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第8期继续教育试题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4年6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两种颈椎失稳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人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值后,制成三柱损伤和前柱损伤模型.按顺序依次测四种内固定技术下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AP),②前路自锁钢板+后路侧块钢板(OP+AP),③前路自锁钢板(OP),④椎弓根螺钉钢板(TP).结果三柱损伤模型中OP及AP在侧弯及旋转上达不到正常的稳定度.OP+A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成角愈合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分析12例股骨、胫腓骨干骨折成角愈合程度,设计截骨平面及截骨角度,恢复膝关节力线防治创伤性膝关节病.结果12例平均随访5年6个月术肢恢复正常负重力线,跛行改善,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病发生和发展明显延缓.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后成角愈合超过生理负重线基本条件后应手术治疗为好.成角矫正后可延缓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矫正成角、恢复力线也是治疗膝关节病的
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亚洲创伤骨科学会( AADO)、中华骨科 交流学会(台湾)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的"首届亚洲创伤骨科高峰论坛"于 2005年 11月 11~ 14日在风景如画的广州鸣泉居度假村召开.与会代表共 321人.首届论坛主席、<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裴国献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 式.中华医学会白书忠常务副会长,第三军医大学王正国
期刊
目的 探讨促进骨缺损修复和防止骨不连接的新途径.方法 25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作成 10mm骨缺损,实验侧用胶原膜包绕,对照侧不包绕胶原膜.通过 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以及组织学检查,判断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愈合速度及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侧.结论胶原膜有引导和促进骨缺损修复、防止骨不连接的作用.
目的 探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 (GSH钉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方法将 GSH钉组治疗新鲜股骨远端骨折 17例与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组治疗 12例进行术后平均 17个月的随访研究 ,采用 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结果 29例骨折均得到随访, GSH组治疗优 10例 (59% )、良 6例 (35% )、可 1例 (6% )、优良率为 94%,平均愈合时间 4.8月
Taken together, these reports do not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in favor of either internal fixation or arthroplasty over the other relative to mort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eapsular fracture of the
期刊
目的 分析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诊治。方法 1989年以来共有7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儿童行手术治疗,年龄8~15岁,伤后就诊时间1h-6d。3例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4例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按膝关节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摄片复查骨折完全愈合,随访1~4年,疗效均达到优。结论 在缺乏磁共振(MR)检查时,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髌骨位置测量a.b/b、d值。线位置综合分析,经手术检查证
期刊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换届会议于 2005年 12月 9~ 10日在杭州召开.中华 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周赞主任,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专程到杭州参加了会议.<中 华外科杂志>编辑部杨子明主任,<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张鹤山编辑列席了会议.<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裴国献教授、编辑部主任王钢教授以委员身份参加了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