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爱吃什么样的饵料?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爱吃什么?我想这是新手朋友们纠结最多的一个问题了。我也从新人的时候走过,所以我更了解。那个时候,我对钓鱼可谓一窍不通,总是在心里琢磨用什么东西能让鱼咬钩。在童年时代,我面对着一潭碧水不停地做着各种试验,试验的对象不仅包括随手可见的树叶、草叶、蛐蛐、蚂蚱,甚至还挂过火腿肠,反正我爱吃的、我估计鱼能爱吃的、我猜鱼可能爱吃的……想到什么就试什么,结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我依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总在天真地想着,假如我能先人一步发现一种秘密武器该多好啊!只要把这东西挂到钩上,远近大小的各种鱼就会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过来咬钩,想想那个画面就美得不行。
  随着钓龄的增加,我渐渐发现,原先做的那些都是无用功,纯粹是在走弯路。其实,鱼的食性没那么刁钻,钓鱼的世界也没有秘密武器;所有的粮食作物都可以钓到鱼,但又都不那么好用。这看似有些矛盾,其实又不矛盾。用同样的鱼饵能带来一样的收获吗?肯定不能,这要看由谁来用。
  现在的情形和我学钓鱼的时候完全不同,我小时候学钓鱼的时候,拼的就是耐心,粮食那么金贵,人都吃不饱,谁能舍得用大量的各种面粉去做钓饵?绝对舍不得,太败家了,偷用一小块玉米饼都要在自己吃不饱的前提下冒着换凑的风险,肯定舍不得糟践,用剩的也肯定不会丢弃,随口吃了是常态,处处透着节省。所以,那时候鱼水资源特别好,但是收获按现在的标准来看,简直就是渣,太渣了。现在,渔具店里花花绿绿的饵料袋绝对叫你眼花缭乱。所以,现在虽然鱼水资源大不如以前,但是钓鱼的起点绝对高,而且不计成本,钓一次鱼只要能有叫自己满意的收获,多花个十元八元根本就不算事,毕竟现在生活富裕了嘛!
  可供选择的饵料有成百上千种,那么该怎么选购饵料呢?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最简单的一招,哪种饵料销量好就用哪种,这肯定没错。还有更简单的一招:瞎买就可以。这句话说出来是不是会挨砖头啊?我觉得,经过大浪淘沙,目前能在饵料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都不会太差,基本上可以做到任选一种饵料都能钓鱼。所以选饵料没什么难度,有难度的是该怎么用。

一、捡漏去哪儿捡


  新手之间通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张三用了某某饵料在大河钓疯了,于是快马加鞭直奔渔具店,立马买到手来再说。据我不完全统计,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有90%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要说的,鱼饵的成分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从饵料的角度来讲,不同品牌的同类饵料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当你获悉别人用了某种饵料的信息时,你是不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种饵料上,而单单忽略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饵料的状态?同样的饵料,多加一点水和少加一点水,状态就不同了;多揉几下和少揉几下,状态也会有差异;多醒一会儿少和醒一会儿,状态也不同。
  我要和新手朋友们介绍的重点就是,状态远比成分重要。
  什么样的饵料状态是理想的状态呢?我曾接触过一个纯新手,刚开始上道时异常痴迷,看了几个教学视频后懵懵懂懂地了解到一些雾化后的饵料带来的诱鱼效果,于是开始追求、迷信最佳的雾化状态。每次到了水边,别人都在架竿、调标、打窝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肯定是在开饵,并且是用量杯精益求精地操作,饵料不仅要开好,还要醒好,严格按照视频及饵料袋说明来操作。
  我并不反对用量杯精确实现饵水比这样的严谨态度,也不是说高度雾化的饵料不好,我反对的是教条,饵料的状态并不是一定要高度雾化。我认为,饵料的最佳状态是适应鱼情。试想,夏天时节,水库中的小杂鱼何等猖獗,高度雾化的饵料有到底的机会吗?哪怕钓很浅的水域,这样的饵料在水下又能保持多久?在目标鱼出现之前饵料就消失殆尽,你还钓什么?所以,饵料的状态一定要保证能到达预定水层,并且能保持一段时间,这是钓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可能会走另一个极端,干脆把面饵开成死面疙瘩,我觉得这样做有些过了,况且含有正常比例拉丝粉的商品饵,就算是变成这种死面疙瘩,在水下保持的时间也不尽如人意,而且还有一些弊病。不尽人意的原因是,拉丝粉有一定的粘合剂的功能,但是它不是粘合剂,所谓的死面疙瘩只是干硬而已,遇水后会从表面开始缓慢溶解,而饵心部分的纤维则仍然特别强韧,在小鱼的啄食下会逐渐变小直至彻底消失。在它完全消失之前,假如有目标鱼咬钩,残留的饵心会因为里面有大量韧性极强的的纤维状拉丝而挡嘴,造成刺鱼不理想,最终多以跑鱼收场,这是很遗憾的。所以,饵料不但要在预定水层保持一定时间,还要保证顺利刺鱼。


餌料的状态一定要保证能到达预定水层,并且能保持一段时间,这是钓的前提

  为此,我不用含有拉丝粉的商品饵,我会用白面作粘合剂,把不含拉丝粉的商品饵做成软黏饵。白面作粘合剂不会像拉丝粉那样产生纤维状物,但黏度很理想,不散不破碎,软软的又有利于刺鱼。当然,我并不是向所有新手朋友们推荐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对我来说是最佳办法,但是可能别人会有更好的办法。我只是抛砖引玉,告诉新手朋友们一种思路。鱼饵的状态是为鱼情服务的,在鱼钩没入水之前是无法评判鱼饵状态的好坏的,只有在它入水之后帮你达到了你自己的目的,这才是好的状态。

二、诱钓结合


  说起诱钓结合,自然绕不开饵料的雾化状态(散饵虽然不属于雾化,从概念上说,散饵的快速脱落状态所起的作用完全可以媲美雾化状态,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更具优势,也是诱钓结合的经典,本文不展开说明)。
  雾化状态的优势是更利于诱鱼。钓饵存在的意义就是给鱼吃。雾化的饵料比死面疙瘩更容易被鱼发现。雾化饵因为快速雾化的缘故,会在钩上会不停地溶解,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换饵。于是,两粒并不大的饵料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同一个钓点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个钓点就会形成一个饵料雾化区并随着水流向更远处扩散,更远处的目标鱼就会循着这股吃不到却又真实存在的食物气息找到钓点,钓点内残存的饵料如雾一样飘荡在水中,只有钩上的那两粒钓饵是实体,所以很容易被发现,中鱼的机会就这样出现了。这就是饵料雾化的重要性。   这种状态的饵料带来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迫使你不停地更换鱼饵,否则钩上已经没了钓饵,你还钓个啥?如此,另一个隐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稳定的换饵频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食物。这个稳定的换饵频率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用固态饵之外,用所有的,任何状态的面饵时,合理的换饵频率都很重要。从钓鲫鱼角度讲,这个频率高一些更好,钓大型鱼如鲤鱼、草鱼等则要低一些。
  我之所以没有首先强调换饵的频率,而是先说雾化饵,这是有目的的。因为多次有人问过我,到底什么样的频率比较理想。我当时语塞了,我确实没精确统计过最佳的频率周期,况且鱼情不同,这个周期肯定不是固定的。作为新手,你在使用过几次雾化状态良好的饵料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换饵周期的时间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摸索不同鱼情下的换饵频率,我觉得这是快速入门的一条捷径。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要等雾化饵在钩上彻底消失后才去更换。比如初春,开河后的二十天之内几乎不闹小鱼,饵料可以尽情松软吗?不可以。春天刮大风,几乎每次抛竿都要用“抡大鞭子”的手法才能抛投到位,松软的饵料早就被抡飞了。饵料的附钩性好一些是必须的,但饵料中的拉丝粉所产生的拉丝又有一定的韧性,入水后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会保持很长时间,该多久换一次饵呢?我的做法是,如果钓鲫鱼,我通常是抽一支烟的时间换两次鱼饵,或者抽两支烟的时间换五次。虽然钓饵在钩上根本没有消失,但是必须要换,用来做窝子。每次换饵时,手腕子都要抖一下,做个类似刺鱼的动作,目的就是把残留的鱼饵抖落到钓点内。虽然每次鱼钩出水时,钩上仍残留少许拉丝,但是大部分钓饵是留在钓点内的,它们会起到诱鱼的作用。这个过程就是在做窝子,窝子做成后,还要用这个办法来养窝子,以保持窝子的活力。作为一个新手,如果能做到这点,保持稳定的换饵频率,肯定能大受裨益。领略到了好处之后,再想用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提高,我觉得这是入门的基本功。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上文说到的那种软黏饵是不是诱钓结合的效果不好?不是。用软黏饵不是有个前提嘛!在小鱼闹得欢的时候才用。软黏饵本身雾化效果极为糟糕,但是小鱼啄食介入后情况就变了,软黏饵也是可以被小鱼们啄下一点点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碎屑,这些小碎屑同样会随着水流把“这里有食物”的信息向远处传播。而小鱼闹得欢,同样代表着其他鱼類的食欲也是旺盛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鱼在小鱼横行的季节对食物也是特别敏感的,那些碎屑足够对它们形成诱惑了,不像初春时,高浓度的食物溶液都未必引起它们的兴趣。
  二三十年前,我们钓友的群体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咬钩,勤换食”,那个年代还没有“诱钓结合”的说法,可实际上那种做法和现在诱钓结合的理论是统一的。那个时候,我就在懵懵懂懂地这样做,直到台钓法流行之后,我依然保持着勤换饵的习惯,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我觉得一竿一竿抽出来的窝子效果比打窝子要好。这么做不仅仅把诱和钓完美地结合起来,把窝子做出来,而且还能持续地把窝子养下去。
  以上内容,其实只是用饵之道的冰山一角。比如我上面说的软黏饵在小鱼闹钩严重的时候使用效果很好,实际上,在大坝等有大量石缝的水域也可以这么用——把铅坠悬起来,软黏的饵料不雾化,即使钓饵落到了石缝中,因为钓饵不雾化,钩尖不外露,也能降低挂钩的几率。看看,饵料还能这么用。


勤换饵是一个钓鱼人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现在,我给本篇文章做个总结:刨除偏口、惯口的特例,世上没有那么一种东西如一把万能钥匙一样可以撬开东西南北的所有鱼的嘴巴。想让鱼饵被鱼吃进嘴里,首先要让鱼发现饵的存在,让更多的鱼发现它的存在并成功地引起它们的兴趣,我们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这就需要饵料有扩散传播的能力,所以我要强调合适的状态。同时,饵料不仅仅是给鱼吃的,还能兼顾着其他的作用,就像上面说过的软黏饵防挂钩。当然了,这还要和调钓配合,对新手来说那还是后话。
其他文献
重返哥伦比亚河  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中,我们将驱车前往阿灵顿和博德曼,在那里我们将寻找产卵后期的小嘴鲈鱼,它们已经开始了每年从深水到浅水的迁移。尽管当年春天的气温比往年要低,但天气状况已经有所改善,这是非常令人受鼓舞的。  然而,此行唯一且非常关键的未知因素还是水体情况。我原本希望水质会变得更清澈,但这并没有发生。回程的第一天,我们在乌玛蒂拉湖(Lake Umatilla)钓了几条鱼,结果发现
期刊
有个朋友考了我个问题:调四钓二该怎么解释?我明白,他的意思并不是单纯地指调四钓二,他是泛指网上、学者所介绍的那些调钓方法。这可把我难为坏了。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有N种解释。首先,单从字面上看,调四钓二是多年前的一个办法;其次,这种调钓需要考虑标尾的浮力,还要考虑饵料的重量,甚至还会因上下饵的重量不同而使钓组在水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过既然有人问到了,我恰巧还能答上那么一点,那我就尽
期刊
先说说“唯技术论”。关于断线的原因,技术派大多会说是钓鱼时操作不当、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没错,技术水平高、应对得当肯定会减少断线的概率,但是,技术再好也不能完全杜绝断线事故的发生。每一条鱼上钩后的挣扎方式、逃窜方向和发力特点都各不相同,所谓的技术高于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上钩的鱼是否配合、它产生的力量是否可控。如果它不听摆布,且力量大到不可控的程度,任你技术再过硬也白搭。  我钓过两个小池塘,其中
期刊
垂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三月的春风不知已敲打沉睡的大地多少次,冰冻的河水开始松动,冻裂的河堤也缓慢消融塌陷。天边的云朵,白了又蓝,蓝了又白,河边的杂草一点一点地泛绿,没有了干枯时的惨象,却多了几分让人心疼的嫩绿。河面之上出现了野鸭的身影,没有来得及腐烂的芦苇干枯地挺立在春风中,发出冬天最后
期刊
鱼,到底有没有爱吃的东西?确实有,针对我们常钓的鲫鱼、草鱼、鲤鱼、鳊鱼,准确地说,爱吃的应该是一类东西,而不是一种,这类东西就是一些农作物的果实。当然,你别指望着用这些东西去钓黑鱼、鲇鱼等肉食性鱼类。其实,很多鱼类的食物是重合的,但也存在不同,就像青鱼,用素饵能钓到,用田螺之类的荤饵也能钓到。那么,它到底是吃素的还是吃荤啊?它属于杂食性。  新手朋友们在使用钓饵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用人的思维去推断
期刊
一、鲇鱼的习性  鲇鱼属于中下层肉食性鱼类,具有很强的羞光性,因而它们昼伏夜出,喜欢栖身于近岸有乱石、坑洞处,水库、池塘、湖泊的静水处,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草下面,以及流速缓慢的较浑浊的水下。鲇鱼具有冬眠习性,到了春天温度升至10℃左右时才开始活动觅食,夏、秋高温季节食量较大,阴雨天气和夜间活动觅食频繁,最适宜鲇鱼生长的温度是20℃~30℃,它们多以小鱼、小虾、活泥鳅、蚯蚓等活饵为食,具有较强的耐
期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不同阶层的商人打交道的经历,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商人,不论你和他有着什么样的交情,每当你问他诸如买卖、收入、行情、市场之类的事关财富的话题时,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唉,不好哇,现在干点啥可难了!”在同情心的泛滥之下,你恨不得把身上仅有的50块钱立马捐了,即便这样还是有一种对不起人家的感觉,殊不知人家上个月刚换的车,年底还要换房。这就是商人。渔具行业的商人也这样。  我本不想回忆从
期刊
“鱼花”即鱼在水体表层打出的水花及形成的波浪。如成群的小鱼在水面游弋,一有风吹草动便翻个水花四处逃散,这种情形形成的涟漪和声响很小。大型鱼中的鲢鱼、鳙鱼也常在远离岸边的水体中上层成群活动,受到惊吓立马翻花跳跃,声响很大,鲤鱼、草鱼也有类似情形。这些大型鱼产生的鱼花和声响很大,让人一眼就能看清鱼在哪里。  鲇鱼也有类似的情形,只不过鲇鱼制造的水花和声响与上述大型鱼制造的极易分辨的水花和声响不同,并且
期刊
作品:金玉良缘(观赏金鱼拓)  作者:谢春明  尺寸:65厘米× 65厘米  供稿:东方龙脉鱼拓艺术学会  说明:这种草金鱼体长10~20厘米,游动起来观赏性较强,尤其它的尾鳍飘逸安闲,呈半透明状,上下飘动,惹人喜爱。制作鱼拓时要提前设计好构图,两条鱼要拓成一红一金,尾鳍也要一张一合,增加动感。  有想學习鱼拓制作、预订制鱼拓,或购买鱼拓作品的朋友请拨打电话:15620786864;联系人:谢春明
期刊
近期,我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区祁各庄镇某垂钓园垂钓,当天是200元的正钓,无意间见到黑坑高手的对决。  该垂钓园的环境不错,老板在垂钓园的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新修了水泥路;扩大钓位间距;为了让钓友看清放鱼情况,专门修建可以升降的放鱼设备;为了避免个别钓友用“流氓线”,在距离钓位10米的位置拉上限制线等等。  记得我十几岁时,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界河用柳树条当鱼竿、短干柳树枝当浮标,野钓大鲫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