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能否改变“立案难”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将现行的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这意味着5月1日以后,法院将不再在立案环节进行实质审查。只要起诉符合形式要件要求,法院就要接收材料,登记立案。
  与许多涉及司法改革的文件不同,这份2000余字的《意见》并非简单地以最高法名义对外发布,而是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规格很高。
  在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蒋勇看来,《意见》之所以被推到这个高度,一方面是高层担心改革执行不到位、阳奉阴违;另一方面,也是中央“意识到了法院工作的难题绝不仅仅源自法院本身”,仅凭法院系统内部发文恐不足以推动改革进行。

权衡“立”弊


  在立案登记制实施前,法院的惯常做法是立案审查。高法的一位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立案审查时,法院要先对当事人的诉讼要件进行审查,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受理。而审查的内容包括“主体资格、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以及管辖权等”。
  除去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外,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这些看似简单的法律术语,往往耗费法院的大量精力。“比如,原告、被告是不是适格,案件是否属于法院管辖、是否属于接收材料的法院管辖,案件是否属于一事不再理、是否超过了起诉期限,民事案件是不是订立了仲裁协议……这些都要审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卫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做出了接收起诉状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的规定,“但想把这些内容都搞清楚,有时7天之内确实无法完成。”
  与此同时,法律之外的另一种“审查”,也在无声无息地进行。“有些涉及人数众多的案件,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有些案子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只靠法律、不靠政策很难解决;在一些案件里,实体法律还不健全,法院的审理、裁判很有难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说,对于这些略显敏感的案件是否可以受理,有时法院自己也拿不准,要多方权衡、左思右想。
  此外,在地方政府仍然把控法院人财物的现实环境下,行政诉讼中类似的“敏感”地带会比民事诉讼更加宽泛。“从法院的角度考虑,与其在审判过程中骑虎难下,还不如干脆关起门来,拒绝受理立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如一些涉及征地拆迁的案子,就这样被挡在了法院门外。
  而在一些涉及大型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案件里,对受害人的救济很可能通过地方、甚至中央的政策统一实现。王锡锌说:“如果法院先行做出的判决与政府后来出台的政策相悖,就会让司法陷入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所以针对这些案件,法院立案时也会格外谨慎。
  多年以来,法律之外的利益考量,让法院在“立”与“不立”间纠结万分。更多的时候,“不立”成为行政诉讼的最终命运。据《中国法律年鉴》统计,2003年至2012年,全国法院一审案件数量从514万件上升到753万件,增加了200余万件,但行政案件数量的增幅还不到5万件,至2012年时也只有13万余件。十年间,行政诉讼案件所占比例一直在1.7%到1.8%附近徘徊。而据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订时权威部门透露的信息,中国每年涉及行政争议的信访案件高达400万件至600万件,数量远超十余万件的行政诉讼。
  “其实这就像问题出现时,大家是进门谈还是站在门口谈。”张卫平说,如果要保障公民诉权,法院就应该把人请进去;但很多时候司法制度、司法权威在这方面受到限制,“所以法院还是希望人们别进屋,就站在门口谈。”

废止“土政策”


  然而,《意见》的出台,即将终结这样的局面。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解志勇认为,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审查环节得以简化,案件一旦在法院登记就意味着获得受理。解志勇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法院立案时回旋的空间和时间。”
  与此同时,《意见》多次强调了法院对起诉情况的书面记录和书面答复。比如,接收诉状后,法院须出具书面凭证;即便决定不予立案,也须向当事人出具书面文件。如果当事人的起诉、申请等不符合形式要求,法院要“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如果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法院要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当事人坚持起诉、自诉的,法院须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经补正仍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法院也要做出相应裁决。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得不到不予立案的明确答复。”王亚新说,法院经常采取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的“三不政策”。而《意见》多次强调书面凭证,就是要让起诉行为、不予立案决定在法律层面留下痕迹,以便当事人今后寻求救济。
  此外,《意见》还特别提到“禁止在法律规定之外设定受理条件,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政策’”。而这些“土政策”的目标,正是将法院不敢受理、不愿受理的案件挡在门外。
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审查环节得以简化,案件一旦在法院登记就意味着获得受理。图/

  2004年12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曾下发《关于审理采矿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对涉及采矿权纠纷的案件暂缓立案、暂缓审理、暂缓执行。2005年11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也下发了《关于当前审理煤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写道“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引起的各种纠纷,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有些地方法院以推动纠纷多样化解决为借口,一次次要求民事案件当事人先调解再起诉。等到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法院的窗口式调解一串程序走下来,案子已经被拖延了三五个月。
  在行政诉讼中,业务庭与立案庭间相互推诿,也是拖延、阻碍立案的另一种“土办法”。据解志勇介绍,约10年前,有些省份将行政诉讼的立案工作分出立案庭,转交行政庭单独处理。最高法发现问题后,重新强调所有案件须由立案庭统一负责。“但在转换过程中,一些法院的立案庭推托工作尚未交接完毕,行政庭又说自己不再行使立案职能,很多原告就这样被踢来踢去,无法立案。”解志勇说。   然而5月1日后,曾经的托辞都不再是法院不立案的理由。《意见》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四种不予立案的情形,在案由方面,仅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案件,才不予登记立案。解志勇认为,这几种情形非常明确、指向性很强,“所以它很难被扩大解释成一个‘筐’,把那些法院不愿受理的案件囊括进来。”
  王亚新表示,这些规定与诉讼法中的条文含义基本相同,原是法院立案时的应有之义。“如今只是这些内容重新整合、大力强调,就是为了督促法院严格依法办事。”

敢立还要敢审


  尽管如此,对于立案登记后能否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多位受访学者均表示尚待观察。
  一位法学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意见》中的“登记”与“立案”究竟是否同一概念,法院的解释空间很大。尤其是在重大疑难案件、政治敏感案件中,法院对诉状进行形式审查时,依然掌握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立案登记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尚属未知。
  清华大学的张卫平认为,要想真正根治立案难,修改诉讼法、降低法定起诉条件比立案登记更为重要。“其实原告只要说清谁是被告、什么是诉讼请求,这就够了。”张卫平说,只要满足了上述两点,法院就应当立案。对起诉的“不予受理”,张卫平认为应该取消,“如果出现当事人不适格、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民事、行政等业务庭驳回起诉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法院的立案门槛大幅降低,“驳回起诉”很有可能成为司法道路上的下一个“拦路虎”。对此,王锡锌表示,驳回起诉并不代表法院是在拒绝裁判,“因为驳回起诉本身已经是司法权进行的一种裁判,而且当事人可以针对驳回起诉裁定进行上诉”。不过,鉴于立案登记后可能出现的案件基数上涨、受理门槛降低,届时法院驳回起诉的数量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也是正常现象。
  据专家分析,与民事案件相比,立案登记后行政案件的增长比例将会更高。解志勇预计,三五年内,中国的行政诉讼数量很可能从目前的十四五万件增长到四五十万件。在这个爆炸式增长的过程中,势单力薄的司法机关如何面对强势政府,成为中国司法改革将要面对的另一重考验。在王锡锌看来,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的压力属于司法体制的结构性问题,并不取决于案件数量的多少。要想消除这种法院外部行政化影响,仅靠立案登记远远不够。
  多位受访学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认为,立案登记制在不同法院的实施效果可能大为不同,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方的政治和司法生态。王锡锌说,“立案登记也好、司法改革也罢,很多问题不是法院单方可以解决的,很多时候还要看地方的主要领导是不是以法治思维办事。”
  而在整个司法改革中,立案登记只是最初的一步,它要让纠纷进入法院、进入司法程序。而对于立案登记后大量涌入的“硬骨头”,法院要“敢立还得敢审,敢判还得敢执行”,否则,蒋勇认为“立案难”可能又会改头换面继续存在。
其他文献
6月10日下午,广州交通执法部门突击检查专车时疑因“钓鱼执法”,遭遇专车司机和围观市民抗议。  此事件标志着出租车改革进入激烈博弈期,对于中国垄断领域下一步的改革具有样本意义。  对于广州事件,人们首先质疑的是“钓鱼执法”。近来,多地以法规之名为专车戴上“违法”的帽子,再以“钓鱼”方式打压竞争者,引发专车司机、社会各界的反弹和质疑。在这场专车拉锯战中,监管方如何以法治的方式去说服民众是一场考验。 
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中,万达可能是最期待互联网新玩法的那一个。  没有人不羡慕万达的线下流量。2014年,除去酒店和旅游度假区,仅万达广场的客流就有16亿多,预计2020年将超60亿。而中国的人口也不过13亿。体验式消费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如果适当加乘互联网,万达的能量也许会被几何式放大。  王健林本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离互联网那么远——接近他的人士告知,他也用微信,当不理解订阅号上关于“O2O”的内容
2014 年3 月17 日,印尼海军在安达曼海海域搜寻马航失联航班。  经过8天密集却无果的搜索。  3月15日就像一个分水岭,这天,马来西亚总理对全世界承认失踪MH370客机“最后一次与卫星联络是马来西亚时间8点11分”,且“客机‘折返’或是人蓄意为之”的消息,让有所有人都以为转机来了——至少飞机的踪影有可能快水落石出了。  3天后的3月18日,一切调查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但这一切都被再一次证
年前,有位朋友“专程”来看我,我感动之余,分别时不顾人家“留步”的一再恳请,“长亭更短亭”,一直把他送到地铁站,还坚持要目送他上车。最后,朋友只能尴尬地说,他不坐地铁,他要去的地方就在附近……  《追忆逝水流年》里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丈夫将情妇安顿在自己驻防的城市里,绯闻传到了留在巴黎的妻子那里,她难过得给丈夫写了好几封信。正好情妇有事要去巴黎,求他陪同,这位丈夫于是请了24小时的假,陪她去了
虽说现在领导们参加饭局都很慎重,可该吃不吃也不对。体制外的且不说,就算体制内,不还有欠眼力的家伙被查之时还收到邀吃短信嘛。但不管身处体制内外,请领导吃饭都是件复杂的事。近之则不逊,远之没气氛,复杂就复杂在分寸太难把握。仔细观察,其实请领导吃饭的氛围如何,往往依赖于领导的个性。所谓领导能力,不仅包括掌控大局的能力,也当包括掌控饭局的能力。  比如《封氏见闻录》记载,唐中宗年间,兵部韦嗣立、户部赵彦昭
曹红蓓(作者系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以前人格心理学家要研究一个人的人格特征,需要至少弄一些问卷之类的工具来给这个人做。而微信的流行,使得每个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很大程度上都能够被自动记录下来,直接数据化了。  比如,绘画心理分析中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让你画一张图代表你自己,有时还让画两张来反映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在。微信的个人相册里,抬头是一张大图和一张小图,意思是让朋友们
38元的青岛大虾折腾了一个假期,余温还未散尽,学校有毒跑道的新闻很快占据了头条。  据央广《新闻纵横》报道,这些天,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  在苏州的元和小学,国庆节假期结束开学后,几十名小学生出现了上述症状。而家长们将矛头指向了学校新建的塑胶跑道。  令人错愕的是,出问题的跑道供应商的
2015年12月,60岁的叶克潜正在规划退休后的生活。  临退休前,他遇到了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法官,他有望享受到副局级待遇。  叶克潜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审判员。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深圳法院系统至今,他在一线法官的岗位上已工作了整整30个年头。临退休前,2014年,深圳开始推行法官职业化改革,法官成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之外的第四类公务员,不再按照
本月,德国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德以双边关系诞生于纳粹种族清洗欧洲犹太人之时,如今双边关系已经进入到稳定阶段。但德国年轻人对大屠杀的记忆也已经日渐模糊,再加上以色列国际形象的破坏,这些构成了对两国“特殊”关系的官方定性的挑战。  以色列国父、以色列与德国和解的缔造者大卫·本·古里安(DavidBen-Gurion)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务实主义者。他明白,建设对德关系——包括有助于提升以色列能力
6月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同19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800多名当年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老兵出席了在法国西北部举办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庆祝活动,纪念这一战役对欧洲同盟国取得战略胜利的重要意义,并向当年在战斗中失去生命的平民和军人表达敬意。  而就在一周前(5月25日),五年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公布其初选结果,欧洲极右党派和疑欧、反欧党派在本国均取得良好成绩。在法国,以“反移民,反欧盟”为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