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实际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往往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深入剖析案例,发掘藏在案例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完全理解知识点的内涵。 所以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法在法治与道德教育课程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 道德與法治课 运用初探;
初中法治与道德教育学习的课程一般来说都是以理论性为主,缺乏互动和沟通环节,所以课程内容一般都比较枯燥,难以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正好可以解决目前法治与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验性,进一步提高法律与道德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建立。
一、选择典型案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实践性、目的性的原则选取典型案例,使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阐述所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为例,教师在选用教材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两名矿工在井下作业,突然发生矿井安全事故被困井下,无法逃生,他们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依然坚定求生信念。教师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矿工为什么会创造生命的奇迹?”,并引导学生探究“求生欲望、顽强意志与心理极限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形成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意识。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引入如下案例:初中学生李某因病抢救无效离世,父母强忍着悲痛将儿子的肾、肝、眼角膜捐献出去,为他人带来了救治的希望。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从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李某父母的决定有何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快速掌握知识点,理解理论知识,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课堂中要顺利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除了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积累深厚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引入合适的案例,在生动描述案例事件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法律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等都会对案例的分析产生影响。只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过硬、执教水平高超,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养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所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
三、将案例作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案例因为篇幅较长,不适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学习,这样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探究的时间就十分紧张。案例教学除了导入课程与教学内容相互契合,指导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外,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除了筛选案例外,还可以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课前熟知。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案例的探讨。教师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完成案例对应的习题,以案例为载体进行探讨分享,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互动,在道德与法治案例的解读分享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把握。
四、学生参与案例,教育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列举案例外,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案例,成为德育案例的主人。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逐渐放大,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中把握德育理念,言行统一。而这种互动参与的案例学习法也更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国家的权力机关这部分时,除了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设置模拟演示环节,“我当主持”,模拟整个人大会的召开过程,所有学生就充当人大代表,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人民如何当家做主行使手中权利的,在哪儿行使权利。积极参与互动,模仿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学生充当人大代表,切实理解人民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调动学习热情,树立竞争意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五、把握好案例的数量和内容
虽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一系列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数量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如果引入的案例数量过多,让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分散在案例情节上,反而不利于知识点的教学。所以,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精致,契合教学主题,同时注意数量,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影响知识点的传授。
从教学的实际反馈来看,案例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当下的时政热点,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对于教学案例的引入一定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是否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是否结合了当下社会的热点事件;案例事件的描述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案例所描绘的事件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将教学知识点包含其中,能启迪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
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并描述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首先,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所谓引导者,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使他们融入案例描绘的情境,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会倾听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另外,当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讨论回归正题,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 道德與法治课 运用初探;
初中法治与道德教育学习的课程一般来说都是以理论性为主,缺乏互动和沟通环节,所以课程内容一般都比较枯燥,难以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正好可以解决目前法治与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验性,进一步提高法律与道德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建立。
一、选择典型案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实践性、目的性的原则选取典型案例,使案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够阐述所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为例,教师在选用教材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两名矿工在井下作业,突然发生矿井安全事故被困井下,无法逃生,他们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依然坚定求生信念。教师让学生通过案例思考“矿工为什么会创造生命的奇迹?”,并引导学生探究“求生欲望、顽强意志与心理极限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形成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意识。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引入如下案例:初中学生李某因病抢救无效离世,父母强忍着悲痛将儿子的肾、肝、眼角膜捐献出去,为他人带来了救治的希望。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从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李某父母的决定有何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快速掌握知识点,理解理论知识,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课堂中要顺利开展案例教学,首先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除了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积累深厚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引入合适的案例,在生动描述案例事件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法律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等都会对案例的分析产生影响。只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过硬、执教水平高超,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养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所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
三、将案例作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案例因为篇幅较长,不适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学习,这样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探究的时间就十分紧张。案例教学除了导入课程与教学内容相互契合,指导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外,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除了筛选案例外,还可以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课前熟知。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案例的探讨。教师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完成案例对应的习题,以案例为载体进行探讨分享,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互动,在道德与法治案例的解读分享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把握。
四、学生参与案例,教育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列举案例外,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案例,成为德育案例的主人。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逐渐放大,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中把握德育理念,言行统一。而这种互动参与的案例学习法也更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国家的权力机关这部分时,除了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设置模拟演示环节,“我当主持”,模拟整个人大会的召开过程,所有学生就充当人大代表,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人民如何当家做主行使手中权利的,在哪儿行使权利。积极参与互动,模仿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学生充当人大代表,切实理解人民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调动学习热情,树立竞争意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五、把握好案例的数量和内容
虽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一系列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数量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如果引入的案例数量过多,让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分散在案例情节上,反而不利于知识点的教学。所以,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精致,契合教学主题,同时注意数量,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影响知识点的传授。
从教学的实际反馈来看,案例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当下的时政热点,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学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对于教学案例的引入一定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是否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是否结合了当下社会的热点事件;案例事件的描述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案例所描绘的事件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将教学知识点包含其中,能启迪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其中包含的教学内容。
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并描述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首先,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所谓引导者,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使他们融入案例描绘的情境,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会倾听每个学生的不同观点。另外,当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讨论回归正题,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许琼花.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209.
[2]李玲.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