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教师既要做到言传身教,又要努力做到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教育活动,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要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思想品德教育 强化行为习惯 形成教育合力 长期性和艰巨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靠从小培养。有人比喻说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确实是这样,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我们每位教师都明白,自己肩负着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启蒙和引航的重大使命,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身正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见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理解和领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行为和积极意义。树立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尽量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增强其明辨是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其次,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无时不在,潜移默化。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种子。
二、课堂教学注重渗透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中引领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中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内容,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三、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把握实效性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规范》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国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励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这样把《规范》中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要想教育真正起到理想的实效,教师一定要努力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培养孩子在家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在学校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坏习惯的滋长,让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思想品德教育 强化行为习惯 形成教育合力 长期性和艰巨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靠从小培养。有人比喻说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确实是这样,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是积极发展的一个群体。我们每位教师都明白,自己肩负着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启蒙和引航的重大使命,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身正示范,言传身教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见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理解和领会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行为和积极意义。树立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尽量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增强其明辨是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其次,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无时不在,潜移默化。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种子。
二、课堂教学注重渗透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中引领学生体会感悟课文中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内容,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体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三、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把握实效性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规范》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国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励学生尊敬国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这样把《规范》中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家庭、社区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要想教育真正起到理想的实效,教师一定要努力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培养孩子在家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在学校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坏习惯的滋长,让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