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推广的思考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ie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繁出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发生火灾、地震等险情时如何快速有效解决高楼遇灾人员自救逃生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以解决高层建筑应急逃生为目的,该系统简单安全、稳定可靠、使用便捷,适合高层建筑安装使用,可有效解决高楼应急逃生难题。
  关键词:应急安全;安全逃生;智联系统
  2分29秒,从33楼到首层,成功逃生。2019年12月27日,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沣润和园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应用现场,两组小区居民模拟从33层楼应急逃生的场景,其中一组由4名年轻人从安全通道顺着楼梯快速下跑,另一组则由随机挑选的4名居民使用“逃生智联系统”逃生。结果显示,使用“逃生智联系统”的人员最快2分29秒,最慢2分58秒,而从安全通道跑下来的最快都用了5分40秒,对比效果非常明显,直观体现了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安全、便捷、高效的逃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需求越加强烈。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建设安全示范城市,有效解决高楼居民逃生问题,我们在大力推广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基本情况
  (一)推广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火灾、地震频发,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3万起,死亡1335人。在火灾重点场所分布上,商业场所、宾馆饭店、学校等火灾数量均下降,高层建筑火灾却同比上涨10%,达到6974起,平均每天近20起。高层建筑火灾不仅频繁出现,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快速有效解决高楼遇灾人员自救逃生问题,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应运而生,成为目前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应急逃生的重要手段。
  (二)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由智能感应装置、自动报警装置、灭火应急装置、高楼逃生装置、消防跟踪救援系统等模块组成。同时,采取物联网技术,将消防监督管理、自动报警装置、消防逃生设施、灭火救援方案等各要素融为一体,可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最大程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自救、智联报警、准确定位、精准救援。该系统已通过国家消防总局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和消防产品技术鉴定证书(3C认证),适用于建筑火灾、地震应急逃生和消防人员火场救助,增补了高楼应急逃生智慧城市方案,具有安全稳定、使用快捷、高效逃离、精准定位等优势。
  (三)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的特点
  1.安全稳定。逃生人员配备扶手悬挂逃生器,动态载重100kg,楼梯专用逃生扶手侧面配备不锈钢防撞挡板,减少人体与墙面的磕碰与摩擦,防止造成二次伤害;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保护人员逃生过程中不被有害气体毒害,保护人员安全撤离。
  2.使用便捷。扶手悬挂逃生器常放置于显眼易取得位置,发生险情时穿戴快捷方便,使用方便,配备手刹可控制滑行速度,到达安全楼层可快速取下,迅速逃离火灾现场。
  3.高效逃离。扶手悬挂逃生器通过人体重力作用,以每秒0.8—1.2米速度匀速下滑,转弯顺畅,下滑过程匀速稳定、安全快捷、逃离迅速,30层高楼下滑到1楼只需3分钟。
  4.精准定位。通过逃生袋定位追踪芯片及物联网手机App,可实时跟踪遇灾人员的位置轨迹,精准定位未逃出险区人员,便于消防救援及时精准施救。
  二、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应用现状和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应用现状
  2018年,沣西新城引进安全科技公司,率先启用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项目,做全国第一试点。目前,该系统已在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区、沣润和园、西安华府西城港湾、四川长虹科技大厦、上海奉贤区阳光家园、湖北省恩施市松树坪等地投入使用。该系统被中国消防网、中央电视台CCTV-2、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9年7月,在沣西新城举行创新城市安全发展研讨会上,该“高楼应急安全逃生系统”,获得参会专家高度评价。
  (二)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推广面临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高楼应急逃生难题,进一步促进高楼应急安全逃生系统推广工作,沣西新城应急管理局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表、座谈等方式,对辖区部分在建高层项目及入住高层进行广泛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推广遇到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足。各单位对高楼逃生工具认识程度不一,50%的调查对象不清楚逃生滑道、高楼应急安全逃生系统,仅知晓逃生绳、逃生缓降器。
  2.成本增大。在建项目认为推广
  和应用该系统加大了成本支出,须报上级单位同意;该系统对原设计进行修改,需重新进行荷载验算;不清楚现场改造可行性、施工周期、难易程度及与其他作业协作性。
  3.由谁负责。已入住高层物业公司及业主对于加装该系统谁来负责改造,到底是由开发商还是物业公司,尤其对于所需费用由谁来出,开发商、物业公司还是个人,争议比较大。
  三、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推广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对高楼应急安全逃生系统的介绍,深感各单位虽然对该系统认可度很高,但是要真正进行应用的热情和动力依然不足。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广高楼应急安全逃生系统,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策扶持。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是安全项目,也是民生项目。201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升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开发适用高层建筑等条件下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建议各地出台扶持政策,可以以奖补的方式,为老旧高层住宅安装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完成老旧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設施改造和灭火救援能力提升任务。
  (二)规划先行。建议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作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主要内容,在高层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审批时就予以确定,以依规推广,强力推广。
  (三)试点推广。在全国各地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综合体、高层人员密集场所先行建设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扩大试点样板,有序推广。
  (四)安居推广。打造安居社区进行推广。据统计,该系统中的单跑无立柱式项目,以一层4户、一层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例,扶手轨道安装成本一层约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只需8元。即使每户配3套扶手悬挂逃生装置(980元/套),每平方米只需31.5元,在目前每平方米上万元的市场房价下,占比微乎其微,并且这对于开发商来说可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安全亮点和卖点,也易被高品质楼宇开发项目所重视,更易全面推广。
  (五)财政鼓励。对已建成高层居民楼,建议能用大修基金或财政奖励补贴的形式推广;或者只进行公共硬件轨道安装,个人悬挂逃生装置鼓励群众自费购买。
  (六)加强宣传。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宣传,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火灾疏散演习、逃生自救培训和现场观摩等活动,给居民带来“零距离”体验,让居民充分体验该系统在应急逃生过程中简单安全、稳定可靠、使用便捷等优势,从而实现推广、普及,为有效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实现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勇.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1):58-60.
  [2]潘燕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正>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opology to connect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 offshore wind farm into the grid.The offshore part consists of five units,ea
平板电脑一直是笔记本中的个性化产品选择,目前市场大多数产品为12英寸的,富士通推出一款比一般A4幅面的杂志还要小巧的TabletPC,它采用了8.9英寸屏幕设计,非常便于携带。机
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是计划生育的补救措施,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负压吸引人工流产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续贯应用的药物流产。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不适应用于停经超过49d及肝肾功能不
北京的冬天,雪下得越来越少,甚至成了难得一求的景色。大部分的日子都是阳光灿烂却空气清冷,满目是光秃秃的树权,大地一片萧条。可是在这看似索然无味的萧条季节,也有一些难得的光
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占比都
随着养鸡业不断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鸡粪的处理逐渐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鸡粪处理方法对环境可产生污染,现代生物发酵工艺不但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将粪便作为可
每年一到秋天,那漫山遍野的红让人心旷神怡。每放眼望去,那些漂亮的叶子摇动的树枝,就像讨人喜欢的精灵。
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产量的效应.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子、二因子互作以及三因子综合效应分析,表明了三因子对产量的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到来。光伏发电成为新能源发电中的主流。研究了一种新型BoostAC模块式光伏逆变器,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稳定性。该拓扑结构克服了传统基于Buck型逆
Puma是AMD拖延已久的笔记本电脑平台战略的产物。可以说,AMD这次确实有了很好的芯片组M780G——它的桌面版本780G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整合芯片组,而其前辈690G非常成功,是去年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