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水患
清朝襄阳知府郑敦允留在史册里的政绩很多,首先就是治水。因为襄阳的樊城位于汉江边,一旦到了雨季,洪水就会冲毁城池和房屋田地,甚至冲走居民。
早在唐朝时,孟浩然诗曰:“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诗中景色很美,描写的是春暖花开时的襄阳,人人歌舞欢笑。到了清道光八年(1828年),郑敦允做了襄阳知府,他看着洪涝期间汉水吞噬樊城民居、襄阳百姓人哭人喊的惨景,发誓要解决汉水的水患,还百姓一个和唐诗中一样美丽的襄阳。
于是,他四处巡视,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就发动百姓昼夜劳作,以石筑堤。长达四百余丈的大堤花了两年才建好,但它护住了城墙,到了第二年再涨水的时候,樊城果然安然无恙,百姓也没有再遭受水灾。
水灾之外还有旱灾。在枯水季节,由于襄阳地区的河岸很高、河床很低,又缺水灌溉,当地田里的庄稼会白白干死。郑敦允得知情况,走村访户,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使用筒车,车水浇灌。这样一来,才能真正解决当地的旱涝问题。
最让襄阳人感动的是,不久,郑敦允调到了武昌,可是当他听说樊城再次遭遇水灾后,爱民护民之心让他再也不能安坐在五百里外的武昌了,他马上申请回任,去修堤护城,和襄阳人共同面对洪灾。朝廷接到奏章,也当即同意他回任襄阳知府。襄阳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欢天喜地地跑到三百里外迎接郑敦允,他们拉着纤绳,夜以繼日,将郑敦允的坐船拉回了襄阳。
到了地方,郑敦允顾不上休息,立刻商议如何增筑子埝来护堤。为了重建家园,修子埝时,灾民赶来了几万人。郑敦允派人修建草屋,让老弱幼童居住,壮年人则去做工。这样既修了子埝,又让饥民不至于饿死。
然而又是救灾又是理政,过于劳累的郑敦允不久就病死在任上。当地百姓号啕大哭,如丧考妣,阖城送葬。他们无以为报,就修了一座祠宇祭祀他,命名为“郑公祠”。
除黑帮
作为一个能吏、廉官和干吏,郑敦允在襄阳的功绩远不止和水患抗争。
他刚来到襄阳时,襄阳的黑社会势力十分猖獗,几乎达到天人共愤的地步。郑敦允不像前任知府那样无所作为,而是积极行动,多方筹措缉捕费用,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打击,终于抓获百余名黑帮分子,将整个襄阳的黑社会势力一网打尽。
但漏网之鱼中有些力量强大的仍在负隅顽抗,甚至公然向郑敦允发出挑战,其中领头的名叫梅杈。他无恶不作,更有很多凶悍的手下,让官府也无可奈何。郑敦允不信这个邪,他派人缜密地撒网侦查,终于趁着黑夜抓获了梅杈。
梅杈的手下听说老大已经被押解上路了,几百人提刀抡棍地追来,吼叫连天,想抢回他们的老大。郑敦允临危不惧,让人将梅杈带来,把冷冰冰的刀子架在梅杈的脖子上,大义凛然地告诉那些嚣张跋扈的手下:你们再追,我就将梅杈杀掉,送给你们一具尸体!他那些手下当然想要活着的老大,便不敢追赶了。
梅杈被押回衙门后,郑敦允刻不容缓,马上召开审判大会。公告张贴出去,襄阳百姓奔走相告,于是纷纷来到公堂,流着泪控诉梅杈的罪恶。
郑敦允听得十分愤慨,也感到很奇怪:你们过去为什么不告啊?大家告诉他,谁敢啊,这个黑老大扬言谁要是敢告,就一把火烧了谁的房子,烧死他们一家人!郑敦允长叹一声:“苦吾民矣!”然后拍案而起,判梅杈死刑。
罪大恶极的梅杈被斩后,襄阳的一个毒瘤被割除,一时间,襄阳的黑社会势力销声匿迹,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除贪官
其实,襄阳这座古城在清朝中期如此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风气,不在于水旱灾害,关键在于吏治。当时襄阳吏治十分腐败,一些官员中饱私囊,竟然丧尽天良地教唆百姓违法,或者指使人诬告他人,以从中谋取利益,大发昧心财。也因此,襄阳知府衙门里积案如山,冤情如海。那些贪官污吏故意磨磨唧唧,拖着不审理案件。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犯人家属才会为了减轻犯人罪责,四处奔走给自己送礼。
郑敦允上任后立即开始审案。由于为人正直,处事公允,断听明白,他上任不久,堆积的案件就全部结案,监狱关押的犯人也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
百姓在欢呼,贪官污吏则目瞪口呆。他们觉得郑敦允断了自己的财路,也害怕郑敦允追根溯源,追查到自己的頭上。让他们稍微放心的是,对这些猫腻,郑敦允只是微微一笑,结案后就忙着别的事情去了。
这些贪官污吏渐渐放松了警惕。他们不知道,郑敦允在审案过程中早已弄清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故意明松暗紧,私下里悄悄打听着这些官员的人品和作恶程度,并挑出平时为害民众最多的十几个人,依法进行严厉的处罚。
那些没撞到枪口上的官吏暗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知道郑敦允反贪会先从自己和自己的部属开刀,自然不敢怠慢,办公风格开始循规蹈矩,地方上的混混和讼棍也销声匿迹。襄阳官场的风气马上由污浊变为清白。这大概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另一个注释吧。
除奸商
郑敦允在襄阳第四个雷霆出击的对象是奸商和放高利贷者。
在他来之前,外地的富户奸商就和当地贪赃枉法的官吏联手,挖空心思地盘剥百姓,然后摇身一变,成为高利贷借贷者,利用水旱饥馑的年份,以利滚利的手法将银钱借贷给百姓。等到借贷的百姓没有钱还的时候,他们马上按照当初借贷时提的要求,让百姓拿出土地抵债。如果百姓稍有反抗,奸商们会串通官吏,将百姓关进监狱。
在这种情况下,襄阳百姓的田产大多进入奸商们的手里。很多百姓毫无田产,靠乞讨维持一家生计,以至于襄阳城里饿殍遍地,百姓怨声载道。
铲除贪腐官吏后,郑敦允就马上盯上了放高利贷者。他贴出告示,让田地被放高利贷者盘剥走的百姓来衙门说明情况。掌握情况之后,郑敦允派人找来这些高利贷者,命令他们把放的高利贷中利息大于本金的全部都免除掉,将巧取豪夺来的土地还给百姓。百姓有了土地,人心稳定了,经济状况也好转了,襄阳城“积困顿苏”。
在郑敦允的治理下,襄阳逐渐出现了歌声和欢笑声,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和丝竹弦管声,恢复了孟浩然诗里的情景,成为山水田园里的风景。
襄阳百姓歌之咏之,赠送郑敦允一面牌匾,上写“民不能忘”四个大字。郑敦允这样的官员爱民护民,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
编 辑/葡 萄
清朝襄阳知府郑敦允留在史册里的政绩很多,首先就是治水。因为襄阳的樊城位于汉江边,一旦到了雨季,洪水就会冲毁城池和房屋田地,甚至冲走居民。
早在唐朝时,孟浩然诗曰:“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诗中景色很美,描写的是春暖花开时的襄阳,人人歌舞欢笑。到了清道光八年(1828年),郑敦允做了襄阳知府,他看着洪涝期间汉水吞噬樊城民居、襄阳百姓人哭人喊的惨景,发誓要解决汉水的水患,还百姓一个和唐诗中一样美丽的襄阳。
于是,他四处巡视,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就发动百姓昼夜劳作,以石筑堤。长达四百余丈的大堤花了两年才建好,但它护住了城墙,到了第二年再涨水的时候,樊城果然安然无恙,百姓也没有再遭受水灾。
水灾之外还有旱灾。在枯水季节,由于襄阳地区的河岸很高、河床很低,又缺水灌溉,当地田里的庄稼会白白干死。郑敦允得知情况,走村访户,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使用筒车,车水浇灌。这样一来,才能真正解决当地的旱涝问题。
最让襄阳人感动的是,不久,郑敦允调到了武昌,可是当他听说樊城再次遭遇水灾后,爱民护民之心让他再也不能安坐在五百里外的武昌了,他马上申请回任,去修堤护城,和襄阳人共同面对洪灾。朝廷接到奏章,也当即同意他回任襄阳知府。襄阳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欢天喜地地跑到三百里外迎接郑敦允,他们拉着纤绳,夜以繼日,将郑敦允的坐船拉回了襄阳。
到了地方,郑敦允顾不上休息,立刻商议如何增筑子埝来护堤。为了重建家园,修子埝时,灾民赶来了几万人。郑敦允派人修建草屋,让老弱幼童居住,壮年人则去做工。这样既修了子埝,又让饥民不至于饿死。
然而又是救灾又是理政,过于劳累的郑敦允不久就病死在任上。当地百姓号啕大哭,如丧考妣,阖城送葬。他们无以为报,就修了一座祠宇祭祀他,命名为“郑公祠”。
除黑帮
作为一个能吏、廉官和干吏,郑敦允在襄阳的功绩远不止和水患抗争。
他刚来到襄阳时,襄阳的黑社会势力十分猖獗,几乎达到天人共愤的地步。郑敦允不像前任知府那样无所作为,而是积极行动,多方筹措缉捕费用,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打击,终于抓获百余名黑帮分子,将整个襄阳的黑社会势力一网打尽。
但漏网之鱼中有些力量强大的仍在负隅顽抗,甚至公然向郑敦允发出挑战,其中领头的名叫梅杈。他无恶不作,更有很多凶悍的手下,让官府也无可奈何。郑敦允不信这个邪,他派人缜密地撒网侦查,终于趁着黑夜抓获了梅杈。
梅杈的手下听说老大已经被押解上路了,几百人提刀抡棍地追来,吼叫连天,想抢回他们的老大。郑敦允临危不惧,让人将梅杈带来,把冷冰冰的刀子架在梅杈的脖子上,大义凛然地告诉那些嚣张跋扈的手下:你们再追,我就将梅杈杀掉,送给你们一具尸体!他那些手下当然想要活着的老大,便不敢追赶了。
梅杈被押回衙门后,郑敦允刻不容缓,马上召开审判大会。公告张贴出去,襄阳百姓奔走相告,于是纷纷来到公堂,流着泪控诉梅杈的罪恶。
郑敦允听得十分愤慨,也感到很奇怪:你们过去为什么不告啊?大家告诉他,谁敢啊,这个黑老大扬言谁要是敢告,就一把火烧了谁的房子,烧死他们一家人!郑敦允长叹一声:“苦吾民矣!”然后拍案而起,判梅杈死刑。
罪大恶极的梅杈被斩后,襄阳的一个毒瘤被割除,一时间,襄阳的黑社会势力销声匿迹,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除贪官
其实,襄阳这座古城在清朝中期如此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在于社会风气,不在于水旱灾害,关键在于吏治。当时襄阳吏治十分腐败,一些官员中饱私囊,竟然丧尽天良地教唆百姓违法,或者指使人诬告他人,以从中谋取利益,大发昧心财。也因此,襄阳知府衙门里积案如山,冤情如海。那些贪官污吏故意磨磨唧唧,拖着不审理案件。他们觉得只有这样,犯人家属才会为了减轻犯人罪责,四处奔走给自己送礼。
郑敦允上任后立即开始审案。由于为人正直,处事公允,断听明白,他上任不久,堆积的案件就全部结案,监狱关押的犯人也都得到了合适的处理。
百姓在欢呼,贪官污吏则目瞪口呆。他们觉得郑敦允断了自己的财路,也害怕郑敦允追根溯源,追查到自己的頭上。让他们稍微放心的是,对这些猫腻,郑敦允只是微微一笑,结案后就忙着别的事情去了。
这些贪官污吏渐渐放松了警惕。他们不知道,郑敦允在审案过程中早已弄清了他们的所作所为,因此故意明松暗紧,私下里悄悄打听着这些官员的人品和作恶程度,并挑出平时为害民众最多的十几个人,依法进行严厉的处罚。
那些没撞到枪口上的官吏暗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知道郑敦允反贪会先从自己和自己的部属开刀,自然不敢怠慢,办公风格开始循规蹈矩,地方上的混混和讼棍也销声匿迹。襄阳官场的风气马上由污浊变为清白。这大概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另一个注释吧。
除奸商
郑敦允在襄阳第四个雷霆出击的对象是奸商和放高利贷者。
在他来之前,外地的富户奸商就和当地贪赃枉法的官吏联手,挖空心思地盘剥百姓,然后摇身一变,成为高利贷借贷者,利用水旱饥馑的年份,以利滚利的手法将银钱借贷给百姓。等到借贷的百姓没有钱还的时候,他们马上按照当初借贷时提的要求,让百姓拿出土地抵债。如果百姓稍有反抗,奸商们会串通官吏,将百姓关进监狱。
在这种情况下,襄阳百姓的田产大多进入奸商们的手里。很多百姓毫无田产,靠乞讨维持一家生计,以至于襄阳城里饿殍遍地,百姓怨声载道。
铲除贪腐官吏后,郑敦允就马上盯上了放高利贷者。他贴出告示,让田地被放高利贷者盘剥走的百姓来衙门说明情况。掌握情况之后,郑敦允派人找来这些高利贷者,命令他们把放的高利贷中利息大于本金的全部都免除掉,将巧取豪夺来的土地还给百姓。百姓有了土地,人心稳定了,经济状况也好转了,襄阳城“积困顿苏”。
在郑敦允的治理下,襄阳逐渐出现了歌声和欢笑声,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和丝竹弦管声,恢复了孟浩然诗里的情景,成为山水田园里的风景。
襄阳百姓歌之咏之,赠送郑敦允一面牌匾,上写“民不能忘”四个大字。郑敦允这样的官员爱民护民,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
编 辑/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