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语文没有被学生所爱戴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展现语文课应有的魅力,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作一些尝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现如今许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感到困惑,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而语文教学的现状今非昔比,不容乐观,很多老师都开玩笑的说:“语文是国学,怎么也有今天啊!”。在农村中学,许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但使他们的孩子缺失父爱、母爱,而且更缺少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再加上当今社会又流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在小学毕业时有一部分就是“三无产品”(一无学习目标;二无学习习惯;三无学习兴趣)。升到中学,学习上没有动力,父母又不在身边监督,靠爷爷、奶奶和亲朋好友代管,老人们管不了,亲朋好友不敢真管,于是他们上课就玩手机、睡大觉、下象棋等等。课堂上老师着急,督促,甚至愤怒。学生照样“三不”,即不闻、不问、不动。想不到,语文课竞也落魄到这个地步。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展现语文课应有的魅力,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情感上的准备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方能“择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这个教师感到亲切,对这个学科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学生才能好奇,好奇促使学生不懈努力地去寻找答案,由此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关爱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更要热爱学生,尽力去弥补留守学生缺少的亲情,教师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走近他们,熟悉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如上第一节语文课前,从班主任那里借来名单与照片,每天熟记几个名字和面孔,上课提问时,不妨走到这个同学面前看着他,叫出他的名字并请他回答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大吃一惊,事后学生会反复问自己:“老师怎么会认识我呢?”再加上教师平时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他们买些急需日用品(哪怕一块肥皂、一支笔),或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如何叠被子。通过这样相处下来,他们会对教师的帮助久久不能忘怀,会对教师感恩一辈子,他们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学得特别卖劲,争取考试考好来,以此来报答教师的恩情。这就是古人说的“爱屋及乌”原理的应用,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學生的“兴奋点”,俘虏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崇拜者,让教师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学习,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能力上的准备
当学生赞扬老师时:“老师您的语文课上的真好,听您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是享受,就意味着这个老师上课的成功,意味着这个教育过程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当今社会流行快乐学习,就是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技能,这种快乐让教育者的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实现。很难想象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课只会照本宣科,提问惯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本文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对人生淡泊厌倦,索然无味的语文教师,不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老八股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开始就会失去兴趣。相反,一个对语文充满着爱,有扎实的语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一节课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偶而也能出口成章。上课时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全神贯注,加上幽默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学生就会被感染,学生不接受都不可能。在实践中,我获得几种新式教学法,展现如下:
1.“新闻插播法”,教师上语文课前,精心准备一些新、奇、特的“新闻”,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插播新闻。新就是校内外的最近消息;奇就是社会上的奇闻,即“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百折费寻思”;特就是平时大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事物,即接近学生心理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身边事提炼出来,再说给学生听,学生听了自然有一种亲切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教育,或听课,听报告,听讲座,观看比赛时,总希望从中听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看到自己所熟悉的人,对这样的信息必欲先知而后快。这样容易让学生联想自己,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复地去体味,久久不能忘怀,从而产生兴趣。这就是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音乐开路法”,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课前先放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教师如能深情的唱上一曲,那效果就更好了,学生的神情更加专注,似有所思,更加感悟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弥补一点点爱的缺失。
3.“悬念教学法”,在《智取生辰冈》导入时,就用“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走为上策、趁火打劫、东击西声等其中一计来设置悬念,从而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表现在能使学生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由此来看,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没有一点真功夫,是吃不了语文这碗饭的。让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状态,是很难的,语文教师难当啊。
因此,语文教师知识不更新不行,能力不提高不行,教学技能不变化不行。只有在教中学,学中教,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方能适应社会变化,适应学生的新要求。
三、出好第一次试卷,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心理上的准备
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劳动的成果,也是学生引以自豪的表现形式,更是家长关心的对象。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好的学习成绩令学生激动不已,觉得越学越有干劲,越学越有兴趣;成绩差,觉得越考越没有面子,越考越不爱学习。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换句话说,就是自尊心非常强,一旦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越学越没有干劲,越不懂越不想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出好第一次试卷,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满足学生爱面子的心理,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有奔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冲动”,即兴趣。用成绩作为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多项感官,引起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如想象自己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等等)。实现“自豪的心理”,实现抽象思维的飞跃,获得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因此,出题时,应考虑到试题难易程度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试题既要有趣味又要适用,如作文“猜猜他(她)是谁”,写完之后要让老师和同学猜猜他(她)是谁?写的是谁?写的准,教师要给予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熟悉,再加上教师有意无意的提问,动不动就给这个学生几句外貌特征的描述,为日后出卷埋下伏笔。哪有考试还写不出几句外貌描写的“文章”?长此以往,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变“怕写”为“想写”。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如同说诗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找到写作的乐趣,催发写作的兴趣,他就会千方百计地自觉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给每一个学生考出好成绩的机会,以这个为契机,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定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能引发好奇,好奇催发求知欲。越兴趣越好奇,越好奇越兴趣。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学的现状一定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改观,语文教学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来临。
参考文献
[1]山区中学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0).
[2]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小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2009(7).
[3]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从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4]情感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5]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反思与重构——西部地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2).
[6]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刍议[J].绥化师专学报,2002,22(3).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现如今许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感到困惑,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而语文教学的现状今非昔比,不容乐观,很多老师都开玩笑的说:“语文是国学,怎么也有今天啊!”。在农村中学,许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但使他们的孩子缺失父爱、母爱,而且更缺少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再加上当今社会又流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在小学毕业时有一部分就是“三无产品”(一无学习目标;二无学习习惯;三无学习兴趣)。升到中学,学习上没有动力,父母又不在身边监督,靠爷爷、奶奶和亲朋好友代管,老人们管不了,亲朋好友不敢真管,于是他们上课就玩手机、睡大觉、下象棋等等。课堂上老师着急,督促,甚至愤怒。学生照样“三不”,即不闻、不问、不动。想不到,语文课竞也落魄到这个地步。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展现语文课应有的魅力,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作一些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情感上的准备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方能“择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这个教师感到亲切,对这个学科敢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学生才能好奇,好奇促使学生不懈努力地去寻找答案,由此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关爱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更要热爱学生,尽力去弥补留守学生缺少的亲情,教师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学习上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走近他们,熟悉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如上第一节语文课前,从班主任那里借来名单与照片,每天熟记几个名字和面孔,上课提问时,不妨走到这个同学面前看着他,叫出他的名字并请他回答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大吃一惊,事后学生会反复问自己:“老师怎么会认识我呢?”再加上教师平时对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帮助他们买些急需日用品(哪怕一块肥皂、一支笔),或教他们如何洗衣服,如何叠被子。通过这样相处下来,他们会对教师的帮助久久不能忘怀,会对教师感恩一辈子,他们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学得特别卖劲,争取考试考好来,以此来报答教师的恩情。这就是古人说的“爱屋及乌”原理的应用,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學生的“兴奋点”,俘虏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崇拜者,让教师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学习,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能力上的准备
当学生赞扬老师时:“老师您的语文课上的真好,听您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是享受,就意味着这个老师上课的成功,意味着这个教育过程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当今社会流行快乐学习,就是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技能,这种快乐让教育者的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实现。很难想象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课只会照本宣科,提问惯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本文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对人生淡泊厌倦,索然无味的语文教师,不能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老八股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开始就会失去兴趣。相反,一个对语文充满着爱,有扎实的语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每一节课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上偶而也能出口成章。上课时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全神贯注,加上幽默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学生就会被感染,学生不接受都不可能。在实践中,我获得几种新式教学法,展现如下:
1.“新闻插播法”,教师上语文课前,精心准备一些新、奇、特的“新闻”,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插播新闻。新就是校内外的最近消息;奇就是社会上的奇闻,即“道得人人意中语,千回百折费寻思”;特就是平时大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事物,即接近学生心理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身边事提炼出来,再说给学生听,学生听了自然有一种亲切感。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教育,或听课,听报告,听讲座,观看比赛时,总希望从中听到自己所熟悉的事,看到自己所熟悉的人,对这样的信息必欲先知而后快。这样容易让学生联想自己,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复地去体味,久久不能忘怀,从而产生兴趣。这就是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音乐开路法”,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课前先放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教师如能深情的唱上一曲,那效果就更好了,学生的神情更加专注,似有所思,更加感悟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弥补一点点爱的缺失。
3.“悬念教学法”,在《智取生辰冈》导入时,就用“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走为上策、趁火打劫、东击西声等其中一计来设置悬念,从而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表现在能使学生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由此来看,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没有一点真功夫,是吃不了语文这碗饭的。让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状态,是很难的,语文教师难当啊。
因此,语文教师知识不更新不行,能力不提高不行,教学技能不变化不行。只有在教中学,学中教,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方能适应社会变化,适应学生的新要求。
三、出好第一次试卷,为激发学习语文兴趣作心理上的准备
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劳动的成果,也是学生引以自豪的表现形式,更是家长关心的对象。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好的学习成绩令学生激动不已,觉得越学越有干劲,越学越有兴趣;成绩差,觉得越考越没有面子,越考越不爱学习。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换句话说,就是自尊心非常强,一旦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越学越没有干劲,越不懂越不想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出好第一次试卷,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满足学生爱面子的心理,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有奔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冲动”,即兴趣。用成绩作为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多项感官,引起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如想象自己是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等等)。实现“自豪的心理”,实现抽象思维的飞跃,获得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因此,出题时,应考虑到试题难易程度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试题既要有趣味又要适用,如作文“猜猜他(她)是谁”,写完之后要让老师和同学猜猜他(她)是谁?写的是谁?写的准,教师要给予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彼此熟悉,再加上教师有意无意的提问,动不动就给这个学生几句外貌特征的描述,为日后出卷埋下伏笔。哪有考试还写不出几句外貌描写的“文章”?长此以往,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变“怕写”为“想写”。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如同说诗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找到写作的乐趣,催发写作的兴趣,他就会千方百计地自觉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给每一个学生考出好成绩的机会,以这个为契机,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定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从而激发出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能引发好奇,好奇催发求知欲。越兴趣越好奇,越好奇越兴趣。如果每个语文教师都能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学的现状一定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改观,语文教学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来临。
参考文献
[1]山区中学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0).
[2]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学现代化——小议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2009(7).
[3]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从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4]情感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5]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反思与重构——西部地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2).
[6]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刍议[J].绥化师专学报,20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