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进而对社会经济进行稳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多变性影响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影响了货币政策本身的实施。传统模式下,货币政策为了稳定物价、提升经济增长、平衡外贸收支而忽视了银行风险承担的因素,为此,本文将从货比政策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升我国银行风险控制,稳定金融体系。
关键词:货比政策 银行风险 渠道
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越来越注重银行风险控制和经济稳定因素,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累积,更容易引起金融危机爆发。国外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多集中于信貸、利率以及资产价值等方面,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不仅对银行信贷质量、风险资产组合有重要影响,对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以及维护经济稳定更有着现实意义。
一、 货币政策及风险承担渠道概述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增加或减少货比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进行市场经济调节,影响民间资本投资和市场总需求量,完成宏观经济运行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货比政策主要有三大调节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贴现政策。货币政策风向承担渠道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中介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感应和对抗能力的调整措施,主要包括投资决策和风险资产比例的调整。此外,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和信贷传导都十分注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比政策传导中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来说,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信贷传导渠道的放大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能起到实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因此对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经济状况、银行自身特征和银行市场结构方面。在近几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其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新兴金融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中。
二、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分析
根据相关理论与数据统计结果,在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问的影响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对于二者风险关系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理论角度出发考虑:第一是“大而不倒”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当银行规模越大时,对于国民经济安全产生的潜在影响也就越高,因此如果大规模的银行遭遇市场风险时,政府出自对整体市场经济安全的考虑会更可能向这些银行进行救援,也就是说,银行的规模越大,越能够获得政府的潜在保护。第二是“监管约束”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规模越大,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就越多,因此也将受到来自更多层面以及更高水平的约束监管,从而使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的敏感性降低。银行规模最终起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该银行在上述两种理论中的倾斜状况。
2.银行的盈利水平。相关研究表明,盈利水平较差的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会乐于接受更高的风险,提高风险承担。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比较愿意维持现阶段较高的收益,不愿意冒险承担过多的风险,这类银行的风险承担较低。
3.经济发展情况。衡量经济发展状态与水平的经济指标有很多,在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时,通常使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情况这一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处于经济稳定上升阶段时,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环境的预期都呈乐观态度,银行在制定经营政策时也会更加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同时,在市场环境大好的条件下,企业对于自身发展潜力也会有较高的估值,从而扩大贷款水平,由此也导致银行承担的风险无形中上升。
4.银行业的竞争程度。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竞争--稳定性”理论和“竞争--脆弱性”理论。稳定性理论的思想核心为银行间的竞争从总体和长期发展角度来看是有利的,对于企业自身管理以及风险调控能力都有较强的提升作用。而脆弱性理论则认为银行间的高强度竞争会导致银行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放弃更多的边际利润,从而危及银行经营发展。
三、货币政策建议分析
为提高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货币政策是政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预期所制定的为某一经济财政目标而服务的政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政策并非是制定后就一成不变的,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必须密切关注政策制定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并及时对政策作出修订调整,防止经济安全被破坏。从而让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而能够让整个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而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完善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现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流向愈发复杂,我国银行机构需要从自身做起,完善并发展其风险控制及机制,从而提升风险冲击的防御能力,而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银行应加强对自身向外发放贷款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贷款体系与全程密切的监督不断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水平;第二,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合作创新,不断完善风险量化模型,提升风险预测精准度;第三,银行还应该提升风险预警意识和水平,搜集影响银行资金安全相关的基本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贷款企业的偿贷水平、资金流、收益以及诚信状况等方面数据的掌握,从而让银行风险过剩现象得到控制,并降低银行风险损失。
3.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首先,由于规模较大的银行对一国金融和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当发生破产风险时,政府进行救助的可能性很大,规模大的银行受到政府更强的隐性担保。所以,我国可以加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控制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防止商业银行因隐性担保而承担过高的风险,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其次,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越低其风险承担越高。因为当某一银行处于较差的盈利水平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加倾向于铤而走险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因此相关的银行监管机构应该对此类银行予以更加严密的关注和监督,防止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影响整个金融行业市场的稳定和秩序。即我国政府应该制定阶梯式的差别监管系统,针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制定更加适用的监管模式,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效率。
4.完善央行货币政策运作流程。货币政策一经制定并非必然完善或一成不变的,央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政策运作流程后必须继续关注政策的实施状况,合理利用金融机构的渠道媒介作用,及时收集有关政策作用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做出适当调整,使货币政策的政策内核和实践外延都能够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除了关注已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之外,央行还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预估调控工作,能够在风险因素产生不可挽回的作用之前及时对货币政策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保证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结语
总之,货币政策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控制已成为现阶段金融界的一项重要议题,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小仅需要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加大市场数据掌握和政策调整力度,银行自身还需要完善相关风险控制体系,从而让银行在货币政策风险传导过程中避免受到冲击,而遭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宋扬.货币政策介入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尹志超,谢海芳,魏昭.涉农贷款、货币政策和违约风险[J].中国农村经济,2014.
[3]王冰晓.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关键词:货比政策 银行风险 渠道
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越来越注重银行风险控制和经济稳定因素,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累积,更容易引起金融危机爆发。国外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多集中于信貸、利率以及资产价值等方面,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不仅对银行信贷质量、风险资产组合有重要影响,对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以及维护经济稳定更有着现实意义。
一、 货币政策及风险承担渠道概述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增加或减少货比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进行市场经济调节,影响民间资本投资和市场总需求量,完成宏观经济运行运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货比政策主要有三大调节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贴现政策。货币政策风向承担渠道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中介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感应和对抗能力的调整措施,主要包括投资决策和风险资产比例的调整。此外,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和信贷传导都十分注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货比政策传导中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来说,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信贷传导渠道的放大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能起到实质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因此对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经济状况、银行自身特征和银行市场结构方面。在近几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其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新兴金融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中。
二、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分析
根据相关理论与数据统计结果,在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问的影响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对于二者风险关系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理论角度出发考虑:第一是“大而不倒”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当银行规模越大时,对于国民经济安全产生的潜在影响也就越高,因此如果大规模的银行遭遇市场风险时,政府出自对整体市场经济安全的考虑会更可能向这些银行进行救援,也就是说,银行的规模越大,越能够获得政府的潜在保护。第二是“监管约束”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规模越大,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就越多,因此也将受到来自更多层面以及更高水平的约束监管,从而使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的敏感性降低。银行规模最终起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该银行在上述两种理论中的倾斜状况。
2.银行的盈利水平。相关研究表明,盈利水平较差的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会乐于接受更高的风险,提高风险承担。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比较愿意维持现阶段较高的收益,不愿意冒险承担过多的风险,这类银行的风险承担较低。
3.经济发展情况。衡量经济发展状态与水平的经济指标有很多,在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时,通常使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情况这一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处于经济稳定上升阶段时,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环境的预期都呈乐观态度,银行在制定经营政策时也会更加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同时,在市场环境大好的条件下,企业对于自身发展潜力也会有较高的估值,从而扩大贷款水平,由此也导致银行承担的风险无形中上升。
4.银行业的竞争程度。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有“竞争--稳定性”理论和“竞争--脆弱性”理论。稳定性理论的思想核心为银行间的竞争从总体和长期发展角度来看是有利的,对于企业自身管理以及风险调控能力都有较强的提升作用。而脆弱性理论则认为银行间的高强度竞争会导致银行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放弃更多的边际利润,从而危及银行经营发展。
三、货币政策建议分析
为提高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货币政策是政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预期所制定的为某一经济财政目标而服务的政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政策并非是制定后就一成不变的,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必须密切关注政策制定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并及时对政策作出修订调整,防止经济安全被破坏。从而让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进而能够让整个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而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完善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现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流向愈发复杂,我国银行机构需要从自身做起,完善并发展其风险控制及机制,从而提升风险冲击的防御能力,而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银行应加强对自身向外发放贷款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贷款体系与全程密切的监督不断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水平;第二,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合作创新,不断完善风险量化模型,提升风险预测精准度;第三,银行还应该提升风险预警意识和水平,搜集影响银行资金安全相关的基本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贷款企业的偿贷水平、资金流、收益以及诚信状况等方面数据的掌握,从而让银行风险过剩现象得到控制,并降低银行风险损失。
3.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首先,由于规模较大的银行对一国金融和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当发生破产风险时,政府进行救助的可能性很大,规模大的银行受到政府更强的隐性担保。所以,我国可以加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控制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防止商业银行因隐性担保而承担过高的风险,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其次,实证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越低其风险承担越高。因为当某一银行处于较差的盈利水平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加倾向于铤而走险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因此相关的银行监管机构应该对此类银行予以更加严密的关注和监督,防止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影响整个金融行业市场的稳定和秩序。即我国政府应该制定阶梯式的差别监管系统,针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制定更加适用的监管模式,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效率。
4.完善央行货币政策运作流程。货币政策一经制定并非必然完善或一成不变的,央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政策运作流程后必须继续关注政策的实施状况,合理利用金融机构的渠道媒介作用,及时收集有关政策作用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做出适当调整,使货币政策的政策内核和实践外延都能够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除了关注已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之外,央行还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预估调控工作,能够在风险因素产生不可挽回的作用之前及时对货币政策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保证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结语
总之,货币政策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控制已成为现阶段金融界的一项重要议题,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小仅需要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加大市场数据掌握和政策调整力度,银行自身还需要完善相关风险控制体系,从而让银行在货币政策风险传导过程中避免受到冲击,而遭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宋扬.货币政策介入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尹志超,谢海芳,魏昭.涉农贷款、货币政策和违约风险[J].中国农村经济,2014.
[3]王冰晓. 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