得到言语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一、从精心的修改中感受
对作文精当细致的修改,既体现了叶老一丝不苟的文品和诲人不倦的人品,也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范例,在引导学生感受叶老文品的同时,要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知识。
1.范例中感悟方法。语文老师对肖复兴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肖复兴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这一问题要结合作文的修改逐步引导清晰。可先出示句子:“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句话叶老改了几处?你觉得为什么要这么改?学生思考讨论后再读读肖复兴阅读后的感受。进而让学生自读“资料袋”,边读边思考:除了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叶老还做了哪些修改?你从中明白了哪些修改方法?(联系句子,明白修改方法:一是把句子改通顺。如:“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准确。二是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三是把句子改简洁。删掉了重复啰唆的词句,还增添了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2.尝试中运用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上述修改方法,仔细读读下列片段,在有毛病的地方画上记号,并借助相应的符号进行修改。修改后引导交流,并说出理由(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回头,哎呀,糟糕!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锁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的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3.比较中加强感受。四年級学生,虽然能找出文中的毛病,也能做些修改,但改不全面、改不准确是正常现象。为此,可接着出示叶老先生修改后的文字,围绕“叶老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么改”的问题引导思考、讨论(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我生怕老师瞧见,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回头一看,哎呀,糟糕!原来拿几何课本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心里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把几何课本放下,望了望我,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地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
4.细读中具体感受。为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修改方法,可让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到“资料袋”中选择一两句说一说。如:“画完画,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先生改成“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删掉“画完画”,让句子变简洁,而且“不停”改成“悄悄”更合理,毕竟老师在上课,不能让他发现。对“评语”,可围绕“叶老的评语,对我们作文和做人有怎样的启发”指导细读、思考、交流,教者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热情洋溢的点评,表达了叶老的真情,揭示作文真谛:写作文就要写“具体事实”,要挑选“深受感动”的事情来写,这样才能写得“亲切自然”。
5.表达中深化感受。第一部分整体阅读后,可这样引导:一个大作家,对素不相识的初中生的作文,是这样认真细致地修改、热情洋溢地点评,如果你就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修改和评语,你想对叶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表达对他的敬爱和感激)
二、从热情的接待中感受
做客部分,作者对热情接待着墨不多,而对爬山虎的描写则是浓墨重彩。在作者看来,绿绿的爬山虎既是他眼中的亮丽风景,更是他心中的亮丽风景。这一点,含义深刻,须着意引导。在学生了解接待的基本情况后,可抓住写爬山虎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设身处地地感受叶老为人的真诚和作者真心的感动。
1.由进屋时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推理作者的心理:①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如果你是作者,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会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意外、高兴和激动)②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作家了,你心情又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不安、紧张与激动)(出示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让学生阅读思考:夏日的骄阳下,当你跨进了叶老先生居住的四合院,看到了绿葱葱的爬山虎,又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表述,感受画面的美好与心理的变化:此时,在作者眼中,满墙绿葱葱的爬山虎如同仪仗队或绿色的小精灵,张开双臂,欢迎来宾的到来。顿时,“我”心情特舒畅,不再感到燥热,心中的紧张也已烟消云散)
2.由落日中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叶老跟“我”交谈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借助温馨的画面感受叶老的和蔼可亲、指导的认真细致。接着这样引导:如果你是作者,听到叶老亲切的话语,想到叶老质朴的期待,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表述,从叶老待人可亲、修改认真,感受他的“文品”与“人品”)(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要着力指导学生对上述句子的朗读,借助想象再现爬山虎的沉郁和生机,让那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接着引导关联:落日的余晖里,在叶老的四合院里,看着面前慈祥的大作家和满墙绿绿的爬山虎,“我”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导学生想象描述,教者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在作者心目中,那“绿得沉郁”的爬山虎仿佛就是叶老,在向“我”娓娓讲述写作的真谛,“我”由衷敬佩叶老甘愿做绿叶、甘为人梯的品质。爬山虎让人赏心悦目,叶老可敬可佩,留在人们心中的是永远的美好和深深的怀念)
3.由记忆中的爬山虎感受。课文最后一节再次提到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可引导学生环顾全文,整体思考,深度理解:作者回忆的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二十多年后,为什么他一直没有忘记那绿绿的爬山虎呢?并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学生自由表述,教者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叶老的文品,时时引导着我怎样作文;叶老的人品,时时引领着我怎样做人,他那诲人不倦的“绿叶精神”时时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爬山虎永远是“我”生活中亮丽的风景,叶老永远是“我”成长中不朽的丰碑。
一、从精心的修改中感受
对作文精当细致的修改,既体现了叶老一丝不苟的文品和诲人不倦的人品,也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范例,在引导学生感受叶老文品的同时,要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渗透修改作文的知识。
1.范例中感悟方法。语文老师对肖复兴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肖复兴能从中学到什么呢?这一问题要结合作文的修改逐步引导清晰。可先出示句子:“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句话叶老改了几处?你觉得为什么要这么改?学生思考讨论后再读读肖复兴阅读后的感受。进而让学生自读“资料袋”,边读边思考:除了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叶老还做了哪些修改?你从中明白了哪些修改方法?(联系句子,明白修改方法:一是把句子改通顺。如:“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准确。二是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三是把句子改简洁。删掉了重复啰唆的词句,还增添了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2.尝试中运用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上述修改方法,仔细读读下列片段,在有毛病的地方画上记号,并借助相应的符号进行修改。修改后引导交流,并说出理由(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画完后,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画给拿走了。我生怕让老师瞧见,就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我刚一回头,哎呀,糟糕!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锁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的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3.比较中加强感受。四年級学生,虽然能找出文中的毛病,也能做些修改,但改不全面、改不准确是正常现象。为此,可接着出示叶老先生修改后的文字,围绕“叶老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么改”的问题引导思考、讨论(下发学习单给学生修改)。
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我生怕老师瞧见,急忙说:“别闹,别闹,回头再让你开眼……”回头一看,哎呀,糟糕!原来拿几何课本的正是王老师。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小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心里想:“大祸要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把几何课本放下,望了望我,轻轻地笑了一声,像开玩笑似地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就走上讲台又讲起课来。
4.细读中具体感受。为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修改方法,可让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到“资料袋”中选择一两句说一说。如:“画完画,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先生改成“我递给同桌的小强看,还悄悄地给他讲着。”删掉“画完画”,让句子变简洁,而且“不停”改成“悄悄”更合理,毕竟老师在上课,不能让他发现。对“评语”,可围绕“叶老的评语,对我们作文和做人有怎样的启发”指导细读、思考、交流,教者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热情洋溢的点评,表达了叶老的真情,揭示作文真谛:写作文就要写“具体事实”,要挑选“深受感动”的事情来写,这样才能写得“亲切自然”。
5.表达中深化感受。第一部分整体阅读后,可这样引导:一个大作家,对素不相识的初中生的作文,是这样认真细致地修改、热情洋溢地点评,如果你就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修改和评语,你想对叶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表达对他的敬爱和感激)
二、从热情的接待中感受
做客部分,作者对热情接待着墨不多,而对爬山虎的描写则是浓墨重彩。在作者看来,绿绿的爬山虎既是他眼中的亮丽风景,更是他心中的亮丽风景。这一点,含义深刻,须着意引导。在学生了解接待的基本情况后,可抓住写爬山虎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设身处地地感受叶老为人的真诚和作者真心的感动。
1.由进屋时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推理作者的心理:①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如果你是作者,听到这样的消息心情会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意外、高兴和激动)②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作家了,你心情又怎样?(学生自由表述,感受不安、紧张与激动)(出示句子)“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让学生阅读思考:夏日的骄阳下,当你跨进了叶老先生居住的四合院,看到了绿葱葱的爬山虎,又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表述,感受画面的美好与心理的变化:此时,在作者眼中,满墙绿葱葱的爬山虎如同仪仗队或绿色的小精灵,张开双臂,欢迎来宾的到来。顿时,“我”心情特舒畅,不再感到燥热,心中的紧张也已烟消云散)
2.由落日中的爬山虎感受。先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叶老跟“我”交谈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借助温馨的画面感受叶老的和蔼可亲、指导的认真细致。接着这样引导:如果你是作者,听到叶老亲切的话语,想到叶老质朴的期待,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表述,从叶老待人可亲、修改认真,感受他的“文品”与“人品”)(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要着力指导学生对上述句子的朗读,借助想象再现爬山虎的沉郁和生机,让那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接着引导关联:落日的余晖里,在叶老的四合院里,看着面前慈祥的大作家和满墙绿绿的爬山虎,“我”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引导学生想象描述,教者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在作者心目中,那“绿得沉郁”的爬山虎仿佛就是叶老,在向“我”娓娓讲述写作的真谛,“我”由衷敬佩叶老甘愿做绿叶、甘为人梯的品质。爬山虎让人赏心悦目,叶老可敬可佩,留在人们心中的是永远的美好和深深的怀念)
3.由记忆中的爬山虎感受。课文最后一节再次提到了爬山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可引导学生环顾全文,整体思考,深度理解:作者回忆的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二十多年后,为什么他一直没有忘记那绿绿的爬山虎呢?并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学生自由表述,教者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叶老的文品,时时引导着我怎样作文;叶老的人品,时时引领着我怎样做人,他那诲人不倦的“绿叶精神”时时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爬山虎永远是“我”生活中亮丽的风景,叶老永远是“我”成长中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