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紧紧围绕东西部协作黔南州脱贫攻坚,通过资金支持、派驻干部、教育、医疗组团帮扶、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等举措,在都匀市、都匀市经开区、独山县、三都县内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果。
自2016年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调整以来,黄埔区、广州市开发区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广州市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东西部协作黔南州脱贫攻坚,通过资金支持、派驻干部、教育、医疗组团帮扶、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等举措,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上取得良好的结果。
贵州省都匀市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河流穿城而过,整个城市如同山水画一样美丽动人,其又称山水桥城、彩云之城,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城市,更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市存在自身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滞后的问题,在对口帮扶以前有多达52个贫困村,贫困难题严峻。
自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口帮扶都匀市以来,两地按照“共建共创共赢”帮扶合作思路,协作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地资源优势有力地推动了都匀市决胜脱贫攻坚的步伐,更是形成了“对口协作、互利共赢”良好格局。在人才支援上,广州市委派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到都匀市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并制定了人才交流挂职培训计划,组织协调人事部门开展人才交流挂职工作,重点是医疗、教育方面人才及“两长”交流挂职培训。
在协作扶贫中,两市以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主导,引入产业助力脱贫。经过扶贫工作组以及引入产业都匀市与广州市相关企业签约产业合作项目7个,总投资额17.48亿元。促成平浪生态养殖、墨冲农业科技产业园、都匀大健康产业园3个大项目签约落地,这3个项目将带动500多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帮助2000多贫困户脱贫,促成当地3000多人就近就业。在启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后,扶贫工作组快马加鞭,在粤黔两地有关部门协调,成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的设立,两地将可共同打造一个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组织化的绿色食品物流体系。2019年9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正式启用,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大坝蔬菜生产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成为贵州省2个基地之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将有力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助推“黔货出山、优品入黔”。
以党建为引领,开展村和广州街道、相关企业结对帮扶。在当地扶贫工作组的促进下,多个街道、企业进行结对帮扶并与黔南当地贫困村签订携手奔小康帮扶协议,引入支援资金5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面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到广东地区就业354人;在都匀设立就业扶贫车间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00多人。
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工作下,都匀市的扶贫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果。据了解,截止2019年6月,都匀市52个贫困村减少到13个,贫困群众11383户4444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5%下降到2.78%,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黔南经济开发区广东产业园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同时物产众多。2016年9月,在响应了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战略的号召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凯得控股有限公司(现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的黔南东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平台公司,联合开发黔南·广州產业园。
共建黔南·广州产业园成为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重要的帮扶内容之一。黔南·广州产业园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走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优化两省的产业分工格局,形成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两地政府签订共建黔南广州产业园框架协议,都匀经济开发区凯得东升招商有限公司已全面运作,开展搭建招商平台、招商培训、提供招商服务等工作。除此之外,设立黔南凯得东升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1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计划通过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助推都匀企业加速器产业园项目建设。
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广州科学城-都匀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总投资50亿,规划占地1868亩,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占地约196亩,投资约12亿元,建设内容为康养公寓、配套设施、康养医药基地等,二期占地约1672亩,投资38亿,建设内容为护理学院、培训中心、研发中心等,为储备用地。
目前,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广州科学城-都匀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协议,产业园将在保洁、保安、工厂工人及其他服务人员的用工方面,优先录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为当地提供不低于100个工作岗位,通过两地共建园区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整合资源,扶贫协作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智力支持。在工作组的推动下,引进广州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在黔南广州产业园设立黔南分会;聘请了多名招商顾问,其中来自广州开发区发展顾问9名、招商顾问6名,为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招商工作。首先是邀请社会团体和企业走进来,充分了解和认识经开区的“亮点和风貌”,参与接待来访的考察团90批次;其次是制定招商计划主动“走出去”,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走访,外出招商29次,走访企业70多家,大力宣传产业园的区位、环境、政策和服务优势,取得较好的成效。
独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最南端,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但是独山县这里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数据显示,独山县共10个贫困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5.6%;74个贫困村,占总村数的55.6%。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984人,贫困发生率29.2%。也就是说,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贫困人口。
面对深度贫困,2016年起,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独山县工作队(以下简称“独山县工作队”)进驻独山县,开始加入独山县扶贫攻坚工作中。
至今,独山县先后获批东西部扶贫协作广州市对口帮扶项目55个,主要用于产业、就业、教育、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及生活条件改善等领域;共引进广东客商12家、投资6.5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85个;开展劳务协作培训班64期,解决就业1400余人;黄埔区各党委、街道、社区、企业共向独山捐赠451.3万元,涵盖扶贫车间、农村安全饮水、助学慰问等多方面。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注重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选项上遵循“四个必须”原则,项目推动上做到“点面结合”,在项目管理上严把“四个关口”,确保产业项目不烂尾,有实效、有收益。2017年以来,广州市共投入资金3920万元发展产业,其中投资桑蚕业2700万元作为主导产业外,猪、鸡等养殖业,各类种植业等产业在独山县遍地开花,利益联结覆盖贫困户4058户,15773人。,2016-2019年,黄埔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550万元。 2017以来,共引导广东客商到独山县投资设厂10家,投资8.5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85多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0人,带动脱贫402人。
扶贫不是仅引入产业提高“造血”能力,更要多方面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携手奔小康。
帮扶以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为重点。广州开发区医院派出了6名医生,组团式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新成立耳鼻喉科室,帮助医院完全开展分娩镇痛新技术,并纳入国家级第一批试点医院组团式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在挂职期间,开展了独山县首例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标志着独山县医院鼻内镜手术进入微创治疗新阶段,他们真正把技术留下来造福独山县人民。除此之外,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派出3人支教团队组团式帮扶独山高级中学,挂职副校长以及骨干教师,并实现21所县级小学和镇中心小学与黄埔区的21所学校签订结对子协议,并积极开展互访学习活动,助力独山县提高教育水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这里也是黔南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针对三都县贫困程度深的情况,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三都县工作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解决三都县深度贫困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援助对其“输血”。截至目前,共有黄埔区3个街道、3社区、65个企业与三都县贫困镇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三都县全县6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另外,也积极发动了广州、深圳等地共172家爱心企业加入帮扶三都县贫困村行列,自2017年扶贫以来,三都县接受社会各方捐资捐物合计1774.0694万元,累计开展帮扶项目22个,受益贫困人口达2.2万余人。
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增强人才支援和交流力度。黄埔区选派了3名党政干部、12名教育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三都县驻点开展帮扶工作,而且有计划地派出教育和医疗专家团队前来交流培训。截至目前,共有广州市及黄埔区9个学校、2个医院分别与三都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教育、医疗体系全链条式帮扶。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增强对三都的教育帮扶力度,两地合作于2018年在全省首创“黄埔三都民族班”教育帮扶新模式。黄埔区每年出资约347万元,在广州86中学内设立黄埔·三都民族班,目前已有96名学生就读。除此之外,还在2018年联合举办了“黄埔三都技工帮”现有93名学生就读,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73人。“黄埔三都技工班”也被列入国家人社部门扶贫典型案例。利用黃埔优质教育资源对三都深度贫困县开展教育帮扶,体现了黄埔区帮扶三都县的创新和特色。
三都县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扶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帮扶工作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提升、“黔货出山”、扶贫车间、招商引资等途径,增强扶贫产业带贫效果。
据了解,目前帮扶主要项目中建设贵州省500亩大坝农业产业示范点黄桃大坝、引进引领性农业技术,如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项目、帮扶建设马尾绣扶贫车间、香菇育菌扶贫车间项目等,受益贫困户约6050人。在扶贫工作展开以来,三都县工作队积极开展投资推介和商贸往来并积极推动三都县企业与广州和黄埔区商贸企业合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农特产品,推进“黔货出山”,三年来共销售农特产品1427.31万元,其中2019年销售额达976.56万元,带动411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编辑/张玉荣
自2016年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调整以来,黄埔区、广州市开发区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广州市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东西部协作黔南州脱贫攻坚,通过资金支持、派驻干部、教育、医疗组团帮扶、产业帮扶、劳务协作等举措,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上取得良好的结果。
都匀市:扶贫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贵州省都匀市位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河流穿城而过,整个城市如同山水画一样美丽动人,其又称山水桥城、彩云之城,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城市,更是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市存在自身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滞后的问题,在对口帮扶以前有多达52个贫困村,贫困难题严峻。
自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口帮扶都匀市以来,两地按照“共建共创共赢”帮扶合作思路,协作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地资源优势有力地推动了都匀市决胜脱贫攻坚的步伐,更是形成了“对口协作、互利共赢”良好格局。在人才支援上,广州市委派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到都匀市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并制定了人才交流挂职培训计划,组织协调人事部门开展人才交流挂职工作,重点是医疗、教育方面人才及“两长”交流挂职培训。
在协作扶贫中,两市以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主导,引入产业助力脱贫。经过扶贫工作组以及引入产业都匀市与广州市相关企业签约产业合作项目7个,总投资额17.48亿元。促成平浪生态养殖、墨冲农业科技产业园、都匀大健康产业园3个大项目签约落地,这3个项目将带动500多个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帮助2000多贫困户脱贫,促成当地3000多人就近就业。在启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后,扶贫工作组快马加鞭,在粤黔两地有关部门协调,成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的设立,两地将可共同打造一个标准化、市场化、集约化、组织化的绿色食品物流体系。2019年9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正式启用,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大坝蔬菜生产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成为贵州省2个基地之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将有力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助推“黔货出山、优品入黔”。
以党建为引领,开展村和广州街道、相关企业结对帮扶。在当地扶贫工作组的促进下,多个街道、企业进行结对帮扶并与黔南当地贫困村签订携手奔小康帮扶协议,引入支援资金5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面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人口到广东地区就业354人;在都匀设立就业扶贫车间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00多人。
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工作下,都匀市的扶贫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果。据了解,截止2019年6月,都匀市52个贫困村减少到13个,贫困群众11383户4444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5%下降到2.78%,为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都匀经济开发区:共建平台招商引资
黔南经济开发区广东产业园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同时物产众多。2016年9月,在响应了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大战略的号召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凯得控股有限公司(现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的黔南东升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平台公司,联合开发黔南·广州產业园。
共建黔南·广州产业园成为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重要的帮扶内容之一。黔南·广州产业园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走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优化两省的产业分工格局,形成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两地政府签订共建黔南广州产业园框架协议,都匀经济开发区凯得东升招商有限公司已全面运作,开展搭建招商平台、招商培训、提供招商服务等工作。除此之外,设立黔南凯得东升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1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计划通过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助推都匀企业加速器产业园项目建设。
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广州科学城-都匀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总投资50亿,规划占地1868亩,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占地约196亩,投资约12亿元,建设内容为康养公寓、配套设施、康养医药基地等,二期占地约1672亩,投资38亿,建设内容为护理学院、培训中心、研发中心等,为储备用地。
目前,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都匀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广州科学城-都匀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协议,产业园将在保洁、保安、工厂工人及其他服务人员的用工方面,优先录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为当地提供不低于100个工作岗位,通过两地共建园区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整合资源,扶贫协作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智力支持。在工作组的推动下,引进广州市科技金融促进会在黔南广州产业园设立黔南分会;聘请了多名招商顾问,其中来自广州开发区发展顾问9名、招商顾问6名,为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招商工作。首先是邀请社会团体和企业走进来,充分了解和认识经开区的“亮点和风貌”,参与接待来访的考察团90批次;其次是制定招商计划主动“走出去”,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走访,外出招商29次,走访企业70多家,大力宣传产业园的区位、环境、政策和服务优势,取得较好的成效。
独山县:增强“造血”能力携手奔小康
独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最南端,是贵州省乃至大西南进入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但是独山县这里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数据显示,独山县共10个贫困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5.6%;74个贫困村,占总村数的55.6%。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984人,贫困发生率29.2%。也就是说,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贫困人口。
面对深度贫困,2016年起,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独山县工作队(以下简称“独山县工作队”)进驻独山县,开始加入独山县扶贫攻坚工作中。
至今,独山县先后获批东西部扶贫协作广州市对口帮扶项目55个,主要用于产业、就业、教育、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及生活条件改善等领域;共引进广东客商12家、投资6.5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85个;开展劳务协作培训班64期,解决就业1400余人;黄埔区各党委、街道、社区、企业共向独山捐赠451.3万元,涵盖扶贫车间、农村安全饮水、助学慰问等多方面。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注重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选项上遵循“四个必须”原则,项目推动上做到“点面结合”,在项目管理上严把“四个关口”,确保产业项目不烂尾,有实效、有收益。2017年以来,广州市共投入资金3920万元发展产业,其中投资桑蚕业2700万元作为主导产业外,猪、鸡等养殖业,各类种植业等产业在独山县遍地开花,利益联结覆盖贫困户4058户,15773人。,2016-2019年,黄埔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550万元。 2017以来,共引导广东客商到独山县投资设厂10家,投资8.5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85多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0人,带动脱贫402人。
扶贫不是仅引入产业提高“造血”能力,更要多方面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携手奔小康。
帮扶以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为重点。广州开发区医院派出了6名医生,组团式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新成立耳鼻喉科室,帮助医院完全开展分娩镇痛新技术,并纳入国家级第一批试点医院组团式帮扶独山县人民医院;在挂职期间,开展了独山县首例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标志着独山县医院鼻内镜手术进入微创治疗新阶段,他们真正把技术留下来造福独山县人民。除此之外,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派出3人支教团队组团式帮扶独山高级中学,挂职副校长以及骨干教师,并实现21所县级小学和镇中心小学与黄埔区的21所学校签订结对子协议,并积极开展互访学习活动,助力独山县提高教育水平。
三都县:打造“黄埔三都民族班”帮扶新模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60%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这里也是黔南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针对三都县贫困程度深的情况,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黔南组三都县工作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解决三都县深度贫困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援助对其“输血”。截至目前,共有黄埔区3个街道、3社区、65个企业与三都县贫困镇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三都县全县6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另外,也积极发动了广州、深圳等地共172家爱心企业加入帮扶三都县贫困村行列,自2017年扶贫以来,三都县接受社会各方捐资捐物合计1774.0694万元,累计开展帮扶项目22个,受益贫困人口达2.2万余人。
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增强人才支援和交流力度。黄埔区选派了3名党政干部、12名教育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三都县驻点开展帮扶工作,而且有计划地派出教育和医疗专家团队前来交流培训。截至目前,共有广州市及黄埔区9个学校、2个医院分别与三都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教育、医疗体系全链条式帮扶。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增强对三都的教育帮扶力度,两地合作于2018年在全省首创“黄埔三都民族班”教育帮扶新模式。黄埔区每年出资约347万元,在广州86中学内设立黄埔·三都民族班,目前已有96名学生就读。除此之外,还在2018年联合举办了“黄埔三都技工帮”现有93名学生就读,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73人。“黄埔三都技工班”也被列入国家人社部门扶贫典型案例。利用黃埔优质教育资源对三都深度贫困县开展教育帮扶,体现了黄埔区帮扶三都县的创新和特色。
三都县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扶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帮扶工作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提升、“黔货出山”、扶贫车间、招商引资等途径,增强扶贫产业带贫效果。
据了解,目前帮扶主要项目中建设贵州省500亩大坝农业产业示范点黄桃大坝、引进引领性农业技术,如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项目、帮扶建设马尾绣扶贫车间、香菇育菌扶贫车间项目等,受益贫困户约6050人。在扶贫工作展开以来,三都县工作队积极开展投资推介和商贸往来并积极推动三都县企业与广州和黄埔区商贸企业合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农特产品,推进“黔货出山”,三年来共销售农特产品1427.31万元,其中2019年销售额达976.56万元,带动411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编辑/张玉荣