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有些事能反映生活规律,表现出做人的道理,给人启迪,因此,我们记事,不仅是作文的问题,也是提高我们个人思想认识的好办法。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一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一个句子组成的。因此,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得用准每一个词,写好每一个句子。
而读者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文字,他们靠想象,把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正如一位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還要懂得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想要吃,吃了的人会满意。所以,作文中的声音、颜色、变化和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声音
你可以想象看默片的感觉吗?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一篇作文中,声音肯定不是主角,但是,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使文章更生动、亲切。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好久不见而偶遇的熟人会称赞道:“个子长高了,越来越有个性了。”
又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可妈妈反对说:“她還太小,让坏人抓走怎么办?”我大声地说:“我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情我一定可以完成,而且還会完成得很漂亮!”
只要倾心聆听,只要稍花心思,这些声音就可以点缀你的作文。
2、颜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况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准确掌握。
例如:春去秋来,在这岁月的长河中,这棵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最终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大树。我。也是如此。
借用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衬托出自己的变化。
3、变化与对比
变化可以是肉眼分辨得出的,例如阳光的转移、人的情绪与表情。变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一个人改变了,或者是成长、老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却一直在进行着,运用变化,可以使文章有层次,也更有深度。
对比往往离不开变化,不过,对比的运用更强烈。无论是颜色、声音、光暗、心情、行为,对比的作用在于制造冲突,让读者有震憾的感受。通过对比,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更清楚,效果也显著。
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如今不再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往心里装一些事儿了。独立性强了,很自负地认为可以独当一面,不接受哪怕是合理而应有的帮助,因为自尊心强了。
在父母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热自然,而多了几分生疏。无论是否合时宜,都会把自己的观点阐明。哪怕知道会有不该有的结果。不再像以前和父母斗嘴,因为叛逆是幼稚的表现。而现在,更多的是离开、冷淡、没有话题了。
在作文中运用变化与对比,可以表现作者观察入微的仔细。
当然,厨师煮一道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应该精心烹饪“自助餐”,应该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文章。
习作要求
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做这些事情时,同学们一定也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从“我”的思想、生活、学习、品质等方面写一件具体事情,反映“我”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教育、帮助下的健康成长,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范文点评
我长大了
张雪纯
3月21日 晴
有这样一棵幼苗,春在土壤中探头,夏在风雨中成长,秋在金风中成熟,冬在寒风中磨砺。春去秋来,在这岁月的长河中,这棵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最终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大树。我,也是如此。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身体内骨骼咯吱作响的拔节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血液流淌的清脆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思维与视野正在打开与爆破的“啪、啪”声,啊!我长大了。
好久不见而偶遇的熟人会称赞道:“个子长高了,越来越有个性了。”身边的亲人会发现我懂事了。是的,从一个整天只知道嘻嘻哈哈,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出落成一个大姑娘,总会有一些变化的。
如今不再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往心里装一些事儿了。独立性强了,很自负地认为可以独挡一面,不接受哪怕是合理而应有的帮助,因为自尊心强了。
在父母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热自然,而多了几分生疏。无论是否合时宜,都会把自己的观点阐明,哪怕知道会有不该有的结果。不再像以前和父母斗嘴,因为叛逆是幼稚的表现。而现在,更多的是离开、冷淡、没有话题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我长大了,对生活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劲。有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劲,我想我会成长得更快乐、更健康。
点评:
作者构思巧妙,富有情趣。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文章思路清晰,节奏明快,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還休的感觉,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
指导老师:郭双宏
佳作引路
我长大了
秦驰
3月10日 晴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是即将迈进中学的孩子了,再也不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因此,我长大了!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小抄写员》的课文,小主人公叙利奥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地帮助家人挣钱。看到这里,我在想,我长大了,我也可以像他一样!
去年暑假,我和姐姐两个人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其实就是挣钱,当个“小老板”,可卖什么呢?我们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卖一些小玩意。姐姐還交给我一个艰难而又光荣的任务——卖气球。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妈妈反对说:“她還太小,让坏人抓走怎么办?”我大声地说:“我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情我一定可以完成,而且還会完成得很漂亮!” 我信心满满地来到广场,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牵着这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气球,双脚穿着滑轮,在广场上游荡。不一会儿,腿又酸又痛,我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心里想:或许我真的還太小了。这时,一位小妹妹目不转睛地盯着气球,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我凑到她身边,她拉拉妈妈的衣襟,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望着她的妈妈,仿佛在说:“妈妈,给我买一个吧!”她的妈妈却无动于衷,我心灰意冷,想起了妈妈说的话。不!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我再一次振作起来,再次出发了。没过多久,有人买气球了。一个、两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气球全部卖完了,怀揣着我的劳动成果,得意洋洋地向她们走去,报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回到家,我拍拍胸脯,大声地对她们说:“我长大了,怎么样!”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对!我们家的小不点终于长大了!”说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是的,我长大了!
点评:
文章很有说服力,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成功地写出了自己已经长大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有理有据,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导老师:郭双宏
阅读体验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了。”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了。我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我长大了》,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略写呢?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而读者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文字,他们靠想象,把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正如一位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還要懂得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想要吃,吃了的人会满意。所以,作文中的声音、颜色、变化和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声音
你可以想象看默片的感觉吗?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在一篇作文中,声音肯定不是主角,但是,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使文章更生动、亲切。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好久不见而偶遇的熟人会称赞道:“个子长高了,越来越有个性了。”
又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可妈妈反对说:“她還太小,让坏人抓走怎么办?”我大声地说:“我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情我一定可以完成,而且還会完成得很漂亮!”
只要倾心聆听,只要稍花心思,这些声音就可以点缀你的作文。
2、颜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况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准确掌握。
例如:春去秋来,在这岁月的长河中,这棵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最终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大树。我。也是如此。
借用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衬托出自己的变化。
3、变化与对比
变化可以是肉眼分辨得出的,例如阳光的转移、人的情绪与表情。变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一个人改变了,或者是成长、老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却一直在进行着,运用变化,可以使文章有层次,也更有深度。
对比往往离不开变化,不过,对比的运用更强烈。无论是颜色、声音、光暗、心情、行为,对比的作用在于制造冲突,让读者有震憾的感受。通过对比,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更清楚,效果也显著。
如一位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如今不再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往心里装一些事儿了。独立性强了,很自负地认为可以独当一面,不接受哪怕是合理而应有的帮助,因为自尊心强了。
在父母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热自然,而多了几分生疏。无论是否合时宜,都会把自己的观点阐明。哪怕知道会有不该有的结果。不再像以前和父母斗嘴,因为叛逆是幼稚的表现。而现在,更多的是离开、冷淡、没有话题了。
在作文中运用变化与对比,可以表现作者观察入微的仔细。
当然,厨师煮一道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应该精心烹饪“自助餐”,应该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文章。
习作要求
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做这些事情时,同学们一定也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从“我”的思想、生活、学习、品质等方面写一件具体事情,反映“我”在老师、家长或同学的教育、帮助下的健康成长,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范文点评
我长大了
张雪纯
3月21日 晴
有这样一棵幼苗,春在土壤中探头,夏在风雨中成长,秋在金风中成熟,冬在寒风中磨砺。春去秋来,在这岁月的长河中,这棵幼苗可以被洗刷掉翠绿的稚嫩,最终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大树。我,也是如此。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身体内骨骼咯吱作响的拔节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血液流淌的清脆声,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思维与视野正在打开与爆破的“啪、啪”声,啊!我长大了。
好久不见而偶遇的熟人会称赞道:“个子长高了,越来越有个性了。”身边的亲人会发现我懂事了。是的,从一个整天只知道嘻嘻哈哈,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出落成一个大姑娘,总会有一些变化的。
如今不再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往心里装一些事儿了。独立性强了,很自负地认为可以独挡一面,不接受哪怕是合理而应有的帮助,因为自尊心强了。
在父母面前不再像以前那么亲热自然,而多了几分生疏。无论是否合时宜,都会把自己的观点阐明,哪怕知道会有不该有的结果。不再像以前和父母斗嘴,因为叛逆是幼稚的表现。而现在,更多的是离开、冷淡、没有话题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我长大了,对生活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劲。有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劲,我想我会成长得更快乐、更健康。
点评:
作者构思巧妙,富有情趣。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起来亲切、自然、可信。文章思路清晰,节奏明快,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還休的感觉,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
指导老师:郭双宏
佳作引路
我长大了
秦驰
3月10日 晴
如今的我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是即将迈进中学的孩子了,再也不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因此,我长大了!
前不久,我们学习了《小抄写员》的课文,小主人公叙利奥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地帮助家人挣钱。看到这里,我在想,我长大了,我也可以像他一样!
去年暑假,我和姐姐两个人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其实就是挣钱,当个“小老板”,可卖什么呢?我们左思右想,终于决定卖一些小玩意。姐姐還交给我一个艰难而又光荣的任务——卖气球。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妈妈反对说:“她還太小,让坏人抓走怎么办?”我大声地说:“我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情我一定可以完成,而且還会完成得很漂亮!” 我信心满满地来到广场,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牵着这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气球,双脚穿着滑轮,在广场上游荡。不一会儿,腿又酸又痛,我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心里想:或许我真的還太小了。这时,一位小妹妹目不转睛地盯着气球,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我凑到她身边,她拉拉妈妈的衣襟,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望着她的妈妈,仿佛在说:“妈妈,给我买一个吧!”她的妈妈却无动于衷,我心灰意冷,想起了妈妈说的话。不!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我再一次振作起来,再次出发了。没过多久,有人买气球了。一个、两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气球全部卖完了,怀揣着我的劳动成果,得意洋洋地向她们走去,报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回到家,我拍拍胸脯,大声地对她们说:“我长大了,怎么样!”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对!我们家的小不点终于长大了!”说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是的,我长大了!
点评:
文章很有说服力,从写作上来说,情节生动,文章有波澜,读起来深受教益。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叙述具体,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成功地写出了自己已经长大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有理有据,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指导老师:郭双宏
阅读体验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了。”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了。我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我长大了》,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略写呢?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