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仙居县1960—2020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小波分析法、M-K分析法等研究仙居县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仙居县近6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了约1.4℃。冬季和春季成为气温增长趋势的最主要贡献者;平均气温大致可划分为2个时期,1960—1998年的偏冷期,1999—2020年的偏暖期。平均气温虽然没有发生突变,但在1988年左右气温开始转为偏暖,且在2008年前后显著上升;对于季节平均气温,除春季没通过突变检验外,其他季节均发生了突变。仙居县平均温度在演变过程中存在着2~5年短周期规律和10~20年较长周期规律。四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Hurst值都大于0.5,表明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与过去的气温变化趋势相同,都将持续增暖。
其他文献
文学理论是解析并诠释文学审美、文学价值、文学思想的科学,是指引文学创作的理论依据。在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民族文化特征日渐清晰、明确、突出,能够为我国各领域学者及专家探究文学作品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中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特质提供支持,能够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社会学、人文学、行为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价值。然而在深入探究和分析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前,需要对文学理论的基本任务、互动与对话进行深入的探究
针对某氢燃料电池客车转向系统噪声问题,以车内后排位置为目标点建立转向系统噪声OTPA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泵本体辐射的空气声是后排座椅噪声最主要的贡献源。
<正>在乡村旅游研究的领域国内外学者多年来进行了丰富广泛的研究,主要涉及地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方面,如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对其他因素的社会影响、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某一地域乡村旅游案例研究、乡村旅游模式解读、妇女与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但在人类学、流域学、历史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上鲜少成果。本文从流域人类学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宏观与微观的可持续发展,以期对乡村旅游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个人信息尤其是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的隐私信息,是成功锁定实行犯身份破解刑事案件的关键。然而,“侦查需要”与“隐私权保障”之间存在一定冲突,大数据侦查时代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二者的冲突。从侦查阶段隐私权立法规定变迁史来看,当前我国对于侦查阶段隐私权保障采取“有限权利论”基本立场,实现了权利保障“从无到有”的进步,但是隐私权保障仍处于薄弱环节,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隐私权让位于“侦查需要”的目的。结合其他部门法以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而在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生死存亡的阶段,多反映出一种反礼教的抗争精神。同时在社会中也掀起了一场复古的狂潮,新旧文学的交替塑造了许多名家大作,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也进入了一个高潮,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地方性、区域性是多样化发展的基础,而这也恰恰与文学发展的多角度形成了合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结合
奥斯曼帝国晚期对埃及行省的统治,前七十七年(1805—1882)拥有名义上的主权而没有治权,后二十七年(1882—1909)得到了虚幻的“治权”。埃及实质上是独立政体,政治机构的设立具备“国家”的规模,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子孙是世袭君主,独立开展外交。1882年英国在埃及驻军之后,奥斯曼帝国政府派遣一名专员到埃及,既保持了对埃及的名义主权,也得到了对埃及行省的“治权”。为了对付埃及,奥斯曼政府多次求
胜任力的概念自1973年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博士提出后,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了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胜任力模型的搭建是胜任力与岗位的结合,对于帮助相应岗位的人才选拔、绩效提升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M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冷链物流行业重型装备租赁和资产服务的初创型公司,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前景下,M公司的销售团队作为开疆拓土的先行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生物炭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和大量的含氧官能团,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持水性等特点,使其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土壤肥力、修复污染土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本文以硫酸盐木质素、水稻秸秆、稻壳和牛粪为原料在400℃条件下限氧炭化制备生物炭,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原料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差异
以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业内主流的电池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
大数据证据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但对于这种新型证明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以及其证据种类的认定,现行法律规定还存在空白,在司法实践中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为应对此种情况,须进行大数据证据的证据属性及种类的探讨。首先,厘清概念,大数据证据和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有相似性又有不同。其次,一项证明材料要成为证据需具备证据资格,大数据证据的证据资格主要围绕关联性和客观性这两种证据属性展开。最后,法定证据种类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