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此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管理实施此项工程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清晰的工作思路,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运转自如的运行机制,科学的管理办法,现代的科学手段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此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管理实施此项工程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清晰的工作思路,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运转自如的运行机制,科学的管理办法,现代的科学手段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整体性,即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等组成部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些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系在一起。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被削弱或破坏,系统就会崩溃,失去功能。可见这种整体性保证了森林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其二是指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即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森林的整体功能与效益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與效益之和。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是天然林保护以及大自然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一,森林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保护森林环境必须保护其生物组成部分,反之亦然。第二,生态系统中那些起重要作用的物种,是维持系统整体的关键种,因此,在管理和利用生态系统资源时必须注意保护这些物种。第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互为环境。森林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要保护森林中的珍稀野生动物,只有保护好森林的建群树种种群,才能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开放有两个方向:一是系统对外开放,即生态系统向环境的开放。它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是其演化的前提,也是其得以生存的条件。应注意的是,生态系统互为环境,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也是开放的。二是系统内部的开放,即在同一个系统内部,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开放。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就成为了现实的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结构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某一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作用上。封闭系统是没有功能的。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包括森林在内的任何一种系统都具有层次性,反映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及其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因而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系统等级特征。生态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每一要素又是由低一级的要素组成的。就生态系统本身而论,它又是更高一级的组成要素。如穿过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小溪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也是这个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而这个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又是更大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组成生物圈的各类、各等级的生态系统犹如套箱,系统和要素、高层系统与低层系统具有相对性。高层次系统与低层次系统的不同层次,会使其发挥不同层次的系统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圈可以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由多层生态系统为元素所组成的等级系统。在保护和利用生物圈生态系统时,必须充分注意其层次性,即等级性。根据层次性原理,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成分是有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上一级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因此要注意维持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性。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生态系统时时都处于自我运动、自发形成结构与自我演化之中。系统自组织表示系统的运动是自发地、不受外来干预地进行的。自发运动是以系统内因为基础、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交叉作用的结果。
了解系统自组织理论,对森林的经营与保护有着指导的意义。首先,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自组织的系统,在无强大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森林会向着结构复杂、系统稳定的方向发展,即通过自组织由低级有序向着高级有序状态演化。森林的进展演替机制也就在于此。达到高度有序、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是最优的。其次,天然林在受到轻度干扰之后,系统会通过自组织逐渐恢复到高度有序状态。这是森林利用与恢复的理论基础,也是人工林培育的理论依据。
五、森林景观生态学原则
在生态学中,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的。景观的各种元素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而且各种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就是景观结构。它强调了景观的整体性。景观元素之间始终具有能量、物质、信息及物种的流动与交换,这就是景观的功能。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构影响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森林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从全局与整体角度出发。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就要把森林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千万不能孤立地对待森林问题。
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1993年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评估小组在其报告中认为,所谓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就是把森林作为生物有机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等级组织和复杂系统来看待,是一种利用开放的复杂的大系统来管理森林资源。这个大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由人类参与管理活动的、由“人类——社会——森林生物群落——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实质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就是一种能同时满足人们对森林的生态需求、经济需求及社会需求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总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体目标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物种和生态系统进化潜力等。
为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公益效能,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法规制度和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以下五大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系统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此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组织管理实施此项工程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清晰的工作思路,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运转自如的运行机制,科学的管理办法,现代的科学手段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整体性,即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等组成部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些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系在一起。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被削弱或破坏,系统就会崩溃,失去功能。可见这种整体性保证了森林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其二是指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即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森林的整体功能与效益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與效益之和。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是天然林保护以及大自然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一,森林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保护森林环境必须保护其生物组成部分,反之亦然。第二,生态系统中那些起重要作用的物种,是维持系统整体的关键种,因此,在管理和利用生态系统资源时必须注意保护这些物种。第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互为环境。森林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要保护森林中的珍稀野生动物,只有保护好森林的建群树种种群,才能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开放有两个方向:一是系统对外开放,即生态系统向环境的开放。它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是其演化的前提,也是其得以生存的条件。应注意的是,生态系统互为环境,一个系统对于另一个系统也是开放的。二是系统内部的开放,即在同一个系统内部,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开放。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就成为了现实的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结构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某一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在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作用上。封闭系统是没有功能的。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包括森林在内的任何一种系统都具有层次性,反映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及其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因而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
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系统等级特征。生态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每一要素又是由低一级的要素组成的。就生态系统本身而论,它又是更高一级的组成要素。如穿过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小溪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也是这个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而这个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又是更大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组成生物圈的各类、各等级的生态系统犹如套箱,系统和要素、高层系统与低层系统具有相对性。高层次系统与低层次系统的不同层次,会使其发挥不同层次的系统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圈可以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由多层生态系统为元素所组成的等级系统。在保护和利用生物圈生态系统时,必须充分注意其层次性,即等级性。根据层次性原理,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成分是有层次的,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上一级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因此要注意维持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性。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生态系统时时都处于自我运动、自发形成结构与自我演化之中。系统自组织表示系统的运动是自发地、不受外来干预地进行的。自发运动是以系统内因为基础、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交叉作用的结果。
了解系统自组织理论,对森林的经营与保护有着指导的意义。首先,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自组织的系统,在无强大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森林会向着结构复杂、系统稳定的方向发展,即通过自组织由低级有序向着高级有序状态演化。森林的进展演替机制也就在于此。达到高度有序、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是最优的。其次,天然林在受到轻度干扰之后,系统会通过自组织逐渐恢复到高度有序状态。这是森林利用与恢复的理论基础,也是人工林培育的理论依据。
五、森林景观生态学原则
在生态学中,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的。景观的各种元素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而且各种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就是景观结构。它强调了景观的整体性。景观元素之间始终具有能量、物质、信息及物种的流动与交换,这就是景观的功能。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构影响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森林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从全局与整体角度出发。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就要把森林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千万不能孤立地对待森林问题。
六、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1993年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评估小组在其报告中认为,所谓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就是把森林作为生物有机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等级组织和复杂系统来看待,是一种利用开放的复杂的大系统来管理森林资源。这个大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由人类参与管理活动的、由“人类——社会——森林生物群落——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实质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就是一种能同时满足人们对森林的生态需求、经济需求及社会需求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总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体目标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物种和生态系统进化潜力等。
为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的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公益效能,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法规制度和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以下五大基础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