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九九式7.7mm步枪是日本在二战结束前以三八式6.5mm步枪为基础改进发展的新一代军用制式步枪,主要用于对外侵略作战。由于二战后期的日本已陷入重重困境,为做最后挣扎,继续加紧侵略作战,日军需要大量九九式步枪,但当时生产材料不足,且缺少熟练技工,因而武器粗制滥造,名声糟糕。其他战败国如德国在二战末期也有类似情况。
九九式是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军用步枪,日军采用该枪作制式有其自身考虑。当时的日本不具备用半自动步枪作为制式步枪的基础,因为半自动步枪的弹药消耗量比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大,如果不能确保弹药的及时供应,半自动射击的火力优势就无法实现。二战中,全军采用半自动步枪作制式的只有美国,其他国家与日本一样,步兵的主要装备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德国与苏联只是部分部队采用半自动步枪作制式。
当时,日本采用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其性能并不逊于同时代的步枪。时至今日,九九式步枪初期型及配装单脚架的中期型都已成为收藏珍品。
研发过程
1905年(日本明治38年)日俄战争刚结束,日本陆军轻武器开发部鉴于世界枪械工业发展形势及三十年式步枪在日俄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决定由有坂大校领导,对三十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结果制成了三八式6.5mm步枪并将其作为制式。该枪在改进中无疑参考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德国毛瑟M98、英国李·恩菲尔德、美国斯普林菲尔德等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但全枪太长,威力不足。
1920年(大正9年)7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鉴于三八式6.5mm步枪威力不足的缺点,提出了7.7mm口径步/机枪弹、步枪与机枪的研制计划。
1932年,7.7mm半凸缘弹及发射该弹的九二式重机枪被定为制式。1938年(昭和13年)开展7.7mm步枪选型试验,选中名古屋兵工厂的岩下式7.7mm步枪,该枪为三八式的改进型。1939年(昭和14年,神武纪元2599年),该枪按神武纪元的最后两位数字命名为九九式。1940年7月,该枪被定为制式,取代三八式,用于对中国、东南亚乃至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侵略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就装备了该枪。
九九式步枪被定为制式之后,除了名古屋兵工厂生产之外,小仓兵工厂、秦泉(JINSEN)兵工厂(朝鲜)、东洋工业公司、东京重型机械厂等厂家也批量生产该枪。由于二战后期生产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该枪在结构上被轻率简化与改型,且使用劣质材料,同时仅采用抽检方法,所以九九式步枪在使用中常出现故障甚至造成危险。九九式步枪全枪长1 258mm,与三八式(全枪长1 275mm)相当。后来又研发了两种变型枪,一种为九九式短步枪(马枪),全枪长1 130mm(名古屋兵工厂)或1 127mm(东洋工业公司);另一种为1942年定型、供伞降部队使用的二式步枪,此枪的枪管与枪托部分可分离,便于伞降时贴身携带。九九式步枪在二战后仍装备日本自卫队,直到1964年64式7.62mm自动步枪被定为制式后才退役。
细看结构
工作原理 九九式步枪与三八式一样,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沿袭英国李·恩菲尔德7.7mm步枪的开膛待击系统。拉机柄为直式,向上回转90°呈竖起状态时,枪机的两个闭锁突笋脱离机匣的凹槽使枪机开锁,向后拉即可抛出弹壳,然后向前推,使下一发弹进膛,向下回转90°,闭锁并使击针待击,此时扣扳机即可击发。
枪机机构 该机构由枪机、抽壳钩、机尾、击针和击针簧组成,结构简单,分解结合无需工具。机尾为带滚花的圆柱体,不易被外物挂住。机尾兼作保险机,其作用极其特殊,前推并右旋到位为保险状态,前推并左旋到位为待击状态。
防尘盖 其置于机匣上方和右侧的纵向槽处,可随枪机往复移动。
弹仓 弹仓内可装5发枪弹,利用弹夹装弹。由于装填后前推枪机时将1发弹送入弹膛,所以实际上弹仓容纳4发枪弹。当最后1发弹发射完之后,机头被弹仓的托弹板挡住,枪机停止前进,起空仓挂机作用。弹仓底盖卡笋设在扳机护圈前端内侧,用拇指按压便可卸下底盖,退出枪弹并擦拭保养。
扳机 九九式与三八式一样为典型的军用两道火扳机,从扣动扳机至底火发火的击发时间为5~6秒,是现代运动用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2倍,此击发时间与同时代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相当。三八式马枪扳机力约34 N,名古屋兵工厂的九九式约29N,东洋工业公司的九九式约33N,二式步枪约33N。
安全排气设计 该枪在机匣正上方设置安全排气孔,左闭锁突笋侧面开直线槽。枪机闭锁时左闭锁突笋的直线槽位于正上方,与安全排气孔及枪机前端形成排气通道,倘若在异常高压下弹壳底部破裂,火药燃气经过排气通道,由安全排气孔排出,确保安全。三八式的机匣顶部有2个安全排气孔,而九九式只有1个。
瞄准装置 九九式采用与三八式一样的锥形准星,可在燕尾槽内横向调整。但表尺与三八式带3个V形缺口的折叠式框形表尺不同,九九式步枪框形表尺上的照门为觇孔式。表尺竖起时框架左右刻的“4~15”的数字,表示“400~1 500m”,表尺扳倒时的战斗瞄准距离为0~300m。九九式与三八式一样,准星两侧有垂直的护翼,一般在慌乱情形下快速射击时,人们容易将垂直的护翼当作片状准星错误瞄准。但如M1伽兰德步枪的护翼前端弯曲或斯普林菲尔德M1903、毛瑟98K的带护圈的准星,均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单脚架与刺刀 九九式步枪设有钢丝制的单脚架。九九式短步枪及二式步枪均无单脚架。单脚架可往前折叠于护木下面。九九式步枪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
使用枪弹 九九式步枪使用7.7×58mm步枪弹,该弹又称7.7mm步枪弹或有坂7.7mm步枪弹。瑞典诺尔玛公司现在还生产销售该弹,称7.7mm日本弹(7.7mm Jap)。日本7.7mm弹与英国0.303英寸弹相比,两者大小及性能完全相同,但前者为半凸缘弹,后者为凸缘弹,无互换性。由于日本7.7mm枪弹已退役并停止生产,所以瑞典诺尔玛公司的弹价格较高,每发约2美元。
射击试验
射弹散布试验 用九九式步枪发射诺尔玛7.7mm出厂弹。射击距离91.4m(100码),靶标为纸靶,3发散布60mm。射击距离274m(300码),靶标为人像靶,结果,射击5发有4发中靶。风从时针10时的方向刮来时,在91.4m处的射击散布偏右,274m处射击正好打中人像靶。射击距离457m(500码)、表尺置于500m的刻度上,结果所射击的5发弹弹痕不明,完全脱靶。究其原因是射击距离(457m)与表尺设置(500m)偏差较大所致。最后用重装弹试验,射击结果最小散布为98mm,比诺尔玛弹的散布大。
水中射击试验 该组试验枪除了日本九九式之外,还包括日本三八式、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在装满1 893升水的水槽中多次射击。结果,九九式全部不击发,三八式偶尔击发,M1903A4完全不击发,但将其击针簧延长之后可击发。这些老式步枪当时完全没有考虑水中射击的可能性。水下枪械只是在近20年来才有较大发展。
结论
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火力明显不如半自动步枪猛烈。半自动步枪可更快地逐发射击,如果数人集中用其射击可得到近似于轻机枪的火力压制,而用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则需要1 0人以上。
仅就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比较时,日本九九式不比著名的德国毛瑟98K、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英国李·恩菲尔德No.1 MK3差。
编辑/郑双雁
九九式是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军用步枪,日军采用该枪作制式有其自身考虑。当时的日本不具备用半自动步枪作为制式步枪的基础,因为半自动步枪的弹药消耗量比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大,如果不能确保弹药的及时供应,半自动射击的火力优势就无法实现。二战中,全军采用半自动步枪作制式的只有美国,其他国家与日本一样,步兵的主要装备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德国与苏联只是部分部队采用半自动步枪作制式。
当时,日本采用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枪其性能并不逊于同时代的步枪。时至今日,九九式步枪初期型及配装单脚架的中期型都已成为收藏珍品。
研发过程
1905年(日本明治38年)日俄战争刚结束,日本陆军轻武器开发部鉴于世界枪械工业发展形势及三十年式步枪在日俄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决定由有坂大校领导,对三十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结果制成了三八式6.5mm步枪并将其作为制式。该枪在改进中无疑参考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德国毛瑟M98、英国李·恩菲尔德、美国斯普林菲尔德等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但全枪太长,威力不足。
1920年(大正9年)7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鉴于三八式6.5mm步枪威力不足的缺点,提出了7.7mm口径步/机枪弹、步枪与机枪的研制计划。
1932年,7.7mm半凸缘弹及发射该弹的九二式重机枪被定为制式。1938年(昭和13年)开展7.7mm步枪选型试验,选中名古屋兵工厂的岩下式7.7mm步枪,该枪为三八式的改进型。1939年(昭和14年,神武纪元2599年),该枪按神武纪元的最后两位数字命名为九九式。1940年7月,该枪被定为制式,取代三八式,用于对中国、东南亚乃至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侵略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就装备了该枪。
九九式步枪被定为制式之后,除了名古屋兵工厂生产之外,小仓兵工厂、秦泉(JINSEN)兵工厂(朝鲜)、东洋工业公司、东京重型机械厂等厂家也批量生产该枪。由于二战后期生产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该枪在结构上被轻率简化与改型,且使用劣质材料,同时仅采用抽检方法,所以九九式步枪在使用中常出现故障甚至造成危险。九九式步枪全枪长1 258mm,与三八式(全枪长1 275mm)相当。后来又研发了两种变型枪,一种为九九式短步枪(马枪),全枪长1 130mm(名古屋兵工厂)或1 127mm(东洋工业公司);另一种为1942年定型、供伞降部队使用的二式步枪,此枪的枪管与枪托部分可分离,便于伞降时贴身携带。九九式步枪在二战后仍装备日本自卫队,直到1964年64式7.62mm自动步枪被定为制式后才退役。
细看结构
工作原理 九九式步枪与三八式一样,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沿袭英国李·恩菲尔德7.7mm步枪的开膛待击系统。拉机柄为直式,向上回转90°呈竖起状态时,枪机的两个闭锁突笋脱离机匣的凹槽使枪机开锁,向后拉即可抛出弹壳,然后向前推,使下一发弹进膛,向下回转90°,闭锁并使击针待击,此时扣扳机即可击发。
枪机机构 该机构由枪机、抽壳钩、机尾、击针和击针簧组成,结构简单,分解结合无需工具。机尾为带滚花的圆柱体,不易被外物挂住。机尾兼作保险机,其作用极其特殊,前推并右旋到位为保险状态,前推并左旋到位为待击状态。
防尘盖 其置于机匣上方和右侧的纵向槽处,可随枪机往复移动。
弹仓 弹仓内可装5发枪弹,利用弹夹装弹。由于装填后前推枪机时将1发弹送入弹膛,所以实际上弹仓容纳4发枪弹。当最后1发弹发射完之后,机头被弹仓的托弹板挡住,枪机停止前进,起空仓挂机作用。弹仓底盖卡笋设在扳机护圈前端内侧,用拇指按压便可卸下底盖,退出枪弹并擦拭保养。
扳机 九九式与三八式一样为典型的军用两道火扳机,从扣动扳机至底火发火的击发时间为5~6秒,是现代运动用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2倍,此击发时间与同时代的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相当。三八式马枪扳机力约34 N,名古屋兵工厂的九九式约29N,东洋工业公司的九九式约33N,二式步枪约33N。
安全排气设计 该枪在机匣正上方设置安全排气孔,左闭锁突笋侧面开直线槽。枪机闭锁时左闭锁突笋的直线槽位于正上方,与安全排气孔及枪机前端形成排气通道,倘若在异常高压下弹壳底部破裂,火药燃气经过排气通道,由安全排气孔排出,确保安全。三八式的机匣顶部有2个安全排气孔,而九九式只有1个。
瞄准装置 九九式采用与三八式一样的锥形准星,可在燕尾槽内横向调整。但表尺与三八式带3个V形缺口的折叠式框形表尺不同,九九式步枪框形表尺上的照门为觇孔式。表尺竖起时框架左右刻的“4~15”的数字,表示“400~1 500m”,表尺扳倒时的战斗瞄准距离为0~300m。九九式与三八式一样,准星两侧有垂直的护翼,一般在慌乱情形下快速射击时,人们容易将垂直的护翼当作片状准星错误瞄准。但如M1伽兰德步枪的护翼前端弯曲或斯普林菲尔德M1903、毛瑟98K的带护圈的准星,均不会出现上述错误。
单脚架与刺刀 九九式步枪设有钢丝制的单脚架。九九式短步枪及二式步枪均无单脚架。单脚架可往前折叠于护木下面。九九式步枪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
使用枪弹 九九式步枪使用7.7×58mm步枪弹,该弹又称7.7mm步枪弹或有坂7.7mm步枪弹。瑞典诺尔玛公司现在还生产销售该弹,称7.7mm日本弹(7.7mm Jap)。日本7.7mm弹与英国0.303英寸弹相比,两者大小及性能完全相同,但前者为半凸缘弹,后者为凸缘弹,无互换性。由于日本7.7mm枪弹已退役并停止生产,所以瑞典诺尔玛公司的弹价格较高,每发约2美元。
射击试验
射弹散布试验 用九九式步枪发射诺尔玛7.7mm出厂弹。射击距离91.4m(100码),靶标为纸靶,3发散布60mm。射击距离274m(300码),靶标为人像靶,结果,射击5发有4发中靶。风从时针10时的方向刮来时,在91.4m处的射击散布偏右,274m处射击正好打中人像靶。射击距离457m(500码)、表尺置于500m的刻度上,结果所射击的5发弹弹痕不明,完全脱靶。究其原因是射击距离(457m)与表尺设置(500m)偏差较大所致。最后用重装弹试验,射击结果最小散布为98mm,比诺尔玛弹的散布大。
水中射击试验 该组试验枪除了日本九九式之外,还包括日本三八式、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在装满1 893升水的水槽中多次射击。结果,九九式全部不击发,三八式偶尔击发,M1903A4完全不击发,但将其击针簧延长之后可击发。这些老式步枪当时完全没有考虑水中射击的可能性。水下枪械只是在近20年来才有较大发展。
结论
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火力明显不如半自动步枪猛烈。半自动步枪可更快地逐发射击,如果数人集中用其射击可得到近似于轻机枪的火力压制,而用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则需要1 0人以上。
仅就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比较时,日本九九式不比著名的德国毛瑟98K、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英国李·恩菲尔德No.1 MK3差。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