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开启新征程
——各界人士对十八大后国运展望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全党的共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大报告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总结与相承,又是面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创新之作,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创新精神。
辛鸣认为,这种创新首先反映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他说,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走自己的路’中‘自己的’的多重内涵。而‘四个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提出,则是把这些年来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讲清楚讲到位了。
“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标志着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清晰,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
其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做出新定位。
“这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中国社会的发展就可以又好又快。但是实事求是讲,有相当多的地方、相当多的领域,科学发展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地位。”
辛鸣说,这次在十八大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提了出来,让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意志,而全党的共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并且指导地位的确立只是第一步,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障碍,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未来中国社会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充实了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改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辛鸣指出,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改,改的是精神状态,改的是目标意识。如果说“建设”更多是一种正向视野,是把小康社会当做一项宏大的事业来做的话,“建成”则是从倒计时的角度,着重从完成目标的角度来要求的,更多强调的是紧迫感。不过对于小康社会来说,关键点并不在这语汇变化上,要害依然是“全面”。
他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有差距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明显,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这和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水平有关系,小康社会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持续的巨大的反差反而会让老百姓在吃饱穿暖后对我们的发展提出质疑。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更多更复杂的原因所在。所以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概而言之,我们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要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包括内容的全面,当然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了新自觉。
辛鸣说,“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能否很好地满足和实现。因此,十八大既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成熟经验与做法一脉相承,又根据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部署,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体现了新自觉。”
他强调,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申体现了回归政党本质的新自觉。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过去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与时俱进”是理所当然的。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么一种奋斗理想、奋斗目标、理想信念,这是一个政党最核心的内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和其他政党没有区别了,何谈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因此,在走向现代政党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和发扬政党优势,在理论创新、政治先进、组织有力、制度科学、人民群众支持方面守住我们的政党根基,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辛鸣认为,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发展的动力在消减,究其背后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衰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当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如虎添翼,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力不从心。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宗旨意识的强调,体现了对优化党群关系夯实最大优势的新自觉。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发扬我们最大政治优势的高度自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探索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将反腐倡廉的工作制度化。把反腐败工作提高到这么高的地位,是新觉悟。
——各界人士对十八大后国运展望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意志,而是全党的共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大报告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总结与相承,又是面向未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创新之作,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创新精神。
辛鸣认为,这种创新首先反映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他说,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走自己的路’中‘自己的’的多重内涵。而‘四个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提出,则是把这些年来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讲清楚讲到位了。
“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标志着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清晰,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
其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做出新定位。
“这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中国社会的发展就可以又好又快。但是实事求是讲,有相当多的地方、相当多的领域,科学发展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地位。”
辛鸣说,这次在十八大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提了出来,让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意志,而全党的共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并且指导地位的确立只是第一步,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障碍,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未来中国社会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充实了新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改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辛鸣指出,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改,改的是精神状态,改的是目标意识。如果说“建设”更多是一种正向视野,是把小康社会当做一项宏大的事业来做的话,“建成”则是从倒计时的角度,着重从完成目标的角度来要求的,更多强调的是紧迫感。不过对于小康社会来说,关键点并不在这语汇变化上,要害依然是“全面”。
他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有差距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明显,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发展有一个先后次序,这和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水平有关系,小康社会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但是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持续的巨大的反差反而会让老百姓在吃饱穿暖后对我们的发展提出质疑。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的,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起来,发展快了问题会更多更复杂的原因所在。所以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等。概而言之,我们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要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包括内容的全面,当然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了新自觉。
辛鸣说,“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能否很好地满足和实现。因此,十八大既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成熟经验与做法一脉相承,又根据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部署,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体现了新自觉。”
他强调,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申体现了回归政党本质的新自觉。随着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过去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与时俱进”是理所当然的。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么一种奋斗理想、奋斗目标、理想信念,这是一个政党最核心的内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和其他政党没有区别了,何谈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因此,在走向现代政党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和发扬政党优势,在理论创新、政治先进、组织有力、制度科学、人民群众支持方面守住我们的政党根基,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辛鸣认为,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发展的动力在消减,究其背后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衰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当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如虎添翼,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会力不从心。通过做好群众工作,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宗旨意识的强调,体现了对优化党群关系夯实最大优势的新自觉。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发扬我们最大政治优势的高度自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探索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将反腐倡廉的工作制度化。把反腐败工作提高到这么高的地位,是新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