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的影像特征及其在寰枢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40名无寰枢关节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和32例临床确诊的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分别行中立位和左右旋转功能位CT扫描,观察其LADI的影像表现,并对左右LADI和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进行测量和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各年龄男女组间双侧LADI不对称阳性率比较用x2检验,正常对照组VBLADI与寰枢椎旋转功能相关性的判定用Pearson双侧检验,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比较用四格表精确检验法.结果 (1)正常对照组:240名志愿者双侧LADI不对称的发生率为85.00%(204/240);<15岁年龄组60名,|VBLADI|中位数为0.850 mm,95%百分位数(P95%)=2.450 mm,>2.450 mm 者2名;≥15岁年龄组180名,|VBLADI|中位数0.700 mm,P95%=2.051 mm,>2.051 mm 者10名.VBLADI(-2.146~2.114 mm,中位数0.000 mm)与寰枢椎相对左旋角度(LA:22.949°~44.649°,中位数34.500°)、右旋角度(RA:25.284°~45.334°,中位数35.300°)、左右旋角度差(VLRA:-11.643°~8.623°,中位数0.000°)没有相关性(r=-0.030、-0.005、0.026,P值均>0.05).(2)病例组:32例患者中,<15岁者25例,≥15岁者7例.寰枢关节侧方半脱位(AALSD)17例,其中<15岁者16例,|VBLADI|中位数为3.350 mm,>2.450 mm者14例,≥15岁者1例|VBLADI|≥2.051 mm.寰枢关节旋转脱位(AARD)7例,其中4例<15岁者|VBLADI|均<2.450 mm,中位数为1.200 mm,3例≥15岁者| VBLADI |均<2.051 mm,7例AARD均显示一侧LADI呈伞形.寰枢关节复合脱位(AACD)8例,其中5例<15岁者>2.450 mm者4例,成人3例| VBLADI |均≥2.051 mm.AALSD组和AACD组|VBLADI|≥P95%者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ARD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结论 双侧LADI不对称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能是一种病理状态,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征象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CR)分析10例非血液系统肿瘤者骨髓及45例NH
目的 比较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表面黏附素A(PsaA)和表面蛋白A(PspA)的免疫原性.方法 电泳分析Sp6B亚型菌株的两种外膜蛋白基因及所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
目的 调查西藏牧区和农区人群碘营养状况和甲状腺肿患病情况.方法 在拉萨市当雄县牧区和曲水县农区各抽取30户家庭,采集饮用水样和盐样检测碘含量,随机抽取8~10岁儿童、育龄妇
目的 分析HIV-1毒株vpr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RT-PCR扩增HIV-1毒株vpr基因,经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比较Vpr蛋白32~46位关键肽段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分析国内外Vpr
目的 编制一个评价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生活质量的多维测评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 参考国内外生活质量量表,构成患者生活质量初始量表,对140例先天性外中
详细分析了灌溉工程中正确安装空气进排气阀的重要性,并根据进排气阀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灌溉工程的进排气阀类型和安装方法.此外,给出了空气阀进排气孔口尺寸的计算公式
目的 探讨桥本脑病(HE)的MRI特点及其机制,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诊断为HE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5例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扫描,并对其中常规MRI表现
抑癌基因是一类生长控制基因或负调控基因,正常情况下可抑制转化细胞的恶性表型,当它们发生缺失或突变而丧失功能时,将会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PTEN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1个
目的比较脂肪基质干细胞(ASC)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为ASC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的ASC、分离培养骨髓组织来源的MSC,培养至14 d时,对贴壁细
鲮、麦瑞加拉鲮和露丝塔野鲮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 es)鲤科(C yprinidae)中的野鲮亚科(Labeoninae)。这三种鱼类种苗外形相似,仅凭形态上的差别难以区分,而在实际生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