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印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问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和谐课堂呢?①用激情感染学生;②绐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③创设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④创设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地;⑤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和谐课堂 创新
创设和谐课堂是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和谐课堂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于创设自由心理场,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充足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和谐课堂呢?
1 用激情感染学生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毋庸质疑,一位在课堂上呆若木鸡、面无表情的教师,到底能传递什么。给孩子们情感体验和孕育崇高的理想更无从谈起。每节语文课,我都会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每当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把自己对课文的每份情感,每份理解,每份感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达到情感共鸣。如在教学《荔枝》一文时,我先用深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母亲对我的关心:总在我下班到家后及时给我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食物,总在冬天递上厚厚的棉衣,我感冒时她依然是一夜无眠……接着,我鼓励大家说说自己的妈妈。话题一开,同学们纷纷发言,让我意外的是一群十三四的小学生,谈起自己的母亲时,语言竟如此饱含深情,虽朴实,却很有感染力。有很多同学还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我的妈妈虽然不漂亮,但我喜欢妈妈……”这一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课文读得趣味盎然,入情入境。
2 绐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主角”。课堂上教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感悟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设计指导提问的同学自己找“小老师”帮助解决,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作法都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并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李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很标准,朗读时声情并茂,声音特别亮,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但她朗读时语速把握有点欠缺,针对她的特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我找来许多朗读语音磁带、光盘,让她认真听和看,反复模仿,没过多久,她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是,我又安排她每天早读时带领全班同学朗读,使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创设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
和谐的课堂是民主、交流的课堂。通过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用对话的方式实现“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文本交流。引导学生与文章交流,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如果他(她)来到你身边你会说什么?”甚至激发学生大胆联想,鼓励他们去改写故事结尾,或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对话,组织情节。在交流中。给他们想象与再创造的机会。
师生交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他们交朋友,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如果我们还套上唯师的权威光环,以不可侵犯的姿态出现在课堂,那交流沟通便成了空话,教育改革将不会成功。
生生交流。合作探究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为他们的相互合作创设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集体的智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创设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地
4.1 让学生展现自己。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整天面对的是天赋迥异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语文课堂上,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课上,我常用“小老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课前预习更积极了,课上的质疑问题也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如在学完《荔枝》一文时,有一位同学竟在讲台前问到:“既然作者的话没说完,那文章为什么不用省略号呢?”这种学生发自心灵的声音,是我们教师最喜欢听到的,我们会为此骄傲。当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张扬,学会了展示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如此绚烂。
4.2 授之以渔,引领学生去读书。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只凭语文课的阅读量是不够的。和谐课堂还应该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他们去大量阅读和反复实践。只有在反复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我常引导学生去涉猎各种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书等。指导他们做好读书弓笔记,并与之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把游戏与比赛贯穿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用语言文字梳理表达出来,或是加上自己的见解,那么,语文课堂会增色不少。如我常在班里举行“我有话说”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同学们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一年下来,同学们不但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更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好品德。
5 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当课堂上出现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是时,教师应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在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我使用红灯照射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有了联系和想象,就容易使学生依据语言描述,由此及彼,通过调整、加工、组合,产生新的形象。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也可以通过句子对比,通过调换词语,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方法来加强读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课堂的一切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不断向成功迈步,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开放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出创造力,让学生找到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开拓的原动力,并时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多姿多彩,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才真正可以谓之和谐。
【关键词】和谐课堂 创新
创设和谐课堂是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和谐课堂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于创设自由心理场,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充足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和谐课堂呢?
1 用激情感染学生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基点在于情感。毋庸质疑,一位在课堂上呆若木鸡、面无表情的教师,到底能传递什么。给孩子们情感体验和孕育崇高的理想更无从谈起。每节语文课,我都会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刻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每当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把自己对课文的每份情感,每份理解,每份感悟,用语言、眼神、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力求与他们达到情感共鸣。如在教学《荔枝》一文时,我先用深情并茂的语言介绍母亲对我的关心:总在我下班到家后及时给我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食物,总在冬天递上厚厚的棉衣,我感冒时她依然是一夜无眠……接着,我鼓励大家说说自己的妈妈。话题一开,同学们纷纷发言,让我意外的是一群十三四的小学生,谈起自己的母亲时,语言竟如此饱含深情,虽朴实,却很有感染力。有很多同学还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珠说:“我的妈妈虽然不漂亮,但我喜欢妈妈……”这一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课文读得趣味盎然,入情入境。
2 绐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主角”。课堂上教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讨论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感悟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设计指导提问的同学自己找“小老师”帮助解决,或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作法都给学生留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并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顺势引导,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上有一位叫李的女同学,她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普通话很标准,朗读时声情并茂,声音特别亮,听她读课文那真是一种享受。但她朗读时语速把握有点欠缺,针对她的特点,对她进行特别训练,我找来许多朗读语音磁带、光盘,让她认真听和看,反复模仿,没过多久,她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于是,我又安排她每天早读时带领全班同学朗读,使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创设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
和谐的课堂是民主、交流的课堂。通过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用对话的方式实现“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文本交流。引导学生与文章交流,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如果他(她)来到你身边你会说什么?”甚至激发学生大胆联想,鼓励他们去改写故事结尾,或是按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对话,组织情节。在交流中。给他们想象与再创造的机会。
师生交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他们交朋友,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如果我们还套上唯师的权威光环,以不可侵犯的姿态出现在课堂,那交流沟通便成了空话,教育改革将不会成功。
生生交流。合作探究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为他们的相互合作创设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集体的智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创设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地
4.1 让学生展现自己。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望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整天面对的是天赋迥异的学生。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语文课堂上,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课上,我常用“小老师”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课前预习更积极了,课上的质疑问题也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如在学完《荔枝》一文时,有一位同学竟在讲台前问到:“既然作者的话没说完,那文章为什么不用省略号呢?”这种学生发自心灵的声音,是我们教师最喜欢听到的,我们会为此骄傲。当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张扬,学会了展示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如此绚烂。
4.2 授之以渔,引领学生去读书。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只凭语文课的阅读量是不够的。和谐课堂还应该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他们去大量阅读和反复实践。只有在反复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我常引导学生去涉猎各种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书等。指导他们做好读书弓笔记,并与之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把游戏与比赛贯穿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用语言文字梳理表达出来,或是加上自己的见解,那么,语文课堂会增色不少。如我常在班里举行“我有话说”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同学们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一年下来,同学们不但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更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好品德。
5 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当课堂上出现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是时,教师应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在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我使用红灯照射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在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有了联系和想象,就容易使学生依据语言描述,由此及彼,通过调整、加工、组合,产生新的形象。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也可以通过句子对比,通过调换词语,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方法来加强读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在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课堂的一切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不断向成功迈步,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开放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出创造力,让学生找到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开拓的原动力,并时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多姿多彩,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才真正可以谓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