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鉴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荷塘月色》鉴赏
  誉满文苑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是高中必学的一篇传统篇目。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娓娓谈来,如叙家常,倍觉亲切。其中巧妙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生动形象,像是一颗颗明星,熠熠照人,使满篇生辉,又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确实是大家手笔。这篇散文给读者打开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展现了一个虚幻又美妙的境界。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朱自清和许许多多知识分子一样,面对血污的现实和迷茫的前途,陷入苦闷彷徨之中。朱自清有着光明磊落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没有颓唐消沉,而是时时泄愤懑于诗文。虽然絮絮低吟不同于震撼人心的呐喊,可同样是战斗,同样是历史的一个回声。
  文中主要是对荷塘和月色进行描写,用真言来写真景。在作者的笔下荷塘不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而是将荷塘与月色相互交融,融为一体。将特定景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真实生动地将景物特色鲜明地突出出来,而且将作者的真实情感尽情地流露。另外,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了比喻、拟人和通感等手法。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比喻)。”文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这句话,将“缕缕清香”以歌声作比,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远处的歌声——这种易于体会的听觉感受来唤起读者的嗅觉感受,将听觉与嗅觉沟通起来,运用了通感的表现手法,使难以言传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十分传神。这些手法,将文章的美感、文采和作者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心得体会及学习
  总之,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感受到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因此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满腔抱负无法施展的痛苦,也可以在脑海里感受到从画卷中隐约可见地向读者走來的是一位志行高洁、注重操守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形象。综观朱自清曲折艰辛的一生,重读这篇《荷塘月色》,给予读者的启示是深刻的。另外,还可以将文中的一些手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文章中,为之增添色彩。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他不用华丽的语言,只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最自然的方式和最朴素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这样的写作往往会更让读者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同时这也告诉人们在今后的写作时,并不是非要把文章装饰的浓墨重彩,淡墨水彩也可以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这种方法对于读者今后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多读一些类似这样的文章有利于在文学上的感知,对于知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散文的品读,这些都可以锻炼和培养文学功底,在写作时不至于词穷而没有思路,更不会在与别人谈天说地时总是大白话一片。对于这样的文章,应该多学多看多读,以此来提升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可能对于不同的文章,每个老师都会尝试设计别出心裁之处,但是能够结合学生理解的实际,准确把握住学情,让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却是大不易。我们可能有若干个奇思妙想,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朗读。  一、“读”声琅琅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  然而读声琅琅的课堂,并不仅仅为为读而读,读出内容、读出层次、读出美感、读出情感的课堂,才是抓住“朗读”精髓的课堂。  
期刊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军,计划生育国策等影响,农村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形成了现在的每个班十多人的小班教育.学校认真落实市教体局关于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文件精神,創设优质小班化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小班学情下,研究如何改进课堂写字,如何借力与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好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虽说现在是信息社会,智能手机电脑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但写字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
期刊
烟台市语文教研员杨振贤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瓶颈”在于:忽视学科特点,忽视思维训练,忽视课外阅读,忽视文化浸润。  这让我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教给学生那么多的“套路”,学生仍然答不好语文题?我深深地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从重视技术层面的训练转为重视能力方面的提升 ——本色语文,尤为重要。  什么是本色语文?全国优秀教师黄厚江教师的阐述非常精辟:本色语文,就是必须把语文当作语文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期刊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承载了我国三千年来的文化辉煌,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注重实效性和功用新,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古典诗词教学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兴趣不浓,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的层面上,平时考试得分率也很低,就更不要谈鉴赏古典诗词的美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搞好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在此,本人结合多年
期刊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精品,可以说“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之振。”正确的朗读,既可以领略古诗文表达的优美,绚丽的文采,又具有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理解文意的作用,而且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思想素养,陶冶美好的情操。  那怎样才算正确地朗读古诗文呢?就是要读准确,包含字音要准确,断句要恰当,突出重点,读准重音,表情达意要有分寸。  由于古诗文与白话文的差别,恰当的断句是正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的要求变化也很快。信息技术课标指出:“要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教师相应的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呢?通过学
期刊
汉字是一种文化存在,汉字的书写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形式。小学阶段是写好汉字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部分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汉字书写,以及作业中找不完的错别字。汉字书写作为一种集教育、训练、艺术和审美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特别注意发挥汉字书写的审美功能,以使学生形成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并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使汉字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开掘
期刊
吟王之涣的《凉州词》时,我与不少人有着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此诗有着明显的地理错误。据现代考古资料证明黄河远离玉门关,玉门关地势平坦也无“万仞山”。难道是千年錯误?查过许多资料后,有人找出证据证明古人传抄诗文出了错了。因草书形近的缘故“沙”抄为“河”,“直”抄为“远”。读“黄沙直上白云间”,似有写实的味道,那“一片孤城万仞山”又错在哪里?唐诗有“沙”“直”二字诗句也不少,单单王之涣的《凉州词》有如此争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列在阅读目标的第一条,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在我国源远流长,这与我国文化的内在特质有很大关系。我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经产生其地位就极为尊崇,且历代相传, 日益规整。从诗三百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毛泽东的诗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与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相对的是我国语言的诗化特点。谴词用句精当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西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当前,新课程实施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语文选修课的实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合作学习在选修课中的意义重大。  教育的现实问题阻碍了合作学习理论的推广,理由有如下几点:l.中国的大班教学给合作学习带来的困难。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