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着专业特性展开.商科类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不仅和工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和传统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一样,具备很强的社会性,此外,还具有学科综合性、行业依附性等多个特征.结合这些学科特殊性、中职生源特征以及多方访谈,建议中职商科教育应更加注重商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工科课程的学科融合并适当压缩课堂容量,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材的建设等.
【机 构】
: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3;集美工业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着专业特性展开.商科类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不仅和工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和传统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一样,具备很强的社会性,此外,还具有学科综合性、行业依附性等多个特征.结合这些学科特殊性、中职生源特征以及多方访谈,建议中职商科教育应更加注重商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工科课程的学科融合并适当压缩课堂容量,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商科教材的建设等.
其他文献
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教师最主要的任务要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正视现状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课程的育人效果.艺术高中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学生群体,对学生进行思政课的教学,实现立德树人主阵地功能和作用,是当前教职人员主要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立足艺术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际,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从教师、教材、教法多角度探究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及其得失,寻求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需求日益增加,省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本应稳中向好.然而,通过对吉林省某省属师范大学近年就业数据分析,这些高层次、高质量毕业生外流情况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必将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该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高校基础课,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如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党史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申请书的写作为例,对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考政策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高职院校就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高职院校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详细分析现代高职专升本贯通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结合现状总结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状况,制定高效的改革方案,促进高职专升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本研究基于实现高等教育为乡村教育充分赋能的角度,分析乡村教师综合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的表现,高等教育师范生综合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师范生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突破和创新的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教学实践能力,从而助力于乡村教育的优质快速发展.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要素之一.课题组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开展关于高职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课程思政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和改善高等数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在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深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从高等数学课程特点出发,探讨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团队等关键问题上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形成“人工智能+X产业”新发展格局,为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技术技能水平、应对职业技能迭代优化能力水平、创新创意能力水平,文中从人才培养、通识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的必要性,基于“两大方面”(设计基于工作流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四个环节”(选择典型应用场景明确工作任务、归纳工作任务明确行动领域、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打造“课程思政”)详细阐述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思
当新课程改革在新时期如火如荼地实施,教师也逐渐认可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对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基于此,身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一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对学生进步与成长起到的良性作用,本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思考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在民主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构建出精彩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之一,代表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迈向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高等院校是肩负“立德树人”教育重任的主体,但在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制约性因素,如资源不充足、教用脱节、知识脱节等,其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相关联成为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本文立足于协同创新理念,促使协同创新主体与功能间的能动关系有效发挥出来,进而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而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