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腾讯微博如何“去”的?
要说《微视》很可能会步上腾讯微博“被死亡”的后尘,就得先说说腾讯微博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什么让腾讯微博这个曾经发展得不错的项目,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就被腾讯抛弃了呢?
从产品定位上来说,腾讯微博本身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一款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品,其上线的初衷是为了狙击那时候已经慢慢开始发展的新浪微博,扮演的是一个防守者的角色。其任务虽然在前期完成得不错,但现在微博已经成功独立上市,腾讯微博这个防守者与之的差距已经过于巨大,自然就可有可无了。
而从内部生存环境来看,腾讯微博能从腾讯内部得到的资源也已经越来越少,逐渐被边缘化。2013年,腾讯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架构调整。由此开始,腾讯开始将全部重心转向移动,腾讯微博所属的OMG(网络媒体事业群)所能获得的资源已经开始减少。同时,OMG内部也将重心放在了发展《微视》上,腾讯微博更是成了边缘业务。与此同时,由于腾讯微博在功能上与微信朋友圈、QQ说说和QQ空间过于相似,也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存在价值被大大弱化。
在今年,更有无数信号表明腾讯微博将被抛弃。3月21日,腾讯开通了自己的官方认证微博,马化腾也从4月11日开始不再在腾讯微博上更新动态,这都反映出腾讯微博已经离死期不远了。
《微视》的未来之路荆棘密布
看过了腾讯微博的“被死亡”过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微视》,可以发现虽然它被腾讯力挺,但也有一些缺陷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微视》在2013年就已经上线,但除了才上线的那段时间推广积极,弄得声势浩大之外,后续却没有延续下来。虽然其拥有腾讯庞大的用户基数,却始终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有心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虽然在微信朋友圈上每天会发布为数众多的短视频,却没有多少是用《微视》拍摄的。究其原因,这或许跟《微视》的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的短视频拍摄通常是用智能手机完成的,这就导致视频只能进行简单的后期优化处理。可是,在视频优化方面,《微视》相较于其他竞品而言确实非常一般,就连最最基本的MV和滤镜效果都是到了今年6月才被添加进产品中,这实在让人有些无法理解。毕竟,如果不能让自己拍摄出来的短视频有一个非常赞的效果,即便相关产品有着再丰富的关系链,相信也不会有多少用户下载和使用。
除了拍摄效果不佳之外,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成本较高,同样会阻碍《微视》的进一步发展。虽然8秒的视频长度不长,但上传每个视频平均需要消耗至少10MB的流量,而观看视频所需的流量也差不多。也就是说,不管是提供内容还是享受内容,用户都要为流量买单。可是,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短视频的刚需在于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会导致用户获取这些琐碎片段所带来的价值与他们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并不匹配。虽然这对一些“壕”来说不算太大的事,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相比于QQ、《微信》和微博,在3G和4G资费还比较高的今天,长期使用《微视》所带来的流量费用肯定会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
同时,《微视》在腾讯内部的地位和腾讯微博一样,都比较尴尬,内部生态体系也比较脆弱。通常,《微视》所拍摄的短视频分享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和《QQ空间》,可是这两项业务在腾讯的体系中权重都非常高,而且《微信》本身已经非常臃肿,几乎不可能再在其中添加一个现在看起来用户接受度并不高的新功能。况且,《微信》和《QQ空间》基于其庞大的体量,完全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自行添加与《微视》相同的视频功能,这就会让《微视》成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再加上本来《微视》所处的OMG在腾讯内部已经被逐渐边缘化,能拿到的资源支持肯定不算太多,能给《微视》的支持也一定有限。随着《微视》另一个重要分享途径腾讯微博陷入自生自灭的状态,在未来仅凭《微信》和《QQ空间》的力量肯定不足以支撑起《微视》的天空。
另外,《微视》的盈利能力也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从《微视》的官方介绍可以发现,《微视》的主要目标是在未来形成一种营销渠道,是一种商业形象广告宣传的工具。通常,视频广告由于时长所限,是通过某种具有极强冲击力的画面与简洁凝练的广告语相结合,来表现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而《微视》的拍摄与制作受智能手机所限,在其提供的内容和信息里一定充满了碎片甚至是信息垃圾,远远赶不上用其他设备摄录编制的有序信息量,很难在为商家进行宣传时达到最优的效果。既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其盈利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目前,虽然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从产业逻辑和技术趋势来看,短视频无疑是移动社交的未来。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发展会受到相当多的限制,比如中国的网络环境。在4G刚刚起步资费较高的当下,更耗流量的短视频普及需要很长时间,用户习惯也需要长时间培养,毕竟QQ、微博和《微信》仍然属于以图文传播为主,但《微视》是直接跳跃到视频社交,跨度较大。同时,目前视频社交市场也已经是一片红海,竞品众多,稍有不慎,就离腾讯微博的前车之鉴不远了。
要说《微视》很可能会步上腾讯微博“被死亡”的后尘,就得先说说腾讯微博到底是怎么死的。是什么让腾讯微博这个曾经发展得不错的项目,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就被腾讯抛弃了呢?
从产品定位上来说,腾讯微博本身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是一款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品,其上线的初衷是为了狙击那时候已经慢慢开始发展的新浪微博,扮演的是一个防守者的角色。其任务虽然在前期完成得不错,但现在微博已经成功独立上市,腾讯微博这个防守者与之的差距已经过于巨大,自然就可有可无了。
而从内部生存环境来看,腾讯微博能从腾讯内部得到的资源也已经越来越少,逐渐被边缘化。2013年,腾讯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架构调整。由此开始,腾讯开始将全部重心转向移动,腾讯微博所属的OMG(网络媒体事业群)所能获得的资源已经开始减少。同时,OMG内部也将重心放在了发展《微视》上,腾讯微博更是成了边缘业务。与此同时,由于腾讯微博在功能上与微信朋友圈、QQ说说和QQ空间过于相似,也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存在价值被大大弱化。
在今年,更有无数信号表明腾讯微博将被抛弃。3月21日,腾讯开通了自己的官方认证微博,马化腾也从4月11日开始不再在腾讯微博上更新动态,这都反映出腾讯微博已经离死期不远了。
《微视》的未来之路荆棘密布
看过了腾讯微博的“被死亡”过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微视》,可以发现虽然它被腾讯力挺,但也有一些缺陷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微视》在2013年就已经上线,但除了才上线的那段时间推广积极,弄得声势浩大之外,后续却没有延续下来。虽然其拥有腾讯庞大的用户基数,却始终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有心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虽然在微信朋友圈上每天会发布为数众多的短视频,却没有多少是用《微视》拍摄的。究其原因,这或许跟《微视》的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的短视频拍摄通常是用智能手机完成的,这就导致视频只能进行简单的后期优化处理。可是,在视频优化方面,《微视》相较于其他竞品而言确实非常一般,就连最最基本的MV和滤镜效果都是到了今年6月才被添加进产品中,这实在让人有些无法理解。毕竟,如果不能让自己拍摄出来的短视频有一个非常赞的效果,即便相关产品有着再丰富的关系链,相信也不会有多少用户下载和使用。
除了拍摄效果不佳之外,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成本较高,同样会阻碍《微视》的进一步发展。虽然8秒的视频长度不长,但上传每个视频平均需要消耗至少10MB的流量,而观看视频所需的流量也差不多。也就是说,不管是提供内容还是享受内容,用户都要为流量买单。可是,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短视频的刚需在于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会导致用户获取这些琐碎片段所带来的价值与他们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并不匹配。虽然这对一些“壕”来说不算太大的事,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相比于QQ、《微信》和微博,在3G和4G资费还比较高的今天,长期使用《微视》所带来的流量费用肯定会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
同时,《微视》在腾讯内部的地位和腾讯微博一样,都比较尴尬,内部生态体系也比较脆弱。通常,《微视》所拍摄的短视频分享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和《QQ空间》,可是这两项业务在腾讯的体系中权重都非常高,而且《微信》本身已经非常臃肿,几乎不可能再在其中添加一个现在看起来用户接受度并不高的新功能。况且,《微信》和《QQ空间》基于其庞大的体量,完全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自行添加与《微视》相同的视频功能,这就会让《微视》成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再加上本来《微视》所处的OMG在腾讯内部已经被逐渐边缘化,能拿到的资源支持肯定不算太多,能给《微视》的支持也一定有限。随着《微视》另一个重要分享途径腾讯微博陷入自生自灭的状态,在未来仅凭《微信》和《QQ空间》的力量肯定不足以支撑起《微视》的天空。
另外,《微视》的盈利能力也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关键。从《微视》的官方介绍可以发现,《微视》的主要目标是在未来形成一种营销渠道,是一种商业形象广告宣传的工具。通常,视频广告由于时长所限,是通过某种具有极强冲击力的画面与简洁凝练的广告语相结合,来表现企业形象或品牌个性。而《微视》的拍摄与制作受智能手机所限,在其提供的内容和信息里一定充满了碎片甚至是信息垃圾,远远赶不上用其他设备摄录编制的有序信息量,很难在为商家进行宣传时达到最优的效果。既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其盈利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目前,虽然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从产业逻辑和技术趋势来看,短视频无疑是移动社交的未来。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发展会受到相当多的限制,比如中国的网络环境。在4G刚刚起步资费较高的当下,更耗流量的短视频普及需要很长时间,用户习惯也需要长时间培养,毕竟QQ、微博和《微信》仍然属于以图文传播为主,但《微视》是直接跳跃到视频社交,跨度较大。同时,目前视频社交市场也已经是一片红海,竞品众多,稍有不慎,就离腾讯微博的前车之鉴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